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镇压叛乱失败了?真的吗?” “没错,总理阁下,句句属实,绝无虚言。” “噗哈哈!托洛茨基那张脸现在一定精彩极了。” 听到贝特曼·霍尔维格总理爆笑出声,汉斯也不禁扬起嘴角,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呵,托洛茨基会采取强硬镇压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没想到他居然能把事情搞成这个样子,真是让人惊喜。 在原本的历史里,喀琅施塔得叛乱是因为镇压士兵对亲手粉碎“最后希望”的强烈抵触,导致士气急剧下滑,使得镇压异常艰难。 而现在更不用说了,托洛茨基不仅没能在内战中占据上风,就连民心也已彻底背离,几乎到了人人对他痛恨至极的地步。 “恐怕布尔什维克内部,托洛茨基的地位也会迅速开始动摇了。” 再加上托洛茨基早已在布尔什维克内外招怨颇多,他的那些政敌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定会趁机掀起攻势,将他赶下台。说不定还会打着“托洛茨基若不除,国家必亡”的正当旗号将其清算。 ‘当然,就算托洛茨基因此失势,大概率也不会被处死就是了。’ 托洛茨基可是与列宁并列的革命巨头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他虽然常被列宁的亲信,例如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布尔什维克元老视作外人,但无论如何,想要杀掉他或是彻底清除他的政治势力,对反托派来说同样是一件负担极重之事。 托洛茨基不仅在俄罗斯国内有着巨大影响力,在国外同样声望极高,党内支持者不少。 也正因如此,斯大林即便在1929年成功将托洛茨基驱逐出苏联,也还是等到清除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彻底完成国内肃清后,才于1940年将其暗杀。 ‘不过,说到底,托洛茨基的衰败还是无法避免的。’ 毕竟,在整个托洛茨基派中,真正能称得上“核心人物”的,也就只有托洛茨基他一个。 如同“孤狼”一般,这几乎就是个只靠他一人苦撑起的政治派系。 在这种状况下,一旦敌对势力下定决心发起全面攻势,就算托洛茨基是布尔什维克最强辩士,也绝对撑不了多久。 ‘虽说不会死,但至少,他这个“领袖”的位置是保不住了。’ 不过,对他们来说,那已经足够了。 只要托洛茨基失势,苏维埃高层就会不得不整顿内部分裂,进而从内战中抽身。 “总之,我得赶紧和赫尔辛基方面联系一下,顺势让他们在边境搞点军事演习。” “你这是打算再给反托派添一把火啊?呵呵,真是调皮。” 其疾如风,侵掠如火,有机会,就该像风暴一样迅猛出击。 当然,暂时还是不要动用波兰或乌克兰为妙。 虽然效果可能更强,但一来过于刺激苏维埃可能引发反扑,二来这两个家伙若是小觑苏维埃,说不定会冒出些不切实际的野心。 ‘虽然阿达尔贝特和约阿希姆不太可能眼睁睁看着那种事发生......’ 但汉斯认为最好还是把自家那几条疯狗拴紧些,别让它们没接到命令就随便咬人。 他可不想看到什么苏维埃-波兰战争,或者干脆再来个苏维埃-乌克兰战争这种倒胃口的戏码。 ...... ——啊啊啊啊啊!!季诺维也夫,你这个该死的混账!就算无能也得有个限度!还有芬兰的那些反动杂碎又在发什么疯! “今天也又开始了啊。” 听着从托洛茨基办公室深处传来的仿佛要冲破墙壁一般的咆哮声,让加米涅夫和布哈林不禁皱起眉头。 这也是他们被托洛茨基召见,却站在门外,迟迟没有推门进屋的原因。他们太清楚门后的场景了。 毕竟,只要推开那扇门进去,映入眼帘的必然是托洛茨基那因愤怒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接着他们就会像情绪垃圾桶一样被倒上一通火气,又有谁愿意呢? 所以,尽管他们被托洛茨基召见,也还是宁愿站在门外,多拖延一会儿时间,顺便等等其他人。 “看样子,我来得最晚。” “斯大林同志。” 就在加米涅夫与布哈林在办公室门口拖延时间时,书记斯大林也赶到了。 “科巴,你也是被托洛茨基叫来的?” 听到布哈林的问话,斯大林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从他的脸色到全身的疲态,无不在诉说着一个事实,他已经被托洛茨基折腾得快要精疲力尽了。 加米涅夫咂嘴说道: “该死,真不知道我们还要忍受托洛茨基的独断专行到什么时候。” “我同意,加米涅夫同志。明明说了强硬镇压不可行,结果他还是一意孤行,反倒助长了叛军的气焰。不仅如此,现在不是波兰也不是乌克兰,而是芬兰都开始小瞧我们了,都敢在边境挑衅。” 当然,他们尚不知背后真正的主使是汉斯·冯·乔,而不是芬兰自己。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内战是一团乱,国家也是一团乱......” “是啊,再这样下去,托洛茨基和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苏维埃就真的要完了。” 布哈林低下头,叹了口气,喃喃道。 苏维埃是怎样的国家? 那是无数革命同志和工人洒下鲜血,才换来的共同理想之地。 布哈林曾以为,托洛茨基能取代列宁,保持苏维埃的纯粹与理想。但不幸的是,那只是他天真的幻想。 托洛茨基正用他的固执和独断,将苏维埃一点点摧毁。 他正在亲手粉碎所有人的梦想。 “早知苏维埃会落到这步田地,当初就不该支持托洛茨基,也不该背弃列宁......” 真是悔不当初,那时的自己太过天真了。 “同志们,我们不能再让托洛茨基为所欲为了。” 加米涅夫压低声音,凑近布哈林和斯大林耳语道。 当然,考虑到托洛茨基现在依旧在里面咆哮不止,他们的“密谈”其实根本不会被听到。 “你的意思是,要把托洛茨基赶下台?” “就像你说的,继续这样下去苏维埃就真的完了。所以我们必须迅速铲除问题根源。” “我也赞成。我们信任托洛茨基,但他就像列宁一样,欺骗了我们所有人。” 沉默许久的斯大林,终于开口说道。他等这一刻,已经太久了。 “领袖的职位意味着责任,而我认为,是时候让托洛茨基承担他的责任了。” “但科巴,我们不能像对待列宁那样,暗杀托洛茨基啊。” 当年没有别的办法对付列宁,才不得不采取放任刺杀这种极端手段。更何况,那时候托洛茨基还亲自出面并筹备了充足的时间。 可要是连托洛茨基也暗杀,那带来的风险实在太大,对现在本就混乱的苏维埃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要是苏维埃再混乱下去,这个国家就真的要灭亡了。 “没必要流血,布哈林同志。” 就在布哈林还在担忧时,沉默中的斯大林忽然开口,语气平静。 其实,他并没打算杀掉托洛茨基。 当然,若是能现在冲进去,把这么多年憋在心里的怨气都发泄在那颗脑袋上,自然痛快。但还不是时候。 至少在他肃清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最后是布哈林,真正登上克里姆林宫权力顶点之前,托洛茨基,还得活着。 托洛茨基的影响力依旧存在,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利用价值。 “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 “没错,加米涅夫同志。虽然托洛茨基是苏维埃的领导者,但他的权力并不是像列宁那样根深蒂固,而是基于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支持。” 在列宁格勒,目前和托洛茨基对立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再加上斯大林这些核心人物,虽不及托洛茨基强势,却也拥有不容小觑的权力。 “只要我们联手,就足以把他从领袖位置上拉下来。正好,现在的局势和舆论也会站在我们这边。” “好主意,科巴。正巧今年的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也快到了。” 原定春天召开的大会,因为内战,被推迟到了12月中旬。 “就在布尔什维克大会上,在所有()员齐聚的场合,在决定苏维埃未来的地方,正式地、公开地谴责托洛茨基,批判他,逼他下台。” “嗯,要是一个人攻击他还可能说得过去。但若是我、你们,还有不在这里的季诺维也夫同志一起出手,他一定措手不及。” “没错,加米涅夫同志。我会去联系季诺维也夫同志,他一定会同意的。” 何止是同意。 他恐怕会比谁都积极主动地冲在最前头。 毕竟,季诺维也夫早就嫉妒那个风头盖过自己、却不是列宁旧部的托洛茨基,并对他心怀恨意。 “那就开始行动吧。离布尔什维克大会已经没多少时间了。” 听到加米涅夫的话,布哈林与正悄悄露出阴冷笑容的斯大林默默地互相点了点头。 骰子已经掷出。 是时候给托洛茨基一脚,把他踢下台了。 ...... 1916年12月18日。 原本应在1920年召开的第九届布尔什维克党大会,因为俄国革命提前爆发,也随之提早四年揭开了帷幕。 然而,大会的气氛却丝毫称不上热烈,哪怕是场面话也说不出口。 毕竟,此时别说全面爆发的内战了,就连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也尚未平息。列宁格勒的对峙仍在持续。 事到如今,虽说在座众人都不愿承认,但曾是共产主义者梦想与希望的苏维埃俄国,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的局势下还能笑得出来的人,恐怕也只能是反动派了。 “演讲准备好了吗?” “是的,托洛茨基同志。” 正因如此,这一次的布尔什维克大会对托洛茨基而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托洛茨基也很清楚,眼下的局势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对自己极为不利。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论如何,必须在这次大会上平息不满与动荡,扭转局势才行。” 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留在苏维埃的领袖位置上。 也只有他继续作为苏维埃的领导者,苏维埃才能正常运转下去。 “因为别人根本不行。” 在托洛茨基眼中,季诺维也夫不过是个脑子里全是废话的无能机会主义者,加米涅夫不过是个边角角色,布哈林是个唯物论的书呆子,只会说空话。就连亲近的斯大林,在他看来也不过是个只会按他话老实死板做事、能力平平的凡人。 这些人,谁都不具备领导苏维埃俄国的资格。 “归根结底,只有我。” 唯有他,唯有托洛茨基,才能真正、也唯一正确地引领苏维埃前行。 如今这场困局,不过是命运暂时的不眷罢了。 托洛茨基坚信这一点,他迈开脚步,缓缓朝大会会场走去。 “起来,受诅咒的、被打上烙印的,全世界饥饿与受奴役的人们啊——” 伴随着依旧如往日般高昂,却在此时显出几分讽刺意味的《国际歌》合唱,第九次布尔什维克大会就此开幕。 但这首象征着革命与苏维埃俄国精神的圣歌,在此刻已成了无力的象征。 “这是我们最后的、也是决定性的战斗,与国际歌同行,人类将得以重生——” 合唱结束,那比以往更为乏力结束的《国际歌》渐渐平息,托洛茨基面色铁青,深吸一口气,准备走上演讲台。他刚要迈步而上—— 哗啦啦—— “?” 却不料,他的脚步甚至还未踏上台阶,便被迫止住了。 几名布尔什维克成员忽然挡在了他面前。 “你们在做什么?快让开!” 托洛茨基怒不可遏,显然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无论他怎么呵斥,对方都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踏、踏、踏、踏—— 托洛茨基僵在原地,进退不得。与此同时,一阵密集的脚步声响起,一群人从他身边越过,走上了演讲台。 就在这一刻,宣告托洛茨基陨落的戏剧正式拉开了帷幕。喜欢如何拯救德意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如何拯救德意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