可以确定?的是海底火山爆发也好?,海中剧毒扩散也罢,客船上的人类都?无力阻止。
莫伦直戳重点:“船长,「珍妮号」能提速前行吗?”
船长扫视甲板乘客们,众人脸上已?有忧虑神色。
他语气坚定?地说:“诸位放心,「珍妮号」可以加速前进。现在是下午四点多,全面提速,大约明天零点可以抵达纽约港。我?们一定?能安全上岸。”
凌晨入港,手续上必然复杂一些。
比起直面海上死亡危机,手续等问题是不值一提。
在提升航速之前,船长让水手对海水进行取样,没有发现水温上升、变得浑浊等异常情况。
虽然不能凭此排除海底发生?地质灾害,但至少说明客轮还有逃生?时间?。
船长让乘客们注意安全。
谨防风浪突袭,尽量避入舱内,不要在甲板等开放区域活动。
莫伦离开前回?望了一眼大海。
夕阳下,波光粼粼,宛如一幅宁静安逸的海景油画。
风平浪静是这幅油画的最佳注解。
除了极其突兀的死鱼群,找不到大海即将对人类翻脸的证据。
谁却敢说掌控大自然呢?
在自然的威力面前,人力往往渺小得不值一提。
「珍妮号」的气氛突然沉闷起来。
旅客们纷纷返回?客舱,一些人边走边在胸前划起十字,祈祷上帝保佑。
莫伦回?到房间?,没有再担忧船只?安全。
担忧也无用,不如继续翻阅《梦与?魔鬼的关联》。
这是一本中世纪手抄本的复刻版本,拉丁语撰写,字句异常晦涩,读起来很?吃力。
上辈子选修拉丁语时,做梦没想过有朝一日用来读这类书籍。
她对研究宗教不感兴趣,但为了溯源梦境任务的起源,必须翻查一些行文?艰涩又用词冷癖的资料。
梦,自古以来是人类的研究对象。
《圣经》将梦与?上帝的启示相互关联,而别的宗教也不乏把梦视作神的旨意。
目前,尚未有弗洛伊德提出《梦的解析》。
不过,早在17世纪,托马斯布朗,一位英国医生?兼作家已?经提出过相似观点,梦是一种自我?剖析。
——“无论梦境与?外界事件显得多么荒谬,它们对内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这些论从心学与?医学角度去解读梦境,却不是莫伦正在阅读书籍的重点。
中世纪,有人把梦境视作魔鬼入侵人类的一种手段。
因?为当梦境片段荒诞却又无比真实地出现,就会搅乱了人的心智,让人惶惶不安,难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那就引出新的问题,人类如何摆脱梦魇的侵扰?
更激进的观点,是否可以反过来利用梦魔?由?人类的自主意识来控制梦境的细节。
更有甚者提出,作为人类是否可以入侵他人的梦境?从而操纵他人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