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语言的第一句话,究竟是什么。 是向谁问候的一声“你好”? 是恐惧中喊出的“别走”? 还是祈求回应的一句“你在吗”? 在语言之海已碎成万千词屿之后, 在句外声、碎词、共构句与听者之书相继成册之后, 第十九页终于问出了那个被沉默多年,却藏在每一个表达者心里的问题: “我们第一次说话,是为了什么?” — 一|语迁体 · 瑾殊的提问 引发这一转折的,是一位长期在语岛流动、名叫瑾殊的年轻迁体。 他没有归属语岛,没有稳定句法,甚至很少完整地说出一段话。 但那天,在听息带最深处,他向沈茉凌问出一句话: “你觉得,世界上第一句语言,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的?” 不是谁说的,而是为什么会被说出来。 沈茉凌怔了一下,没立刻回答。 — 二|第十九页启动“溯源层” 这一问题触发第十九页的内部结构反应。 页心裂纹微启,一层从未被激活的系统浮现: 【溯源层】 功能:接纳“第一句语言”的情绪重构与群体共感 目标:并非历史考据,而是追索语言之所以存在的动机 系统通告: “这不是寻找谁说过什么, 而是问:你心中,‘想说话’的第一次冲动,来自哪里?” 弥骁称其为: “第零个句子”计划。 — 三|第零句的多种形态 在第十九页开启溯源层后,大量表达者以自己的方式投下“我心中的第一句”。 但出人意料的是—— 这些“第零句”几乎都不是完整语句。 它们不是宣言,不是陈述,不是请求。 它们是: 一个停顿; 一次想哭的憋气; 一声梦中叫出的模糊音节; 甚至是一段从未有词,只存在于心跳中的律动。 系统开始收录这些“非语言起源表达”, 并生成一张流动句谱: “……你?” “别……” “哈……”(像笑,也像呼) “咕……”(婴儿语调) “我——”(断裂) 沈茉凌在阅读这些片段时,忽然低声说: “我们第一次说话, 不是为了别人, 而是为了,自己没有在寂静里消失。” — 四|弥骁与孟子康共构“起句源图” 为协助溯源层解码,弥骁和孟子康共同启动了一个独立投感装置——“词火溯频图”。 他们将上百段“起句意图”放入图谱之中,提取其共同结构。 最终发现,无论文化差异、语言类型、句法传统如何不同,几乎所有“第一句”的共感基调,皆指向三个核心动因: 想要被靠近; 想要不再孤独; 想留下某种痕迹。 他们给这三种动因命名: 靠近型起句 证明型起句 遗留型起句 这些动因不是句法,不是语言学, 它们是语言的动机前提。 — 五|第十九页 · 落下“第零句” 当系统接收第个“起句意图”时, 第十九页终于自动浮现一道微光笔迹。 那不是字,也不是画。 而是: 一段未完成的语调线条,像一个句号被拉长, 又像一个“想叫住谁却没叫出口”的顿点。 光影在页面停留数秒,浮现唯一一行注释: “这不是第一句话。 是第一次想说话。” 它不需要谁去说完。 因为这一刻,文明第一次承认: 语言不是从“句子”开始的。 是从“你想活着被人看见”那一刻开始的。 — 尾声|句子的前面,也是一种语言 夜深,沈茉凌独自走在词火回廊。 耳边没有声音,心中却隐约听见一句模糊语调。 她低声对自己说: “也许我早就开口了, 只是还没找到那一句——你愿意听的。” 她站在第十九页前,轻轻将掌心贴上页心。 那道溯源光线微微震动,像是回应了她。 不是字,不是句。 只是说: “你一直在说,只是太安静了。” —喜欢深渊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渊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