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学和蒸汽机的出现,贵妃的名头在民间慢慢传开。 京城的学子们茶余饭后总爱谈论这位神秘的贵妃娘娘,听说她不仅精通西洋学问,还在京郊的明德学院亲自授课。 那些在京求学的年轻学子们,心中既仰慕又好奇,每逢休沐日,便三三两两地结伴前往明德学院附近,在学院外的小路上徘徊,企图能远远地望一眼贵妃的风采。 这一日,阳光正好,微风拂面。 几名学子早早地候在学院外的柳树下,目光不时地瞥向学院大门。 其中一名身着青衫的年轻学子搓了搓手,压低声音道:“听说贵妃娘娘今日会来学院授课,我们若能见上一面,也算不枉此行了。” 另一人笑道:“你可别痴心妄想了,贵妃娘娘何等尊贵,岂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轻易见到的?”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驶来。 学子们顿时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那辆马车。 马车在学院门前停下,帘子被轻轻掀起,一名身着素色衣裙的女子缓步走下。 她眉目如画,气质清雅,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从容与智慧。 紧随其后的是一位少女,约莫十一二岁年纪,眉目间带着几分书卷气,眼神灵动如秋水。 学子们一时呆住了,仿佛被钉在原地。 那青衫学子喃喃道:“这……这便是贵妃娘娘?竟如此年轻!” 身旁的同伴更是瞪大了眼睛,连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原以为贵妃娘娘会是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却不想眼前之人如此平易近人,甚至带着仙气缈缈的温柔。 林芸察觉到路旁的目光,微微侧头,朝学子们点头一笑。 这一笑如同春风拂面,学子们更是手足无措,有的慌忙作揖,有的直接红了脸低下头。 黛玉见状,掩唇轻笑,低声道:“娘娘,这些学子怕是专程来看您的。” 林芸摇头莞尔:“不过是些求学的年轻人,不必在意。”说罢,便与黛玉一同步入学院。 学子们望着她们的背影,久久未能回神。 那青衫学子感叹道:“贵妃娘娘不仅学识渊博,竟还如此亲和,真乃天人也!” 从此,这段偶遇成了他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故事,贵妃的名声也在学子间传得更广了。 雍正听着暗卫的禀报,冷笑连连,若不是现在大清需要推广西学,他才不会让芸儿抛头露面。 不行!得找个女子替代芸儿才行。 他一边想让全大清都知道他的芸儿有多了不起,一边又吃味那些狂蜂浪蝶,真真是纠结死个人,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下午,回到延禧宫,林芸刚坐下歇息,弘曜和昭华便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六岁的弘曜手里捧着一本《物理初探》,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额娘,我和妹妹已经把这本书学完了!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化学呀?” 昭华也仰着小脸,撒娇道:“是呀是呀,额娘,我们都等不及了!” 林芸被两个孩子缠得哭笑不得,摸了摸他们的头道:“你们倒是心急。好,额娘这就开始编写化学的书,等写好了第一个教你们,如何?” 弘曜和昭华欢呼一声,一左一右地围着林芸坐下,眼巴巴地看着她提笔写字。 林芸思索片刻,在纸上写下《化学入门》四个字,随后开始梳理脑海中的知识。 从物质的组成到简单的化学反应,她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 弘曜看着纸上的内容,好奇地问道:“额娘,这‘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可是真的?水看起来明明就是一样东西呀!” 林芸笑着取来一杯水,解释道:“看似一样,实则不然。就像面粉可以做成馒头,也可以做成面条,虽然形态不同,但本质都是面粉。水也是如此,它由两种看不见的气体组成,只是我们平常看不到罢了。” 昭华眨了眨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以后我喝水,岂不是在喝氢气加氧气?” 林芸被她的童言逗乐了,捏了捏她的小脸:“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它们组合在一起后,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就这样,林芸一边编写,一边为两个孩子讲解。弘曜和昭华听得入迷,时不时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林芸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不知不觉间,华灯初上,林芸停下编写,带着两个孩子去用饭。 两个小的双胞胎也已经三岁,早早的坐在餐桌前,等待额娘和哥哥姐姐的到来。 --- 半个月后,《化学入门》的初稿终于完成。林芸将书稿呈给雍正过目。 雍正翻阅后,眼中满是赞赏:“写得极好,深入浅出,芸儿如今越发老练了。” 林芸微微一笑:“皇上过奖了,若能对学子们有所帮助,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雍正沉吟片刻,忽然提笔在书稿的扉页上写下“作者:林佳氏着”三个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芸一愣:“皇上,这是……?” 雍正笑道:“芸儿的才华不应被埋没。这本书既是你所写,自然该署你的名。” 林芸心中感动,却也有些担忧:“可臣妾身为后宫妃嫔,若署名出书,恐怕会引来非议。” 雍正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有朕在,无人敢多言。更何况,你的学问惠及天下,这是大清的幸事。” 林芸不再多言,轻轻点头。 雍正随即下令将《化学入门》刊印成册,分发至各省学堂。 --- 书籍一出,立刻在学子间引起轰动。 众人纷纷猜测这位“林佳氏”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写出如此精妙的着作。 有人说她是隐居山林的奇女子,也有人说她是海外归来的学者,更有甚者,猜测她是某位大臣的夫人。 直到有一天,一位家中有女学子在明德学院就读的男子无意间提及:“舍妹说过,贵妃娘娘在学院授课时,曾讲过书中的内容……”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林佳氏”竟是当今贵妃! 消息传开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有人感叹贵妃的才华,也有人暗自嘀咕后宫干政不合礼制。 但更多的,是对这位贵妃娘娘的好奇与敬佩。 后来,人们才慢慢得知,贵妃早年入宫时已被抬为汉军正黄旗,改姓林佳氏。 她的学问和贡献,早已超越了后宫的界限,成为推动大清进步的重要力量。喜欢清穿之灵泉娇娘逆袭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清穿之灵泉娇娘逆袭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