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纮觉得自己摸到了刘备阵营的“潜规则”。 按照百科给出的解释,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的,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无局限性,但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在不同阵营,就要遵循不同的潜规则。 拿历史举例,在曹操帐下,你就最好不要与皇帝有什么瓜葛,否则就是下一个刘晔或荀彧。 放到刘备这儿,你就最好不要做违背道义或者残忍暴虐的事情。 张纮在想,大战略这般重要的事情,刘备大概率不是自己制定的。 就算刘备单独制定,完成后也该询问一下麾下谋士的意见。 他还没有听到过关于刘备独断专行的传言。 换言之,刘备麾下主要文武应该对他的战略心知肚明。 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也可能是反对失败了。 那么这个战略在刘备心底有多高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或者说“义”在刘备心中有多高的地位。 因为刘备大战略唯一的修改方向就是攻打盟友曹操所在的兖州豫州。他越坚持这个大战略,就越说明他不愿意违背“义”。 兴许制定这个战略的人就是看准了刘备的“义”,才给出这个战略。 回头可以打听打听战略到底是谁制定的。 要想刘备修改大战略,唯一的可能就是曹操背叛了。 张纮如是想。 大战略上找不到可修改的地方,张纮转而开始往细里琢磨,思考大战略之下,稍微具体一点该如何行动。 他在来之前便考虑过以上内容,现在不过再确认一遍,组织一下措辞。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张昭发言了:“主公,昭以为,此战略漏洞百出,实乃祸国之计!” “徐州无险可守,若不向西攻略兖豫,非重兵把守不可。” “如此一来,您焉有多余兵力进攻扬州?” “江东之地极为贫苦,不及兖豫多矣。” “《六韬》言:‘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诸侯博弈,尔虞我诈,主公万不能因曹操之虚名而轻信之。” 刘备轻轻点头:“备固知不可轻信于人。然备素以仁义处世,实不可违...” 张昭突然粗硬打断刘备,厉声道:“主公,自古以来,国因君兼听而兴,偏听而衰。您难道忘了大汉为何遭遇董贼之乱吗?” 刘备心里冒出一股火气。 张昭则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仍自顾自发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难听。 最终刘备忍不了了,打断张昭的长篇大论:“子布所言甚至,备之后会多加考虑。” “备知子布长于理政,不若暂且做徐州长史,辅佐徐庶处理徐州政务。” “天色不早,您先请回。” 张昭脸色阴沉,哼哼唧唧地离开。 耳边没了张昭的长篇大论,刘备长出一口气,扭头看向张纮:“子纲以为备之安排如何?” 张纮拱手道:“子布长于理政,性格刚直,正适合治理百废待兴之徐州。” 刘备在出征前便表奏徐庶为徐州牧,辅佐有别驾从事陈矫,治中从事牵招、功曹赵昱,现在又加了长史张昭,临时处理一州政务绰绰有余。 后续如何安排,怎么平衡青州、徐州、左将军三套系统,还得等战事彻底结束后,刘备腾出手来,与张居正、长孙无忌等人好好商量商量。 刘备将面前茶水一饮而尽,询问张纮:“敢问先生思量出些什么?” 张纮清了清嗓子,答道:“主公欲取扬州,自当操练水军。” “纮听闻您此战俘获战船无数,想来操练水军无忧,具有攻略扬州之前提。” “然,扬州分江东与淮泗。欲取扬州,必攻江东;欲攻江东,先平淮泗。” “所谓淮泗,即九江、庐江二郡。” 刘备以手抚须,张纮方才分析了扬州的两道屏障:淮河与长江。 现在摆在刘备面前的难题甚至不是长江,而是淮河。 张纮继续说道:“九江、庐江一带,河流众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尤以三座城池险要!” 他伸出三根手指,说完一座城便落下一根:“由北到南,依次为钟离、寿春、合肥!” “若能攻下此三座城池,主公便算在淮河以南站稳了脚跟。若不能,恐怕举青徐两州之力,亦攻不得扬州。” “纮建议主公现在就派人渗透九江、庐江二郡,重点渗透钟离三城。” 这三座城池,每一座都险要非常,历史上有无数北方豪杰折戟于此。 刘备颔首,预备安排解珍解宝等人前去刺探。 张纮又道:“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公奉皇帝诏令伐贼,乃顺承天命。” “而西凉贼子倒行逆施,孙朱之流助纣为虐,于情于理,主公该比朱元璋多助。” “而多出的助力,便是吴王刘裕!” 刘备蹙眉,略一回想,而后说道:“可备听闻刘裕依附孙策放得苟延残喘之江夏。区区一郡之地,需仰仗孙策鼻息方能存活,怎可做我军助力呢?” 张纮微微摇头:“主公有所不知,吴王素有大志,向前曾征辟某做官,可惜文书到达时他已逃亡荆州,否则纮现在应在吴王手下任职。” “以吴王志向,必不甘久居人下,坐看贼子祸乱汉家江山。主公与吴王同为汉室宗亲,不妨修书一封于吴王,择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游说。” “日后伐朱,吴王当为我军一大助力!” 刘备听罢,觉得很有道理。 试试又不犯法,要是真能得到一个盟友,刘备岂不是赚大了! 他看向张纮:“敢问先生可愿前往江夏,替备游说吴王?” 张纮有担任使者的才干,历史上奏章前往许都,与在朝公卿及知旧讲述孙策才略绝异,平定三郡如风行草偃,又忠敬款诚,心向王室。 当时曹操为司空,欲以厚恩取悦远方之人,便以优文褒崇孙策,为他改号加封。曹操留张纮在朝中,张纮被辟为掾,举高第,又担任侍御史。 张纮中气十足:“必不辱命!” 刘备大喜,任命为张纮为左将军府从事中郎,与是仪、简雍二人在魏延的护卫下一同前往江夏。喜欢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