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皇后薨逝(1 / 1)

景仁宫的一言一行,早已通过眼线悄然传入乾清宫康熙耳中。康熙沉吟片刻,心头豁然开朗。表妹这番召见众人的做派,分明是在向他昭示心迹,她愿舍弃一切,唯求后位。 放下宫权、替旁人请封、特意提及皇嗣,既是不动声色地拉拢人心,更是暗暗提醒他,如今后宫皇嗣兴旺,皆赖她打理有功;而那看似无意的“委屈皇嗣”与“补偿”之说,更隐晦地将她格格夭折之事摆上台面,仿佛在说这是因他而起,她需要一份补偿;至于默许佟佳一族再送女子入宫,更是暗里流露她自知大限将至的隐情。 想来也是,表妹的身子究竟如何,她自己最是明了。种种举动既是为她自己筹谋,更是为佟佳一族长远计。她分明是想效仿前两位皇后,为家族下一任入宫的佟佳格格提前铺路,更意在向他点明,册立后位一事,也契合佟佳一族的利益。 而她执意闭宫修养,恐怕也存着逼迫之意,若是他不应允册后之事,她怕是要闭宫至死都不肯出来了。 康熙暗自轻喟,表妹终究还是难舍那份执念。可念及她的心意,他又不得不沉下心来,仔细权衡此时册立皇后背后的利弊纠葛与朝堂影响。 未时刚过,皇贵妃便差人呈上一份替他人请封的奏折。除此之外,连那象征着后宫实权的印玺与令牌,也一并送到了御前。康熙凝视着案上这些物件,默然沉思了许久。 翌日,七月初五,景仁宫忽然传出闭宫的消息。次日,七月初六,康熙一道晋位圣旨传遍后宫,晋章佳氏、觉禅氏、戴佳氏三人为嫔位,晋兆佳氏与纳喇氏为贵人。 永和宫内,董佳佳刚陪着戴佳氏与纳喇氏接了圣旨,走完册封的全套流程,三人相视一笑,眉宇间都透着股释然。虽然此次册封也不算诏封,也没封号,但也同储秀宫赫舍里妃一样,是正经的嫔位,有齐全的镀金银册。 董佳佳望着身侧的戴佳氏,心中涌起一阵实实在在的暖意,那是一种亲手改写他人命运的踏实感。她清楚记得,按着原有的轨迹,戴佳氏要捱到胤佑长成才能挣得一个嫔位,如今却早早得封,等于彻底改写了人生轨迹。 戴佳氏原来的命运也不难理解,毕竟胤佑身有残疾,戴佳氏早已在康熙心中落下了不是。若戴佳氏仍留在荣妃宫中或是别处,多半只能循着老路蹉跎下去。 可自从她将戴佳氏挪到永和宫,一切便不同了。宫里人都看在眼里,戴佳氏母子在她这儿过得是真真切切的舒心日子,否则张氏也不会一次次请求她,希望能迁到永和宫来。 戴佳氏与兆佳氏的晋位变动,并未在格兰珠心中掀起半分涟漪。她依旧是那副心宽无忧的模样,眼里只装着衣食温饱的寻常乐事。永和宫上下依旧是一派和睦融融的光景,董佳佳索性拉着格兰珠,特意为这两人热热闹闹摆了场庆贺宴,永和宫里的笑语声添了几分格外的暖意。 不过两日光阴,转瞬便至七月初八。前番晋位的热议尚未平息,乾清宫却再度传出晋位圣旨。这道迟来的旨意刚传出,霎时间便震动了整个前朝后宫,引得宫闱内外人心涌动。 时间回七月初七这日,乾清宫内烛火摇曳,康熙听完景仁宫暗线的回禀,眉头微蹙。皇贵妃自听闻那几道晋封旨意后,竟枯坐殿中一夜未眠,直到天光大亮时身子难支,咳了血才肯躺下歇息。 他何尝不知,表妹一直盼着他那道立后圣旨,可见她这般丝毫不顾惜身子,用性命要挟他的做法,感到恼怒又无可奈何。目光落在案上摊开的明黄册后圣旨上,那明晃晃的颜色映着殿内的沉寂,康熙沉默片刻,终是下定了决心,册立皇贵妃为后,了却她的夙愿。 次日天刚破晓,乾清宫的旨意便随着晨光一同传开,皇贵妃被诏立为后。消息入耳,宫中众人无不惊愕,安嫔更是按捺不住,脸上满是气急败坏的神色,摔坏了一套茶具。后宫之中唯有董佳佳,心底清楚皇贵妃只剩几日的光景,面对这迟来的册后旨意,满心只剩难以言说的悲哀与怅然。 景仁宫内,皇贵妃身着常服接过圣旨,转身对着乾清宫的方向郑重行过大礼谢恩。待梁九功一行人退去,新晋的皇后将圣旨缓缓摊开,指尖轻轻摩挲着这来之不易的册封文书。 一字一句映入眼帘,明明已实现多年夙愿的佟佳氏,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更无半分释然与解脱,只余一片心如止水的平静,眼神迷离地看着圣旨上的字迹。 佟佳氏入主中宫的消息传遍六宫后,众人纷纷收敛了暗地里的势力,更派人四处打探皇后何时会正式召见众人。一时间,宫里人人自危,行事都添了几分小心谨慎。然而皇后那边始终未有回应,只传下话来,待迁居坤宁宫,等诸事安排妥当,才会恢复往日的请安旧制。 次日,景仁宫却突然传出皇后昏迷不醒的消息。后宫瞬间被一股诡异的动荡与沉寂笼罩,昔日那句皇上克妻的传言,也在此刻卷土重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景仁宫外的动荡喧嚣截然不同,宫内却是一片沉寂。康熙闻讯后早已匆匆赶至,望着床榻上气息微弱却面容祥和宁静的皇后,他心头一紧,忙不迭吩咐太医上前诊治。待诊脉完毕,太医躬身回禀:“皇上,皇后娘娘……怕是就这两日了。” 康熙沉默着点了点头,心中早有预感,只是表妹尚未留下片言只语,终究难平遗憾。他深吸一口气,对太医沉声道:“无论如何,先用药让皇后醒过来。” 一旁正垂泪无声的勒嬷嬷闻言,忙不迭跪地磕头,哽咽着出言劝阻:“皇上,主子她说……她只想安安静静地走。主子早给皇上留了书信。奴才这就去拿。”说罢,她恭谨地退出内室,快步去往正殿,将皇后昨日写下、与册封圣旨一同收放的书信取来,又疾步返回室内,双手捧着交到康熙手中。 康熙乍闻此言,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他何尝不知表妹这是不愿见他,可如今她已是弥留之际,竟连最后几句话都不肯亲口与他说,这份疏离让他一时手足无措。接过表妹留下的书信,他急不可耐地拆开,信纸薄薄一张,字迹不过半页,那几行秀丽却清冷的笔触,字里行间无不在隐隐诉说着皇后深藏的怨怼。 然而待康熙逐字逐句读完,心头翻涌的却只剩无穷怒火,恨不能此刻床上的人能醒转过来,哪怕痛骂他一场也好。可信末那句“今生相伴一场,至此已是无憾。唯愿皇上余生安好,勿念,亦勿怨”,却如一盆冷水狠狠浇下,瞬间挫灭了他所有想唤醒她的念头。 康熙望着信中皇后通篇感念圣恩的字句,只觉得讽刺到了极点。可与信纸一同放在案上的,还有一块温润的玉佩。他一眼便认了出来,这是额娘孝康皇后当年亲手交予表妹的信物。犹记当年他与赫舍里氏大婚后,曾对表妹说过,日后若遇难处,可凭这块玉佩来寻他,他会许她一个承诺。他们两人都清楚,那承诺原是他不希望表妹入宫的补偿,怎奈她最终还是踏入了这红墙深宫。 如今她将玉佩取出,怕是想用这承诺了断最后的牵绊,要他顺了她的意,不要强行唤醒她。想到此处,康熙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头顶,怒不可遏。终究是眼不见为净,他猛地起身,转身往侧殿大步走去。 康熙刚迈出内室门槛,忽觉身后似有目光追随。他猛地回头望去,殿内只有勒嬷嬷与几位宫人正守在床榻边照看皇后,并无半分异常。他最后深深望了一眼床榻上气息微弱的身影,终是头也不回地跨步而出。 可脚步刚踏出门槛的刹那,一股莫名的空洞骤然攫住了他的心脏,仿佛心口生生空了一块,无边无际的空虚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 时光悄然流淌,康熙在侧殿枯坐了整整一日。七月初十申时,殿外传来太医急促的禀报:“皇上,皇后娘娘……薨逝了。” 康熙缓缓闭上双眼,殿内只余他沉重而压抑的呼吸声。片刻之后,他再度睁开眼,开始着手安排后事,声音已恢复了往日的沉稳。那双眸子里,方才的悲戚尽数敛去,只余下执掌天下的皇帝该有的冷静与威严。 丧钟再度呜咽响起,后宫众人闻讯,震惊之余又隐隐透着几分无奈的习以为常。震惊的是佟佳氏才刚册立皇后不过两日,竟连册封大典都未及完成便骤然薨逝;可转瞬之间,众人已忙不迭地着手准备哭丧事宜,再无暇深究皇后薨逝的缘由,有皇上在,这般追查无疑是触碰龙鳞,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直到此刻,宫人们才后知后觉地回过味来,原来这段时日里,皇后与皇上之间那场无声的角力,那些看似疏离的对峙,皆因皇后早已时日无多所致。 孝懿皇后的丧礼很快便依制举行。有了前几次大丧的操办经验,宫中众人各司其职,流程井然有序,并未出什么差错,丧礼得以平稳礼成。只是康熙因悲痛过度生了场病,起初牵动了后宫所有人的心,好在次日便痊愈了,宫中的日子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自孝懿皇后薨逝一个月后,康熙也逐渐恢复了进后宫的惯例。时光荏苒,转眼便到了十二月。喜欢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清穿: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苟剧情的古言虐文女七号 苏家嫡女强势归来 茅山讨债人 一笔玫瑰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这个农女不好惹 玄学大佬她宠夫无度 离婚後,神豪身份曝光了 性福仙路 幽幽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