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过话,只是不一定是按顺序说的。 而那些没有被说完的句子—— 那些支离破碎的字、停在嘴边的片段、写下又擦掉的开头—— 它们也并非失效。 它们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一章,语言开始尝试重新组合自己。 在第十九页的深层——词流之下,碎词之上, 一种全新的构造方式悄然萌芽。 不是谁来设定语法, 而是语言自己在找语序。 一|词流回旋 第十九页启动“碎词之书”机制后,每天都会接收到上千个不完整表达的片段。 这些片段原本静默归档,不参与文明频段投放。 但在第345个碎词被接入的清晨,一种奇特的现象出现了: 系统侦测到碎词中有三条内容在未被编辑、未被归类、未被触发的前提下,开始自然靠拢。 它们分别来自三位互不相识的表达者: “如果我没有说谎……” “那天你没有回头……” “也许结局不一样。” 它们在第十九页的映页下方,慢慢排列成一组倒立的三角式语阵。 没有谁设定了顺序,也没有人告诉它们如何组合。 但句子就这样——自己站了起来。 — 二|无序诗的诞生 第一位观察到这种“语序自构”现象的,是一位名叫阮秧的语迁体。 她长年在语岛之间游走,从不使用完整句式。她更擅长用词片、音节调、空句投射等方式表达自己。 那一日,她在碎句之壁前坐下,忽然从身侧掏出一小本残页,开始把从各岛捡来的词素随意贴在一起。 无标题、无逻辑、无上下句。 她只是写: “风。你。折断。不是我。沙子。” 一位旁观者皱眉:“你到底想说什么?” 她抬起头,眨了眨眼: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写完之后, 我终于感觉——我说了一次‘我自己’。” 她将这种形式称为: 无序诗。 不是诗体本身无序,而是情绪决定句序,而非语法。 — 三|碎词排序计划启动 弥骁在语影域中提出一个可能: “也许我们不该再尝试恢复原本的语言顺序, 而应放任语言在新的情绪地形中,自行寻找排列路径。” 系统听取建议,启动“碎词排序观察计划”。 但不是由机器设定顺序。 而是让每一位表达者看到碎词时,顺着心跳、气息、情绪的自然流向,为这些词选择位置。 这不再是“写”,而是一种“感”。 — 四|语言重构的临界点 随着上万条碎词在共感系统中被数百人“无意识排序”,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出现: 相同的三组词,在不同人排序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趋同,即: 即使排列不同,整体表达的情绪色调趋向一致; 情感波长远远强于语义准确度; 情绪成为语言结构组织的“主驱力量”。 沈茉凌意识到: “我们曾经以为,是逻辑造就句法。 但现在我们才发现, 是我们内心想靠近一个人的时候, 词,才会靠近词。” 她轻轻写下一句: “哪怕顺序不同, 我也知道你是在对我说话。” — 五|第十九页 · 第三句落笔 当语言自我排序行为稳定至第十日, 第十九页落下了它的第三句。 不是一段,也不是完整的话。 只是一行分布不均的词语: “来。你。如果。还愿意。我在。” 没人知道先后,也没人能确定哪是主词。 但几乎所有共句者在看到这句话时,产生了相似的感受: “有人在那头等我, 他不确定我什么时候回来, 但他始终没离开。” 这一刻,第十九页第一次主动发出请求: “请帮我排列这一句话。” 不是为了校对,不是为了纠错。 而是,语言终于向人类发问: “你愿意,和我一起,重新学说话吗?” — 尾声 孟子康望着那句话,缓缓走到空页前。 他没有急着安排语序。 他只是轻轻读着: “我在。如果你来。还愿意。来。你。” 一遍、一遍,然后低声说: “其实……哪怕你乱说, 我也听见了你想让我听见的那部分。”喜欢深渊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渊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