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这个刘备不对劲 > 第220章 灌江口下封二王

第220章 灌江口下封二王(1 / 1)

昭武二年春,成都东城内的张记茶馆蒸腾着竹香与茶香。 一位头戴斗笠、身着粗布短打的中年汉子,握着粗陶茶碗坐在角落,听着邻桌的闲谈。 而他的身边,则坐着一身农妇打扮的妙龄女子,纵是一身粗衣,也难掩其颜色,让茶馆内的客人频频扭头偷看。 这人正是刘备与糜贞,因为实在是受不了那些御史的唠叨,他便假称生病,实则是悄悄带着妻子糜贞偷溜出来玩。 两人在城里逛了半天,倒是买了不少东西,就是始终没有玩尽兴,想要寻个幽静去处看点不一样的景色。 思来想去不知道去哪里,刘备便提议到茶肆里坐坐,问询一下城里的百姓。 此时正是炒出来的清茶在成都城盛行之时。 一进茶肆两人就闻到了扑鼻而来的清香,而且观察半晌,也未见里面有人点此前的那种加葱、姜、橘皮等佐料的常规茶饮,反而是蜜饮、清茶等大行其道。 何谓蜜饮,其实就是茶叶沫子加蜂蜜,再加当季新鲜水果的果肉,兑入煮沸后凉置的开水,放到密闭容器里在井下冰镇之后捞上来。 一碗这样的蜜饮黑心的商家要收二十文,就这还供不应求。 原本刘备还想指责一下这盗窃他创意的蜜水卖的太贵,一问之下才知道这是苏双与张世平合伙儿的买卖,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清茶倒是不贵,茶叶沫子一文钱一碗,五文钱许你喝一天。好一点的十文到百文不等,除去大堂摆的桌子外,二楼多是富人和有身份的人坐的雅间。 就在刘备给自己与妻子分别要了一杯清茶与蜜饮之后,就听得周边的茶客说道。 “听说那个新任的刺史荀爽要整修各地的堤坝,其中就包括湔堋那里的?” 说到此处这个商贩模样的人压低声音,“希望他别瞎折腾,弄坏了李太守留下的堤坝。” 一开始刘备还没反应过来对方说得是什么,听到李太守这三个字时这才明白原来这说的是都江堰。 此时这都江堰,可不就叫“湔堋”么,都江堰旁的那座山也不叫玉垒山,而叫做“湔山”。 “是啊。” 旁边的老者抿了一口茶,面露忧愁之色的说道。 “希望这新刺史不要乱来,李太守修的湔堋到现在都管用,前年洪水那么凶,多亏飞沙渠把水泄出去,俺们灌县的田愣是没被淹。” 刘备心头一动,凑近问道,“老丈,这湔堋当真如此神奇?” 老者打量了他一眼,见他衣着朴素,语气便热络起来。 “后生,听你说官话的口音,恐怕是外乡人吧?” “嗯,幽州涿郡人士。” “嚯。”等刘备说完之后,身边立马有人发出惊叹,“涿县人士,那不是和我们的王上是同乡。” “这也不对啊,我见到的那些在成都之内的涿县人士个个非富即贵,听说都是跟着王上的老人了。” “这家茶肆的东家,苏双、张士平,就听说就是在涿县遇到的王上,并抛家舍业的跟随,这才一发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天下屈指可数的巨贾。” “怎么兄台这般......” 刘备看那人欲言又止,不在意的笑了笑。 “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够跟随王上的,我以种地为生,编席织履为业。此来成都,就是带着家人来投奔你口中那些贵人的。” 听到刘备如此说,那人立马神色一凛,心想幸好自己没有乱说话,否则还真是祸从口出。 之前那个看着有些贵气的老者这时开口插话,“后生,我看你挺眼熟的,就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你......到底是在哪里呢?” 刘备生怕这个老人想起什么,喊破他的行踪,因此连忙开始转移话题。 “相逢何必曾相识,老丈还是说说湔堋吧,我和内人初至贵地,听人说秦时的李府君治水之法精妙绝伦,想着去那附近游玩观赏一番,再去投奔亲人,还请指点一二。” “说不上指点,这湔堋啊,那可是咱们巴蜀之地的命根子。” “就说那鱼嘴,把岷江劈成两半,内江灌溉,外江排洪,枯水之期、洪水之期都分得明明白白。” “枯水时内江引水六成,灌溉巴蜀之地的农田,洪水时外江泄洪六成,保护各地免除水患。” “还有那唤作宝瓶口的地方,当年李府君带着人,为打通此口,采用火烧水激之法,先以烈火焚烧岩石,再泼冷水使其炸裂,历经数年,方才凿通。” “从此,人人想着逃难的灾荒之地变为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正说着,茶馆外突然传来喧闹声。 一个年轻的农夫扛着锄头,探头进来看了半天,终于在刘备坐的桌子附近看到了自家弟弟周季。 “季弟,季弟,俺就知道你在这喝茶,今年内江的水比往年来得早了几天。” “官府还给了新稻种让俺们试种,阿翁让我喊你下地干活儿,说要是去晚了耽搁春播就把你腿打断。”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那个叫周季的男子只能不情不愿的起身,随后将两文钱拍到了桌案之上。 不过等这两人离开之后,许多家里地多的听到内江的水来了之后也匆匆起身,同样去忙着准备春耕事宜了。 刘备朝着老人抱了抱拳,随后起身和妻子离开了茶肆。等二人走后,那个老者苦思冥想许久,这才怪叫一声,在其他茶客好奇的目光中捶胸顿足。 “老夫真是老眼昏花,老眼昏花啊!” 看到老者连连叹气,周围的连忙出声询问。 “虞夫子何故叹息,莫非是丢失了什么重要财物。” “唉......都到了老夫这黄土埋了半截身子的年纪了,活一天,便少一天,钱财于我而言其实与粪土无异。” “之所以长叹,乃是因为我与真正的贵人失之交臂了啊!” “哈哈哈……什么能让虞夫子你悔成这样,难不成还能是刚才问话的外乡人不成?” 旁边有个满脸胡子的壮汉笑得最大声,“乐死我了,什么贵人,难不成还能是王上微服出巡,体察民情?” 虞夫子看着这人苦笑,“胡大,还真让你小子猜中了,那人还真就是王上,你刚才频频偷看的,很可能就是说书人口中压得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王后糜氏。” 扑通一声,那个叫胡大的壮汉吓得浑身瘫软,跌倒在地,周围的茶客包括掌柜、伙计全都看向虞夫子。 “别乱说啊,他怎么可能是王上?!” 看到众人不信,肠子都悔青的虞夫子开口解释道。 “老夫在王上入城之时没有挤进人群,只能远远看了一眼,因此有些模糊的印象。” “刚才那人长得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对吧,是涿县人士对吧,他说自己以织席贩履为业对吧,他的耳朵比常人大一些,你们也看到了,对吧。” 说到这里,胡大哭的更大声了,哭声犹如杀猪一般凄厉。 “天杀的,早说那是王上啊......” 就在茶肆之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叹息声时,刘备与妻子已经坐上了前往岷江方向的马车,在一群护卫的保护之下朝着灌县的方向缓缓驶去。 几天之后,灌县春日的田野里,新插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的孩童追逐着白鹭,笑声清脆。 刘备一行人在一处田边停下,他下车后向正在浇水的老农拱手。 “老伯,这田里的水,可是从湔山引来的?” 老农看了看一身锦袍的刘备与他身边的护卫,知道来人非富即贵,因此直起腰抹了把汗小心回话。 “可不是!自从有了湔堋,咱们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 “听俺大父说,很久以前几乎年年发大水,庄稼全都泡烂了。天旱时,井里也没有水。” “现在好了,水不够了,宝瓶口就多放点。水多了,飞沙渠就把多余的排走。你看这田,哪块不是油汪汪的?” 刘备蹲下身,手指划过湿润的泥土,触感细腻而温热,于是开口叹道。 “好地方啊,希望能找到我想要的稻株吧。” 离开农田,刘备一行人沿着岷江前行。转过山坳,一座气势恢宏的水利工程映入眼帘。只见岷江被一分为二,江水如驯服的巨龙,沿着两条河道缓缓流淌。 “夫君,这就是鱼嘴分水堤么。” 刘备看着远处江心那道形如鱼嘴的分水堤点头道。 “嗯,这李冰确实是个能人,这处水利之所妙在顺势而为,不与水争,却能驭水。” “也就是从此处开始,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江水在鱼嘴处从容分流,内江水流平稳,外江则裹挟着泥沙奔腾而下。” 说着说着他们沿着堤坝前行,刘备右手指向右侧一道低矮的石堰。 “这应当就是当地人口中的飞沙渠了,不过我还是喜欢称它为飞沙堰。” “若内江水位过高,江水便会漫过此堰,流入外江,避免洪水泛滥。更神奇的是,这飞沙堰还能将江水中的泥沙和石块排向外江,防止内江淤塞。” 糜贞捂嘴轻笑,“我入蜀之前似乎听大兄说过此乃‘深淘滩,低作堰’之妙法,既保证了灌溉水源,又解决了泥沙淤积之患。夫君,贞儿说得对么。” 刘备笑了笑应是,目光落在远处玉垒山脚下的一个狭窄缺口。 “看那处,那便是宝瓶口了。” 不久之后众人就站在了宝瓶口旁,刘备望着奔腾而入的江水,想象着数百年前李冰父子在此治水的艰辛。 每每念及此处,刘备心中就充满了感慨与崇敬,此刻的他仿佛看到无数百姓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凿出这条生命之渠。 正是这道小小的缺口,让成都平原从此告别水旱之灾,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也正是有了这都江堰,巴蜀之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这里家家有余粮,户户有笑颜,自己这些后人又怎能忘记先贤的付出呢? “李冰父子,真乃神人也!” 刘备不禁感叹,“此等功绩,当永载史册。”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久之后他就回到了成都后,当即下令征调能工巧匠,在都江堰旁择地建庙立祠,消息传开,巴蜀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许多百姓自发前来帮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三个月后,庙宇落成。红墙青瓦,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庙前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刻着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另一块则刻着刘备命那些大儒写下的祭文。 庙祠修成当日,刘备身着祭服,率领文武百官,在庙前设坛祭祀,成都城内的百姓倾巢而出,拖家带口的前往这处观礼。 刘备手捧祭文,声音浑厚有力,在都江堰上空回荡。 “维昭武二年,蜀王刘备,谨以清酒庶羞,致祭于秦蜀郡太守李冰公及二郎之灵:昔者岷江泛滥,民不聊生。公父子以神鬼之智,行大禹之事,凿山开渠,分水导江……” 等祭祀完毕,刘备又亲自为庙宇题匾,上书 “崇德庙” 三个大字。随后,他宣布将每年四月六日定为“放水节”,纪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 刘备还当着所有巴蜀之地的百姓的面承诺,若有一日天下定鼎,必为李冰父子建神像以及封王。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挤到前面,老泪纵横。 “老汉活了六十有七,历经世情,饱经沧桑,从未见过如此仁德之君!” 刘备连忙上前搀扶,“老丈言重了,这是我刘备该做的。” “李公父子造福巴蜀,造福益州之民千百载,此等功绩,当受万世敬仰。” “备入蜀以来,承蒙各位乡亲父老厚爱,自当继承李公之志,让此地永享太平。” “多谢王上!王上万年!大汉万年!”喜欢三国:这个刘备不对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这个刘备不对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