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村长斜着眼看着他,“你们村想要什么?” “不多要,今年一成的粮食!” 话音没落,东湾村的镐把子冲着他脑袋就砸下去了。 “什么年景你要一成粮食?!” “诶~~~,说不拢可以再说嘛,上来就打人?!” 付宁站在人群后面听着,对山窝棚村长的这种做法不敢苟同。 都什么时候了还漫天要价,等着人家坐地还钱? 庄稼都快旱死了,还还价?还你一锄头还差不多! 赵青山站在两方中间,一面稳住下游的两个村,一面跟那个不开眼的村长说:“你失心疯了?!这样的年景要一成粮食?你怎么不让我们这些人一脖子吊死啊?!” “反正我们这水不能白放!” 这就有点儿耍无赖了,可是下游这三个村长也没办法,水从人家跟前过,总不能把这一村人都灭了吧? 更何况,十里八乡沾亲带故,拐着弯儿都能攀上亲戚呢。 就是去镇上找了乡绅来说和,也是各退一步的事儿,还得给说和人出好处,不如他们这么私了了。 三个村长商量了一会儿,赵青山说:“粮食肯定没有,要是今年庄稼保住了,等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三个村出黄豆,给你们村每家做一斤豆腐。” 山窝棚村不大,也就二十多户人家,就算做三十斤豆腐也用不了多少黄豆。 “那不行!太少了!”村长没说话,村里人先不干了。 “那你们要多少?” “一百斤豆腐!” 一百斤? 赵青山把三虎叫过来,这是专业的。 “三虎,做一百斤豆腐得用多少豆子?” 赵三虎把衣襟扯下来一条儿,胡乱在脑袋上一裹,听村长问他,想都不用想,张嘴就答。 “那得看水压得多少,老点儿、嫩点儿差不少呢!” “就是你赶集卖的那种老豆腐呢?” “一斤豆子出三斤吧。” 那一百斤豆腐有三十斤黄豆就差不离儿了,一个村出十斤也还行。 三个村长一通气儿,行,答应了! 谁知道人家又蹬鼻子上脸了,一指站在最后边的付宁说:“我还没说完呢!那个先生也得拿点儿好处出来!” 焦点立马落在付宁身上了。 他伸手指了指自己,“凭什么我得单出一份儿啊?” “您名声大啊!也不多,您得多给我们二十斤的种子!” “种子不行!现在这事儿归衙门里管了,我没地方给你划拉多余的种子去,不过你们要是放水的话,我送你们一句话。” 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发了? 山窝棚村的人刚想说话,赵三爷说了一句,“贵人贵语值千金!” 一句话把他们的嘴堵上了。 “行,我们信您!水,我们村放了!您那句话是什么?说出来我们大家都听听!” 付宁看了看在场的四个村子的人,在旁边找了块儿大石头爬上去,把声音放开了说。 “今年的收成不能等,差不多就收吧!收到自己家里才算是落下的,大旱之后必有飞蝗!咱们这条沟不知道能进来多少,但是得准备着!” 他这话说完,现场静悄悄的一片,过了一会儿,“轰”的一下就炸开了。 这条沟里蝗灾也闹过,那咔嚓咔嚓的声音让人想起来头皮都发麻。 大旱之后必有飞蝗! 这句话给所有人的心上狠狠敲了一下子,赵家庄、东湾、西湾三个村子过来的人也不走了。 既然说定了价码,那现在就放水!一刻也等不了了! 人多好办事,不到一个小时,山窝棚村挖开的河道就都堵上了。 双方约定三天之后山窝棚村可以掘开一个口子,但是只能掘开一个,而且浇一天地就得堵起来。 下边的三个村隔几天就会上来看看,要是他们村没有遵守规定,那一百斤豆腐就没了。 本来该是高兴的事儿,但是付宁那句话弄得大家都高兴不起来了。 雨还是不下,就算山窝棚村不再截留河水,那水也是越来越小。 等到了八月初,玉米棒子上那不怎么紧密的籽粒总算是鼓溜儿起来了。 可是种地的人反倒焦虑起来了,到底收不收?什么时候收? 天天都有人跑到山神庙来看付宁收不收,好像他就是那个发令枪,只要他掰下一个老棒子来,别人就都得跟上。 付宁也在算着日子,夏蝗应该是六月份爆发,而秋蝗则是在八月上旬达到高峰。 不能再等了! 他伸手把玉米棒子的外皮扒开条缝儿,用指甲掐了掐那棒子豆儿,已经硬实了,收吧! “小福!把骡子赶上来,收玉米!” 随着他这一声喊,围在山神庙附近的人飞也似的跑走了,呼朋唤友开始收庄稼。 付先生收玉米了! 这个消息长了翅膀一样传到了附近的几个村子。 他说大旱之后有蝗灾,还真有人拿着这句话去问镇上读过书的人。 八股文章可不考这个,但是随着问的人多了,消息也就散布开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付宁把玉米收完的第三天,他正在院子里带着小福他们晒玉米,耳边隐隐听见了些响动。 仔细听听,像是昆虫的翅膀摩擦的声音。 “小福、苗诚、苗义,快把玉米收到屋里去!” 四个人抱的抱、抬的抬,手忙脚乱的收拾粮食,刚收了多一半,从赵家庄的方向就有朵“云”飘过来了。 半个手指长的飞蝗不躲不避的往他们身上撞,砸得人睁不开眼。 “小福,往东屋收!苗诚,去把北屋的门窗关紧了,别让虫子飞进去!” 他们这里忙活着,整个儿赵家庄都在忙活着! 有些人家实在是舍不得早早把庄稼收了,觉得多长一天就能多收一捧,所以地里还有多一半的玉米没收。 现在都疯了一样往地里跑,也不顾漫天的虫子往脑袋上撞,往身上爬,抢在蝗虫把棒子啃完之前多掰几个下来。 如果我们开一个俯视的视角,再把地图缩小一点就会看到,飞到这个山沟里的蝗虫不过是一波虫潮的边角。 要是把时间往前拉一拉,还能看到这波秋蝗之前还有一波夏蝗。 干旱燥热的环境极有利于蝗虫的孵化,从内蒙古的草场到中原地区已经干涸的河道、湖淀,源源不断的虫子从卵里爬了出来。 它们啃食所有能啃得动的东西,很快就从蝗蝻长出了翅膀,一旦成为飞蝗,就很难控制了。喜欢清末小旗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清末小旗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