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36章 舌上裂纹藏坤舆,龈间湿热映肝脾

第136章 舌上裂纹藏坤舆,龈间湿热映肝脾(1 / 1)

《岐仁堂夜诊记:舌上裂纹藏坤舆,龈间湿热映肝脾》——岐大夫解都市人阴虚湿困谜 一、梅雨季里的斑白客 申城的六月,梅雨季的潮气像浸透了明矾水的棉絮,黏在高楼玻璃幕墙上,也黏在每个行色匆匆的人身上。傍晚七点,岐仁堂的铜葫芦幌子在霓虹灯影里泛着暖光,学徒小禾正收拾着药斗,忽听得竹帘“啪嗒”一声响,进来一位身着浅灰亚麻衬衫的先生。他身形清瘦得像支干透的芦苇,鬓角头发斑白如落了层薄霜,右手却总不自觉地按着右下颚,眉头蹙得像宣纸上晕开的墨点。 “请问是岐大夫在吗?”他声音有些沙哑,带着股子隐忍的疲惫。 里间传来温润的应答:“请进吧,外面雨气重。” 诊室里,岐大夫正就着青瓷台灯翻看《脾胃论》,案头紫砂杯里的霍山黄芽浮着几片嫩叶。见来人坐下,先递过一杯温热的大麦茶:“这位先生,瞧您眼周微红,可是晨起总觉眼干?” 先生一愣,放下按腮的手:“岐大夫神了!最近一个月,每天睁眼都像眼皮粘了砂纸,得滴好几回润眼液才舒服。还有这牙,右下牙龈肿了快一周,不碰也隐隐作痛,吃了两天莲子羹也没见好。” 岐大夫示意他伸舌,只见那舌体偏瘦,舌面虽湿润却有几处剥苔如地图,尤其舌尖到舌中部位,数道纵行裂纹清晰可见,像干旱龟裂的田垄。“大便可顺畅?” “别提了,”先生苦笑,“总是软软的,冲马桶都得冲好几遍,黏糊糊的挂在壁上。我这年纪,按说该发福了,可怎么吃都长不肉,反倒是头发白得更快,同龄人里我看着最显老。” 小禾在一旁研墨记录,见岐大夫指尖轻点着脉枕,便知是在诊寸口脉。片刻后,岐大夫放下手,望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梧桐树影:“王先生在写字楼工作吧?平时是不是常熬夜看文件,饮食也多是外卖?” “哎,您怎么知道!”王先生直呼神奇,“我在浦东做金融分析,对着电脑就是一天,晚上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外卖要么是麻辣香锅,要么就是生冷沙拉,图方便嘛。” 二、舌纹里的天地乾坤 岐大夫起身推开雕花木窗,雨夜里的药香混着湿润的草木气涌了进来:“王先生,您这病啊,得从舌头上的裂纹说起。《黄帝内经》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之外候’,您看这舌前半的裂纹,恰在心肺所主的区域,却又延伸至脾胃之分野。舌面虽润,却有剥苔,这叫‘花剥舌’,好比良田遭了旱涝不均——津液虽有,却不能上承濡养舌体。” 他取过一本线装《伤寒论》,翻到“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仲景先师说‘舌上燥而渴,舌有裂纹’,多属阴液亏虚。您体瘦、发斑白,正是肝肾阴虚之象,肝肾精血不能上荣于头面,就像老树缺乏水分,枝叶自然早枯。晨起眼干,更是应了‘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目失濡养,就像鱼离了水,哪能不涩?” “可我舌面挺湿的,怎么还会阴虚呢?”王先生不解。 “这便是关键了,”岐大夫用银针轻挑灯芯,火光跃动映着他眼角的皱纹,“您看那大便黏腻,正是脾虚湿困的明证。《脾胃论》里李东垣先生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您长期饮食不节,肥甘厚味伤了脾阳,生冷之物又遏了脾气,脾胃就像被淤泥堵住的水渠,津液运化失常——该濡润的地方(如舌面、眼目)得不到滋养,不该停留的地方(如大肠)却水湿泛滥。” 他指着舌上的剥苔:“这剥苔之处,就像田地里被水冲垮的土垄,看似湿润,实则是脾不能布散津液,水湿停聚反而阻碍了真阴的上达。右下牙龈肿痛,看似胃火,实则是阴虚于下,虚火随湿浊上炎所致,就像枯木逢着湿气,内里先腐,外在才肿痛。” 王先生听得入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难怪我喝凉茶没用,反而肚子更胀了,原来不是实火啊。” “正是!”岐大夫抚掌道,“现在许多人一上火就喝黄连、板蓝根,却不知辨虚实。您这是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是本,脾虚湿盛是标,虚火上炎是标中之标。就像家里电线老化(阴虚),却还总插着大功率电器(饮食不节),线路自然容易短路(虚火),而地上又堆着湿抹布(痰湿),这险情就更复杂了。” 三、药方里的阴阳制衡 小禾研好墨,铺开桑皮纸,等着记录药方。岐大夫沉吟片刻,提笔写道: 北沙参四钱,麦冬三钱,石斛三钱(先煎), 枸杞子三钱,熟地二钱(砂仁拌), 茯苓四钱,炒白术三钱,生薏米五钱, 黄芩二钱,知母二钱,炙甘草一钱。 “这方子分三层用意,”岐大夫边写边解释,“第一层是滋肝肾之阴,用北沙参、麦冬、石斛润肺胃之阴,枸杞子、熟地补肝肾精血。熟地性腻,怕碍脾湿,故用砂仁拌炒,取《本草纲目》‘砂仁化湿醒脾’之意,让补药补而不滞。”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层是健脾化湿,茯苓、白术是仲景‘四君子汤’的底子,健脾益气;生薏米最妙,《神农本草经》说它‘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既能利湿,又能通利经络,把您大肠里黏腻的湿浊像扫帚一样扫出去。” “第三层是清降虚火,黄芩清上焦肺火,知母滋肾阴而降虚火,两味药配合,就像给上炎的虚火搭了座下行的梯子。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能甘温健脾,防止苦寒药伤了胃气。” 他放下笔,对王先生说:“这药要煎两次,头煎水开后再煮20分钟,二煎15分钟,混合后分早晚温服。特别注意石斛要先煎,它质地坚韧,得用小火久煎才能析出津液,就像您体内的真阴,需要慢慢滋养才能恢复。” “那饮食上有啥要注意的?”王先生忙问。 “记住四个字:甘凉濡润。”岐大夫取过一个青瓷罐,倒出些半透明的食材,“平时可以用麦冬、玉竹各10克,加几颗桂圆肉煮水代茶,麦冬滋心阴,玉竹润肺阴,桂圆肉温而不燥,补气血又不伤阴。吃饭要忌三样:辛辣(助火)、生冷(伤脾)、油腻(生湿)。每天早餐喝碗小米粥,加几片蒸南瓜,小米健脾胃,南瓜色黄入脾,最是平和。”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小包干花:“这是杭白菊和枸杞子,每天各取10克,用80度左右的温水泡,先熏眼再饮用,菊花清肝火,枸杞补肝血,对您晨起眼干很有帮助。记住水温别太高,太热了会破坏枸杞的阴液,就像生活里别总用‘急火’熬自己。” 四、复诊时的梧桐新绿 一周后,又是一个雨夜,王先生提着两盒手工糕点来到岐仁堂。这回他气色明显好转,右下牙龈的肿胀消了大半,按上去已无疼痛感,眼干症状也减轻了许多。 “岐大夫,您这药真神了!喝到第三天,大便就不黏马桶了,人也觉得轻快不少。就是喝药时觉得有点酸,是不是熟地的缘故?” 岐大夫诊过脉,见他舌红少苔的情况已改善,裂纹也浅了些,笑道:“酸味好啊,《黄帝内经》讲‘酸入肝,酸主收’,您肝肾阴虚,正需要酸味来收敛耗散的阴液。就像家里漏水,先得用盆接住(酸味收敛),再去补屋顶(滋阴药物)。” 他调整了药方:“既然湿浊渐化,就减去一钱生薏米,加三钱山药,山药既能健脾,又能补肾,《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是平补脾胃的好药。再加上二钱山茱萸,它味酸入肝肾,能加强收敛固涩的力量,就像给您体内的阴液装了道闸门。” 王先生感慨道:“以前总觉得中医慢,现在才知道是自己没找对路子。您说我这年纪,头发还能再变黑点吗?” 岐大夫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得发亮的梧桐叶:“《金匮要略》里说‘男子五八,肾气衰’,您五十多岁,肾气本就该逐渐衰退,但只要把脾胃调理好,后天之气能充养先天,头发虽难全黑,却能恢复光泽。就像老树盘根,只要水土滋养得好,枝桠也能抽出新绿。” 他顿了顿,又道:“其实您这病,根源不在药,而在生活。都市人常犯的错,就是用‘透支’换‘效率’,拿‘快餐’填‘欲望’。您看这梅雨季节,天地都在湿润中酝酿生机,人也要学会‘慢下来’——熬夜时想想肝血在熬干,吃辣时想想胃火在烧阴,久坐时想想脾气在瘀滞。治病如治水,既要滋阴以填源流,又要健脾以通沟渠,更要从源头爱惜这一身的津液气血。” 王先生告辞时,雨已经停了。岐仁堂的灯笼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投下暖黄的光晕,他回头望见岐大夫正对着案头的《黄帝内经》沉思,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竟似有了层温润的光泽。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中医治的不只是病,更是人在天地间如何自处的智慧——就像舌上的裂纹终会被津液填满,生活的褶皱也能在顺时守度中,重获舒展的生机。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岐大夫的悬壶故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被直男大佬宠上天 嫡女要狠 攻略影帝:我家宿主太直男 车祸后,我的前女友全都来了 崩坏:从女王变成阿泉 魂穿重生夜 摄政王的逗比特工王妃 四合院:神级机械师,全院跪求我出手 重生侍寝时,我逆袭成宫斗冠军 穿书七零,手握空间搬空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