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莫名其妙的梗(周父:报应,都是报应。) 【#精致的浦东人#】 【小红薯上,有个在浦东的网友提问: “买个小米的速七,咋就被嘲笑了?” “同事听说我马上要提速七,直接来了一句,哎呦喂,要保时捷了,有钱人啊。” 随后有位叫豆豆的网友在评论区先回复了一条:“一看你就是不是浦东本地人,浦东本地人一般挺反感这个牌子的。” 随后在网友的询问中,这位名叫豆豆的网友来了一套传统人连招: “传统的浦东人,特别是浦东女人,是比较精致的。” “家里不管怎么样,总有几件奢侈品撑门面,再没钱,也会买一条围巾,一件胸针等。” “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正品,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用上。” “而一些一眼假的仿品,是不屑于买的,背后还会偷偷的说一句乡下人。” “这就是传统的浦东文化表现之一,但是现在随着各地人口的融入,传统浦东文化慢慢变淡了。”】 【这一套充满自信的连招,有一种不符合网络的书面感。 于是全国各地的网友开始用这种句式,带上家乡的特色,应用到各种场景进行调侃。】 【比如江苏网友: “传统的江苏人都是比较精致的,家里不管怎么, 总有几套三五。” “再没钱,也会买一套三五,养一个葛军。” “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正品,去刷题、考试的时候能用上。” “而那些一眼出答案的放松卷,是不屑于买的。” “背后还会偷偷说一句全国统一考试会死吗?” “这就是传统江苏文化的表现之一,但随着各地人口流入,江苏文化慢慢变淡了。”】 【还有内蒙古网友: “传统的内蒙人,特别是内蒙女人是比较精致的。” “家里不管怎么样,总会有几头草原红牛撑门面。” “再没钱,也会买半条羊裹拢,一把孜然料。” “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原生态,出席那达慕大会的时候用上。” “而一些带着膻气的饲料羊,是不屑于买的,当面还会大声笑话她一句城里人。” “这就是传统的游牧文化表现之一,到现在随着各地人口的融入,我们能吃到的好吃的更多了。”】 . . . . . . 评论区: 〖“传统的江西人,特别是江西女人是比较精致的,家里不管怎么样,总有几袋米粉几串辣椒撑门面,再没钱,也会买一碗炒粉,一碗汤粉,一碗拌粉,一碗瓦罐汤,一袋南酸枣糕,一只乌鸡,一盒煌上煌,一个火腿,一只板鸭,几块桃酥饼,几个脐橙等。 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正品,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用上。 而一些一眼假的仿品,是不屑于买的,背后还会偷偷的说一句恰多哩恰却。 这就是传统的江西文化表现之一,但是现在随着各地人口的融入,传统江西文化慢慢变淡了。〗 〖传统的江西人,特别是江西女人是比较精致的,家里不管怎么样,总要搞点肉丝炒粉恰恰。 再没钱,也会买个素拌粉,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现恰的,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用上。 而一些一眼不新鲜的预制粉,是不屑于买的,背后还会偷偷的说一句难恰得要死。 这就是传统的江西文化表现之一,但是现在随着各地人口的融入,传统江西文化慢慢变淡了。〗 〖传统的河北人,特别是河北女人,是比较精致的,家里不管怎么样,总要衡水真题做做。 再没钱,也会买个金太阳,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最新的,参加正式考试的时候用上。 而一些一眼不新的野卷子,是不屑于买的,背后还会偷偷的说一句侮辱我的智商。 这就是传统的河北文化表现之一,现在随着各地人口的融入,传统河北文化越来越顽固了。〗 〖传统的四川人,特别是四川女人,是比较精致的,家里不管怎么样,总要有几只熊猫撑撑面子。 再没钱,也会买火锅和火锅底料等,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基本人手一件的,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用上。 而一些一看很不好存放的,是不屑于买的,背后还会偷偷地说一句搞锤子。 这就是传统的四川文化表现之一,但是现在随着各地人口的融入,传统四川文化慢慢变淡了。〗 〖传统哩河南哩,特别是河南妮儿哩,都是比较精致哩,家里再管咋着,得有几坯烩面坯撑一小门面。 再某钱,也得买一袋子玉米糁,一袋渣饼啥哩,东西管不贵,但一定得是正哩,出席正式场合着得用上。 那一眼假哩仿品,俺都不屑于买,走喽还得偷偷夸一句老鳖孙。 这就是传统哩河南文化表现之一,摇还随住各地人口哩融入,俺传统哩河南文化慢慢变淡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传统的二次元,特别是二次元女人都是比较精致的,家里不管怎么样,总会有几件日谷撑门面。 再没钱,也会买一张色纸,一张小卡,东西可以不贵,但一定是日谷,去漫展一定用的上。 而一些一眼国谷同人,是不屑于吃的,背后还会偷偷说一句线虫。 这就是二次元传统文化表现之一,但随着个圈人口涌入,传统二次元文化慢慢变淡了。〗 〖传统的陕西人,特别是陕西女人,家里不管怎么样,总有油泼面撑门面 。 再没钱,也会做一碗擀面皮, 擀面皮可以不贵 ,但一定是自己做的。 一眼速食是不屑于吃的,背后还会偷偷说一句一眼假的擀面皮儿。 这就是传统的陕西文化表现之一 ,但是现在随着各地人口的融入,传统陕西文化慢慢变淡了。〗 〖传统的保研人,特别是经管保研人,是比较精致的。 家里不管怎么样,总有几个比赛撑门面。 能力再烂,也会考一个高分六级、给本科导师打工蹭科研经历等。 东西不一定做的扎实,但一定有证明,夏令营和预推免的时候用上。 而一些水的比赛和期刊,是不屑于参评的,背后还会偷偷的说一句水货。 这就是传统的保研文化表现之一。随着经管保研各校bar提高,这几年传统经管保研文化慢慢变味了。〗 〖传统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是比较精致的,学校不管怎么样,总是要布置几塔作业撑门面的。 作业再少,也是要布置几张卷子的,作业可以没难度,但一定要多,到期末的时候用得上。 而一些一眼就少的作业是不屑于写的,这就是学生的文化表现,但是随着各种学生的融入,学生文化慢慢变淡了。〗 “嘿,后人所谓的梗原来是这样来的?” “莫名其妙的一句话,人人传唱,倒成了梗。” “归根到底,不就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随口叨叨两句嘛。” “你说这后人,怎么就嫌贫爱富上了?” 刘铁锅没好气的看向张糖墩儿,笑骂道:“怎么又怪上后人了,难道你不嫌贫爱富?” “何况很明显这是那个叫浦东的地方特别富裕,瞧不起外地人。” “就你、你、你……”刘铁锅一一指向众人:“一个卖糖葫芦的、一个卖艺的、一个卖绿豆的。” 随后刘铁锅又指了指自己:“一个铁匠,说到底不也是穷人。” “可外地的来,你们又瞧得上?” “还不是讥讽人家两句:臭外地的,上京城乞食来了。” 闻言,众人都哈哈大笑。 大哥别笑二哥,大家都一个样。 吴巧娘问道:“周姐姐,这浦东又在哪儿?”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已有五大盐场。 盐场之一,即“浦东盐场”,设浦东盐监官,下辖五个分场。 不过那时的“浦东盐场”应在现在的金山区东部及奉贤区西部。 明朝永乐年间“江浦合流”,黄浦江成为上海地区主河道。 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浦江东西的格局,也就出现了“浦西”、“浦东”之地域。 嘉靖年间的《上海县志》记载:“……由闸港而下,若盐铁塘、沈庄塘,若周浦、三林塘,若杨淄溇,此为浦东之水也。 到了清初,更有:“上海赋役,大半出于浦东”之名。 雍正年间《分建南汇县志》记载:“鸡,产浦东者,有九斤黄、黑十二之名。” 周大脚对这些还是挺清楚,于是便一一说给众人听。 “听说那里大片的土地都是前朝徐阁老家的。” “徐阁老死后就葬在浦东。” “听说徐家有部分后裔在徐阁老的安葬地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 “又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和漕河泾三水相汇之地,故世人称之为徐家汇。” “这得多少钱啊,咱们大清就没收回来,分给八旗子弟?”张糖墩儿压低声音询问道。 周大脚解释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啊,是宋也好,元也罢,明也成,清也算,皇帝要统治一个偌大的天下,还不是要靠这些士绅。” “那你家不也是……” 周大脚连忙摆摆手:“人家是士绅,是士族,我家顶多算个地主……还是那种发家不到百年的。” “而且我家还……” 周大脚长叹一口气,倒是让众人提起兴趣。 刘铁锅连忙追问道:“你别把说书那套搬出来啊,接着讲啊,你家咋了?” 周大脚小声道:“我说出去,你们可千万别给别人说。” 众人连忙拍胸脯保证,催促着周大脚讲下去。 “前朝崇祯皇帝的皇后姓周,所以崇祯的岳父也姓周,叫周奎。” “你这不废话嘛,女儿都姓周,难不成父亲姓张……” 张糖墩儿的调侃声戛然而止,不可思议的望向周大脚:“你家还是前朝的皇亲国戚啊?” 刘铁锅补充道:“不对呀,我听先生讲过,大清刚入关的时候,崇祯岳父不是因为前明太子之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铁锅拖着长音调,手掌横起如刀一般在脖子划过:“就不知所踪了嘛,就剩个孙子在北京城,落得落魄的很,也不知是死了还是去外地乞讨了” “你家要真是周奎后代,还能活到现在?” “是也不是。” 周大脚摇摇头又点点头,接着解释道:“我家是周奎亲戚的亲戚,他当了国丈,就来投靠,也就在北京城安家落户下来。” “至于怎么活下来的……只能说我家比较识时务吧。” 虽然周大脚没言明,但大家都懂识时务是什么意思。 无非李自成入京、大清入京的时候没抵抗,甚至还帮着开门呗。 不过,也没人去调侃、讥讽周大脚。 这事是他祖上的做的,和她一个女子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他祖上也不能说做错,至少不是很丢人。 别说崇祯岳父周奎了,连从洪武朝、永乐朝便有的勋贵,也没殉国。 还不是闯来降闯,清来降清。 总不能要求崇祯岳父亲戚的亲戚,为大明朝流尽最后一滴血吧? 何况自己等人的祖上,还不是一个样。 现在能有自己,还不是因为祖上识时务呗。 “怪不得你不去告御状。” 刘铁锅瞬间明了,周大脚父亲被打断腿,母亲卧病在床,全靠一口气吊着。 能在这北京城待了上百年的地主,能没有点关系? 周大脚又是个不怕死的。 托人往上递话,即便拉不倒那个权贵,一命也换不了一命,但总能影响那人的仕途。 结果周大脚忍下来,当初还不太理解。 现在想来,原来是这个缘故。 “是啊,而且人家是挑好了时间来的,那时候正是闹文字狱,抓反贼抓的凶的时候。” “说个明儿,都要被抓进大牢打一顿,运气差点,直接当反贼砍了。” “我家这事,不禁查。” “我若是往上告,人家一句我家是前明乱党,不仅不会影响他仕途,他还会得到奖赏。” “而我……全家都得送去砍头。” “好死不如赖活着吧。” 说完,周大脚好似被抽干力气。 季飞问道:“那你现在怎么想着说出来?” “因为我信任你们啊。”周大脚微笑道。 众人瘪瘪嘴,其他事也就罢了,这可是砍头的事,你一句信任? 我们拜关二爷,又不是关二爷。 哪能值得你这么信任。 见众人不信,周大脚尴尬一笑,站起身来对季飞行礼。 “季公子……” 季飞连忙摆手:“叫我绿豆鸡、季八都成,别公子,我可当不起。” “季公子,小女子有一事相求。” “你该不会是让我把这个消息偷偷传给那位贵人吧?” 土生土长的京城女子,还是个卖艺耍棍棒的,此时却发出了吴侬软语:“嗯~”。 “那贵人,贵不可言,小女子怕这卖艺的身份配不上~” “我答应了,你恢复一下之前的状态。” 季飞惊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连忙答应。 他实在是受不了周大脚这副模样和音调了。 这么说吧,这幅场景丝毫不亚于张三爷翘起兰花指,用着萝莉音对你说:“好哥哥~你就帮人家一下啦~求求你啦~” 周大脚连忙道谢,还拿出今日的赏钱,买了些季飞的绿豆。 季飞边装绿豆边想着:孝慈高皇后被调侃大脚,真假不知。 但周大脚可是货真价实的大脚,还是前明崇祯帝的亲戚的亲戚的后代,四舍五入,也算有前明血统吧。 让和珅纳妾,给个投名状倒也不是不行,关键…… 季飞余光瞥向笑意盈盈的周大脚,这模样属实差了点。 和珅要是纳她为妾,恐怕话刚出口,就得被拖去灌金汁。 季飞一时头痛的很,想了又想。 要不与和珅商量一下,让周大脚去他府里当个女管家? 周大脚识文断字、又有一身武艺,不比刘秃子强多了? 再说了,刘秃子是男管家,周大脚是女管家,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周大脚的父亲给周母喂药后,双手滚动着车轮。 木撵……诸葛武侯车(周父自己取的),其实就是个木制轮椅。 周家的门,是没有门槛的,因为轮椅进出不便。 当时,周父还嚷嚷着不合礼仪,可自己站不起身,也只能由着周大脚。 不到一丈的路程,周父却累的满头大汗。 “报应,都是报应啊。” 甲申冬天的深夜,有个头戴九华巾、身穿青布衣、脚着敝屣的男子敲响了故嘉定侯的府门。 那夜,自己的祖父也在,知是前明太子朱慈烺,连夜告密。 后清廷以袁贵妃及明宫太监、大臣的证词,证明此人是假冒的,以其假冒前明太子之罪处死。 可周家知道,他是真的,真的是朱慈烺。 周父还记得自己父亲说这段故事的时候,是如何的春风满意、笑意昂昂。 “有了这件事,咱们家才算是在新朝稳定下来,才有了这家业。” 周父想起父亲的这句话,顿觉无比讽刺,刹那间泪流满面。 “父亲,前朝国戚,出卖太子,更害死了拉了自家一把的亲戚——故嘉定侯。” “还害死了无数前明忠臣。” 想起当今皇帝旁人编纂的《胜朝殉节诸臣录》与《贰臣传》。 自家既不在前录,也不在后传,连遗臭万年都没资格。 想来也是,若是把自家写上去了,岂不是证明大清不仅从来没想过善待前明宗室,还将前明太子杀的尸骨无存。 望向院里那个不起眼的坛子,里面装的是朱慈烺那夜喝过的一个茶杯。 父亲说不知道大清把他埋哪儿了,就拿个茶杯当遗物吧。 “咱们家可得好好供着,这是咱们家的财神。” 告密导致太子身死,却又把太子供起当财神。 周父苦笑两声:“无有后代,传宗接代。” “家产被夺,瘸腿杖拐。” “报应,都是报应啊。”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刷视频:震惊古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