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歆玉挑眉,看到汪勋乐正在为一个伤者诊治。 "汪御医。"她轻声唤道。 汪勋乐抬头,大惊失色:"陛......"看到徐歆玉的眼神,他立即改口,"徐小姐怎么来了?" "路过看看。"徐歆玉检查伤者的情况,"你说得对,需要切开。但之后要用煮过的细布包扎,工具也要用沸水煮过。" 汪勋乐疑惑:"这是为何?" "防止'邪毒'入侵。"徐歆玉不便直接解释细菌理论,"我观察过,这样处理的伤口不易恶化。" 回到宫中,徐歆玉立即下诏改革太医院。她亲自编写《医事新编》,引入消毒、缝合等现代医学理念,并设立考试制度选拔民间良医。 "陛下,这些疗法闻所未闻......"老太医令犹豫道。 徐歆玉早有准备:"那就从朕开始示范。"她挽起袖子,"取刀来,在朕手臂上划一道口子。" 众太医吓得跪倒在地:"臣等不敢!" "朕命令你们。"徐歆玉坚定地说,"小伤口而已,正好演示消毒和缝合技术。" 演示结束后,看着手臂上整齐的缝合痕迹,徐歆玉满意地点头:"看到了吗?这才是医术的未来。" 登基第二年春,北狄大举入侵。 "陛下,敌军十万铁骑已破雁门关!"兵部尚书紧急奏报," 守将赵武殉国,雁门守军全军覆没!" 朝堂上一片哗然。徐歆玉却异常冷静:"北狄可汗不是去年才签了和约吗?" "是路杊......"兵部尚书低声道,"查证他当初私自扣下了许诺给北狄的岁币。" 徐歆玉眼中寒光一闪:"传朕旨意,集结玄甲卫五万,御驾亲征!" "陛下万金之躯......"大臣们纷纷劝阻。 "朕不仅是皇帝,还是玄甲卫的创立者。"徐歆玉斩钉截铁,"北狄既敢犯境,朕必亲征以扬国威!" 出征前夜,徐歆玉秘密召见工部匠作监。 "东西准备好了吗?"她低声问。 匠作监呈上一个木箱:"按陛下图纸所制,已试验过三次,威力惊人。" 箱中整齐排列着二十个陶罐,罐口密封,引线外露。这是徐歆玉凭借记忆仿制的原始手雷,内装火药和铁片。 "足够震慑北狄了。"徐歆玉轻声道,"记住,此事绝密。" 雁门关外,北狄铁骑耀武扬威。可汗阿史那摩站在高处,看着城墙上稀疏的守军,得意大笑:"徐国无人矣!" 突然,城门大开。一队玄甲骑兵缓缓而出,阵型整齐。为首者金盔玄甲,正是徐歆玉。 "女人?"阿史那摩嗤笑,"徐国让女人当皇帝就够可笑,现在还要女人上战场?" 徐歆玉不慌不忙,举起令旗:"玄甲卫,展阵!" 玄甲卫迅速变换阵型,露出后方一排奇怪的装置——这是徐歆玉设计的连发弩车,一次可发二十箭。 "放!" 箭如雨下,北狄前锋人仰马翻。阿史那摩大怒,亲率精锐冲锋。就在此时,徐歆玉命人点燃陶罐引线,用投石机抛向敌阵。 "轰!轰!轰!" 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北狄骑兵乱作一团。战马受惊,不受控制地四处奔逃。阿史那摩被气浪掀下马背,还未起身,已被玄甲卫生擒。 "这是什么妖术?!"被押到徐歆玉面前时,阿史那摩仍惊魂未定。 徐歆玉微微一笑:"此乃天罚。尔等背信弃义,犯我疆土,天理不容。" 三日后,阿史那摩签下城下之盟,承诺永不犯边,并赔偿战马三万匹。徐歆玉凯旋回朝,威名远播四海。 "玉儿,你这法子,也太激进了些。"太上皇徐姜屿在御花园中叹息。经过调养,他的病情已好转许多。 徐歆玉为父亲斟茶:"父皇是指?" "医学院、新式农具、还有那神秘的火器......"徐姜屿皱眉,"祖宗之法不可轻变啊。" 徐歆玉放下茶壶:"父皇,您知道去年全国因伤口溃烂而死的百姓有多少吗?三千七百余人。用了新法后,今年至今只有四百余人。" "还有新式犁,一人一牛一日可耕二十亩,是旧犁的三倍。百姓吃得饱,国家税收自然增加。" 徐姜屿沉默片刻:"为父不是不明白这些好处。只是......朝中守旧派势力仍在,你如此大刀阔斧,恐生变故。" "女儿明白。"徐歆玉点头,"所以火器之事只有极少数人知晓。改革也要循序渐进。" 正说着,一个小女孩跑进花园,看到徐歆玉立即停下脚步,规规矩矩行礼:"参见陛下,参见太上皇。" 这是废太子徐景琰的女儿徐明澜,今年八岁。徐景琰被废后软禁在府,其子女却得到善待,徐歆玉还常召徐明澜入宫。 "澜儿来。"徐歆玉招手,"今日学了什么?" "《论语》为政篇。"徐明澜乖巧回答,"'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歆玉笑着摸摸她的头:"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是说好的统治者要以德服人,像北极星一样不动,其他星星自然会围着它转。"徐明澜眼睛亮晶晶的。 徐歆玉与父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这孩子聪慧过人。 "想不想学更多有趣的东西?"徐歆玉突然问。 徐明澜重重点头:"想!" "那从明日开始,每天下午来御书房,朕亲自教你。" 徐姜屿若有所思地看着孙女远去的背影:"你想培养她?" "父皇,"徐歆玉轻声道,"治国需要传承。澜儿天资聪颖,心地纯善,是块璞玉......" 光阴荏苒,转眼四十年过去。 "陛下,这是今年的人口统计。"白发苍苍的户部尚书呈上奏折,"全国户口比永宁元年增加了三倍,国库岁入增加了五倍。" 徐歆玉也已鬓角斑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她翻开奏折,满意地点头:"好。医学院毕业生已达万人,遍布各州府。农学院的新稻种收成如何?" "江南试验田亩产已达六石,是旧种的三倍!" 退朝后,徐歆玉来到御学堂。三十八岁的徐明澜正在授课,台下坐着十几位皇室子弟。 "......所以算术不仅用于计算,更能训练人的思维。"徐明澜的声音清亮有力,"陛下曾说,一个国家的强盛,始于孩童的教育。" 看到徐歆玉,她立即停下行礼。学生们也纷纷跪拜。 "继续。"徐歆玉摆手,"朕随便听听。" 徐明澜继续讲解勾股定理,条理清晰,举例生动。徐歆玉暗自点头——这个她一手培养的继承人,早已青出于蓝。 当晚,徐歆玉召徐明澜入宫。 "澜儿,朕准备明年禅位给你。" 徐明澜大惊:"陛下何出此言?您正值......" "朕已六十有五,是时候了。"徐歆玉微笑,"这四十年,徐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外无战事,内无饥荒。朕的心愿已了。" "可是我父亲......" "没有可是。"徐歆玉从案上取出一卷厚厚的册子,"这是朕这些年的治国心得,包括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规划。你要做的,就是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徐明澜含泪接过:"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永宁四十二年春,徐歆玉举行盛大禅位典礼,将帝位传给徐明澜。新帝登基,改元"长乐",尊徐歆玉为"圣祖皇帝"。 禅位后的徐歆玉移居西苑,每日读书赏花,偶尔为徐明澜解答治国疑难。长乐三年冬,她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六十八岁。 举国哀悼,万民痛哭。徐明澜亲自为姑祖母拟定谥号"圣祖文武睿德仁孝皇帝",葬于永陵。后世史称这段盛世为"永宁之治",而徐歆玉——这位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女帝,终于完成了她两世的使命。 临终前,她望着窗外的雪花,喃喃自语:"汪璒......徐歆玉......这一生,没有遗憾了......" 她的手缓缓垂下,袖中滑落一枚小小的金属牌——那是前世她的军医身份牌,不知何时随她一起来到了这个世界,陪伴了她整整两辈子。喜欢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