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城完毕,曹晚返回郡守府,与郭嘉等人一同等待斥候消息。 直至申时,首份情报传来:浔漓城为吴国重要造船之地,现已知晓建业城动向,对魏军的敌意有所减弱。 闻此消息,曹晚立即下令全军备战,急速夺取浔漓城,并着手造舰。 随即,郭嘉与曹仁率两万兵马朝浔漓城进发。建业城的消息渐次扩散,对魏军而言堪称良机。士气正盛的魏军对阵不得人心的燕军守备,此役必胜无疑。何况浔漓城的防御远不及建业城,一旦开战,其陷落只是早晚之事。 酉时,渡溘城情报亦传至建业城。该城除港口稍大外并无他长。 于是,曹晚遣赵云与庞统领军出发。 须尽快攻下渡溘城。 二人未多言,各自率两万兵马直奔渡溘城。 建业城中百姓见两支队伍相继出动,皆疑惑魏军意图。 有人称申时那支似往浔漓城方向而去,众人揣测魏军动向。 夜色降临,两支魏军急行军。 戌时前,郭嘉与曹仁部抵达浔漓城。 扎营之际,遣使告知守军:次日将攻城,可有一晚权衡。 降则如建业城般免战火,不降则如连丰城般拼死抗争,徒增伤亡。 浔漓城内得知此讯,一片混乱。 守将陷入两难:守必败无疑,连丰城与建业城的兵力防御均优于己方,却仍被攻破。 连丰城因顽抗被屠尽,增援将士亦葬身城外;建业城虽有援军,终未能守住。 降非军人本色,不降则徒增伤亡,百姓亦遭劫难。 逃?背负怯名,即便归山阴城,也未必安生。 众议纷纷,守将难以决断。 “将军,大事不妙!” “城内百姓……” “已有不少涌入军营!” 营外已聚集大批百姓,欲闯入,却被守军阻拦。 然百姓愈聚愈多,守军渐显吃力。 “诸位,究竟意欲何为!”守军统领高声呵斥。 见统领出面,百姓停下动作。 “宁将军!” “魏军已至,准备如何应对?” 人群中站出一人,高声向统领询问。 统领闻言一怔,随后答道:“仍在商议。” 此言一出,许多百姓顿时不安起来。 “宁将军莫非有意与魏军交战?” 刚才发问之人再度追问。 一时间,统领陷入沉默。 “诸位可知建业城之事。” “魏军并非传闻那般凶残。” “宁将军,我等敬重您。” “为了浔漓城。” “投降如何?” 不少百姓开始劝说统领归降魏军。 统领麾下将士亦渐生疑虑。 无人愿与魏军正面交锋,尤其在毫无胜算之时。 众皆望向统领。 此刻统领面容扭曲,思绪紊乱。 盏茶功夫过去,他终于放弃抵抗,虚弱说道:“明晨开城投降。” 话毕,他颓然坐地。 众人听罢欣喜不已,很快散去。 “将军,何以至此?” 身旁士卒疑惑相询。 “还能怎样?” “与百姓争斗?” “任由他们胁迫求生?” 统领语气沉重。 士卒闻之,无言以对。 百姓齐至军营劝降,若执意抵抗,势必引发诸多纷争。 更何况多数将士视浔漓百姓如家人。 建业城前车之鉴犹存,百姓早已心灰意冷。 这般境况,令军营上下无不叹息无奈。 “行了。” “诸位整理妥当,明日我军将敞开城门。” “迎接魏军接管浔漓城。” 话音刚落,宁将军便转身返回营帐。众将士望着他孤寂的背影消失在营帐内。 于是,大家迅速收拾好营地,早早歇息。 然而,城中百姓虽听闻宁将军归降的消息,心中依旧忐忑不安,焦虑地等待着次日城门开启。 另一边的渡溘城,魏军深夜到达。值守的士兵见状立刻通知了主将。 城中百姓尚在睡梦里,因此除了守军忧心忡忡,其他人全然不知情。 面对魏军的劝降书,渡溘城守军同样感到棘手,处境与浔漓城如出一辙。 不论应战还是投降,结果都不乐观。 若战,必是尸横遍野,最终城破家亡;若降,则有损军威,辜负君恩。 在这两难之间挣扎,不知不觉天已拂晓。 临近开城之时,守军仍未拿定主意。 不开吧,既难以向百姓交代,也显得畏缩怯懦;开了呢,就等于承认失败,屈膝投降。 这一决定关乎民心士气,更关系到未来的局势走向。 时间紧迫,不容犹豫。 就在此时,一名士兵急匆匆赶来禀报:魏军已在北门集结! 守军将领闻言,立刻奔赴北门查看情况。 恰巧被城内的百姓瞧见他匆匆而去的身影。 这一幕似乎印证了坊间流传的种种猜测——城外恐有变故。 不少百姓朝守军将领跑去。 守军将领到达城楼时,魏军已列阵完毕,蓄势待发。 百姓跟随将领至城墙,目睹此景,皆目瞪口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对面旗帜上“魏”字赫然,百姓方知魏军来犯。 顿时一片哗然。 魏军先锋出阵,向城下喊话: “渡溘城内听好! 今日我军必取此城。 开城投降,免你等死。 负隅顽抗,定叫尔等灰飞烟灭!” 此言霸气十足,城头众人初闻震惊,继而骚动不已。 渡溘城内闻魏军之音,顿时大乱。 “魏军怎会至此?” “为何守军闭门不出?” “难不成因魏军在外,才不许开城?” “魏军凶猛,我等如何抵挡?” 纷杂议论中,无人愿与魏军正面冲突。 城外复传声音:“昨夜劝降书已送达,一夜之间,尔等可曾思量清楚?” “再不归降——” 魏军先锋高声疾呼,“屠尽全城!” 此言令百姓愈加惶恐,尤其得知劝降书昨夜已下。 既降则平安无事,建业城之事尚历历在目,众人皆以为此言非虚。 然而守军之举令人费解:无胜算却紧闭城门,是何意? 忽然间,百姓惊惧交加。 若守军执意抵抗,结局必惨晚无比。 前方消息传来,连丰城守军已被屠戮殆尽,四万援军亦埋骨城外。 渡城的守军面对魏军毫无胜算。一旦交战,城破人亡几乎是注定之事。这一念头让百姓坐立难安。于是有人匆忙赶往守军将领处询问应对之策。然而到了军营才发现,将领并不在场。众人四散寻找,终于有人想起曾看见将领往城楼方向而去。于是大家立刻奔向城楼。 守军将领刚见到大批百姓前来问询便头疼不已。“莫将军,您难道真想让我们陪葬吗?”此言一出,百姓群情激愤。莫将军高声喝道:“我等皆是吴国人,岂能轻易屈服!”他强调魏军意在侵占吴国疆土,“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国家覆灭?” 听闻此言,百姓稍显平静。“投降便是叛国,难道要背弃祖国吗?”莫将军再度呼喊,但众人已现动摇迹象。人群中有人喊道:“这是我们的家园,即便牺牲又能留下什么?死了便一切归零。” 此话点燃了众人的恐惧情绪。“我们不愿送命。”“魏军又如何,吴国真能庇护我们?”“你们能击退魏军吗?”莫将军一时语塞。建业城尚且失守,当时已有四万守军,如今这里兵力不足万人,何以抵御威名远扬的魏军? 百姓对吴国本无深厚归属,更何况眼下吴国已无足以激起全民守护之物。莫将军若战死,山阴城的家人固然悲痛,但他将获殉国美名。而百姓却毫无倚仗,加之近日从建业传来消息,称魏军正协助建业重建,虽多有流言,但也逐渐有人信以为真。 渡溘城内许多人半信半疑,但内心的犹疑渐渐成为求生的希望。若投降能避免战火,他们愿一试。 “莫将军,你若执意抗魏,休怪我们无情。” “我们只想活命。” 人群中有声音喊出威胁,莫将军瞬间警觉。 “诸位!随我反击!” “拿下莫将军,开城门,降魏军!” 百姓蜂拥而起,直逼莫将军。守军士兵茫然无措,不知是否应出击。百姓推开守军,直奔莫将军而去。城下魏军先锋听见混乱,不明所以。视线受限,他无法看清城上状况,而远处的魏军看得分明——百姓对守军发起攻击,士兵仅作防御,未有还击。百姓势不可挡。 庞统与赵云观望此景,猜测百姓意欲投降,却被守军阻拦,双方僵持不下。守军不敢贸然行动,以免引发更大恐慌。百姓执着于以守军将领换和平。 赵云轻笑:“庞先生,此时如何?” 庞统淡然道:“再看。” 片刻后,魏军先锋见城头无动静,便率部入城备战。返回途中,他震惊地发现,百姓潮水般涌入城楼。 前赴后继,势如破竹。 因守城将士的奋力抵御,百姓未能成功擒获莫将军。莫将军此刻眉头深锁,他明白守军难以持久支撑,却疑惑魏军为何迟迟未发起进攻。若魏军再无动作,守军将因疲惫和士气低落被百姓拖垮。然而,百姓的热情却愈发高涨,误以为魏军默许其行动,以此争取和平。片刻后,魏军先锋再度抵达城下。 “城内诸位听令!” “若再不开门,我们将强行攻城。” 城墙上的百姓闻言回应:“军爷,请稍待片刻,待我们擒得莫将军,即刻开门,恭迎大军。” 守军闻此惊愕,莫将军亦是心生警惕,随即下令停止抵抗。守军依言撤退,百姓趁势涌上,顺利捕获莫将军。 “军爷,莫将军已被擒获,请入城吧!” 无数百姓终于得以进入城池,城中守将为安抚众人,拨出粮草赈济。同时,他派遣使者快马赶往山阴城,向孙皓禀报局势。戌时,山阴城校场,孙皓正观阅诸葛诞训练新兵。战局胶着,孙皓急需扩充兵力抵御魏军。尽管内心焦虑,他仍强作镇定,展现出对新兵的期待。今日操练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诸葛诞认为短期成果已属难得。散场后,两人步入主帐。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