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要让上级清楚,我和立春书记之间并不存在坚不可摧的利益纽带。” “我们的联系仅限于工作层面。” “然而,一旦我脱离立春书记的阵营,” “他会不会对我心存芥蒂?” “在未来的工作里,” “他是否会对我不满?” “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权衡。” “这样的思索,既是对危机的预见,也是应对变化的一种方式。” “祁同伟的话很有道理。” “无论危机的预见还是灵活应对,” “都无法做到彻底明晰。” “它们会随着局势的发展不断变化。” “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反复斟酌、细致观察。” “不过,唯独考虑退路这一点,必须尽早着手。” “切勿等到问题迫在眉睫时才仓促寻找出路。” “那么,我该如何布局退路呢?” 高育良答道:“那就是与祁同伟联手。” “在汉东司法领域确立我们的主导地位,” “推动司法纠偏与反腐败行动,” “甚至支持祁同伟的成长。” “让他既能成为我的核心力量,” “也能成为我的备用选项。” “只有铺平这些退路,” “我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灵活应对。” “如此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不知不觉间,东方已露出鱼肚白。 高育良整夜未眠,抽了一整晚的烟,倾诉了许多想法。 妻子吴惠芬终于开口问:“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高育良熄灭烟蒂,凝视着吴惠芬说道:“我会采纳建议。” 吴惠芬满腹疑虑:“?” 采纳建议? 高育良肯定地点了点头:“因此,我决定正面抗衡立春书记。” 吴惠芬大为震惊:“什么?!” 高育良骨子里的傲气别具一格,那是身为学者的一种坚持。 他愿意倾听建议,但在采纳之后,他会选择最坚定的方式来应对。 即便过去的他,也是如此。 事实上,只要他向沙瑞金低头,无论怎样都可安度晚年。 但高育良并未这么做。 他彻夜抽烟,最终决意与沙瑞金正面交锋。 今夜依旧如此。 在听取祁同伟“预见危机、随机应变、预留退路”的建议后,高育良接受了这位弟子的意见,决心在汉东树立自己的旗帜,明确自身立场。 “既然外界都在谈论‘汉大帮’,”他说,“那我就索性将其真正建成。” “趁其他势力尚未渗透,”必须先压制由李达康带领的‘秘书帮派’!”高育良心中如明镜般透亮。 这些所谓的汉大派系和秘书帮派,实则都是赵家班操控下的产物。 它们既是牵制他与李达康的工具,也是维系汉东局势稳定的筹码。 过去李达康能在吕州架空他,全靠立春书记幕后支持。 而每当局势失衡,立春书记又会反过来打压李达康,扶持自己。 这种循环往复的操作,既平衡了双方力量,稳定了汉东局势,也暗藏了培植势力、构建关系网、将汉东变为自家领地的野心。 一旦他掌握了秘书帮派与汉大派系这两张王牌,只要其中一张发挥作用,就足以让他的影响力在汉东长久延续,甚至掌控全局! 挂断与高育良的通话后,祁同伟脸上浮现一丝释然的笑容。 只要汉大派系不再与赵家班纠葛不清,高育良看清了老书记无法回头的道路,那么他在汉东的发展空间将无比宽广。 以往的高育良正是这样,迷失方向后,再多的争斗也是枉然。 汉东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注定将迎来一场全面检验,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关乎组织能否持续引导未来的走向。 赵立春在汉东执政的二十多年里,存在重发展轻民生的问题。 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这或许不算错误,毕竟大家都还在探索之中。 然而,对这段历程的全面回顾,绝非为了阻碍汉东进步,而是为了引导其经济更科学地发展,这是汉东迈向新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 赵立春不愿被历史遗忘,试图通过高育良或李达康延续自己的旗帜,殊不知这已成奢望。 组织对他的信任有限,他表现出的忠诚也非无尽。 就像高育良,若非自己点醒,他的问题依然存在,仕途早已受阻。 高育良立场渐变,汉东局势随风而转。 身为汉东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高育良的每一丝动态,都在深刻影响着此地格局。 对祁同伟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权力的扩张,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尽管高育良或许不愿承认,但以他为核心的汉大派系早已成型,其辐射力难以估量。 即便在原着中,即便沙瑞金成功扳倒了高育良,却也在汉东寸步难行。 汉大派系始终对他百般刁难,短短两年间,沙瑞金的满头黑发便被压力染成灰白,昔日意气风发的形象荡然无存。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今,若高育良能够真正扛起汉大的旗帜,祁同伟作为他的心腹爱将,必将成为派系的核心人物。 届时,他无需刻意争取,即可收获多方拥护。 历史中,类似的团队崛起屡见不鲜,但如何驾驭这支力量,则是祁同伟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若他试图将队伍私有化,将其变为谋私的工具,结局只会如赵立春一般。 就在祁同伟重回吕州市不久,“九三零案”迎来了关键进展。 “在追踪傅明月这条线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人物——米振东。” 冯森介绍道,“他是振东工程队的负责人,曾因罪入狱。” 据称,米振东过去一直是黄雨虹的得力助手,是她布局的重要棋子。 “傅明月对米振东情深义重,在他入狱期间,她在监狱附近开了一家海鲜城,只为等他归来。” 祁同伟仔细翻阅着米振东的档案,“他也是李美娟孤儿院出来的吗?” 冯森点头:“据傅明月所说,他们自幼相识,感情深厚。” “我推断应该没错。” 冯森补充道,“关于你让我调查的妻子车祸案相关人物背景,我发现这几个人之间关系匪夷所思。” 他逐一展示资料:“束立可、江向阳、彭会军。” 其中,束立可与傅明月的关系尤为密切。 “傅明月的前夫费书平据说经常对她施暴,后来游泳时意外溺亡,警方认定为事故。 而那日,束立可正好在现场。” “不仅如此,这三人都隶属于米振东的施工队。” 冯森继续说道,“和米振东一样,他们的身世背景同样扑朔迷离。” 结合此前的分析,几乎可以确定,他们都是李美娟孤儿院的遗孤。 祁同伟沉吟片刻:“米振东的施工队情况如何?” 冯森答道:“我和罗欣然已经去过一次。” 如今,这支队伍由米振东的妻子童小娟管理。 童小娟曾因米振东的救助而与他结缘。 此外,冯森还发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还记得胡大军那名囚犯吗?” “黄四海为了给他一个教训,居然让人打断了他母亲的腿。” ” “真是奇妙,那天刚好是米振东施工队在商场附近的电梯施工的日子。” “当时人很多,现在已经无法确定具体是谁伤害了胡大军的母亲。” “不过大致能确定,这件事与米振东的团队脱不了关系。” 祁同伟把这些文件一一展开,认真审视。 他心里仍有疑虑。 “米振东为何要做那样的事?” “是为了钱吗?” 冯森摇头:“似乎还不至于到那种程度。” “或许是为了躲避扫黑行动的注意。” “有人说,他的施工队行事强硬,这些年帮黄雨虹解决了不少麻烦。” “作为交换,黄雨虹把工程都给了他们。” “简直就是黄雨虹养在外面的恶犬。” “哼。” “米振东根本就是个黑势力分子。” “还装得挺像,家里摆着关公和豫让的雕像。” “是在标榜自己是忠义之人吗?” “对了。” 冯森指向米振东案件的档案:“米振东因为那件事入狱的别墅,距离九三零案的现场很近。” “正如我所说,这么多巧合叠加起来,就不再是巧合了。” 祁同伟笑道。 “确实,在查米振东的施工队时,我发现他对推理和破案的书特别感兴趣。” “特别是那本《电脑山庄谜案》,讲的是七个学生联手杀害老师的故事。” “七个人各自完成了看似无关紧要的任务,但合在一起,却导致了老师的意外死亡。” “祁检。” “你的判断没错。” “我妻子的死绝对不是意外。” “而是被人精心设计的。” “不同的人承担了不同的部分。” “每个人都在这条链条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让整件事看起来像是一场意外。” “保安负责和我妻子争吵,把她引诱到停车场的出口。” “电工则在关键时刻切断电源,让停车场陷入黑暗,干扰司机的视线。” “与此同时,不同的司机开车离开。” “唯独让我搞不懂的是沈广顺这个人。” “他既不是孤儿院长大的,也不认识米振东。” “唯一与他有联系的就是宋丽敏。” “为什么要选他呢?” 祁同伟回答:“因为沈广军。”喜欢祁同伟:那一晚,钟小艾被暴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祁同伟:那一晚,钟小艾被暴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