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江霖啊沈江霖,你说你能让毅王他们吐出来三百万两银子,结果竟然是分毫未少,如今解了朕燃眉之急,你倒是给朕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当时周承翊听了沈江霖的计策,和陶云亭唱了一出双簧,沈江霖说保证能让几个亲王心甘情愿地交出三百万两银子,周承翊本不相信,觉得能有个五十万两就极好了,谁知道还真就如沈江霖所言给实现了!
这回,就连周承翊都有些难以置信了。
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三百万两啊!当时毅王是捧了一个老大的木匣子过来的,一打开,里面的银票都差点满出来,就连富有四海的皇帝周承翊,都有些惊到了。
毅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诉了自己的过错,还说他们这几个亲王,愿意将家底都捐献出来为周承翊排忧解难,以后定然管束好下人,丈量好土地,再不会犯之前的过错。
周承翊心里自然清楚里面有猫腻,他们的家底也不止这些,但是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银子,绝对也是伤筋动骨了,若是他继续赶尽杀绝,对自家皇室之人都如此残酷,那么后面的那些大臣哪里还敢为他卖命?
很多事情,水至清则无鱼,只能点到即止。
而且毅王话里话外也表了态,他们土地也丈量了,钱也交了,就是叫周承翊既往不咎的意思,丈量土地的时候他们会不会继续动手脚,周承翊不知道,但是此时此刻毅王的态度已经十分到位了。
周承翊只能“勉为其难”地收下了银子。
沈江霖摸了摸鼻子,将自己昨晚如何忽悠下毅王的话术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说到最后的时候,沈江霖无奈跪下给周承翊请罪:“陛下,微臣还用陛下撒了一个谎,应是欺君之罪,还请陛下恕微臣事急从权。”
周承翊此刻正听得入神,哪里管什么欺君不欺君,沈江霖虽然说的简短,但是讲的话却是一环扣一环,周承翊催促道:“快起快起,事急从权的道理朕当然明白,将在外君令还有所不受,朕恕你无罪,你快说后面毅王怎么就同意再追加一百七十万两了?”
“微臣对毅王说,陛下明年要南巡,到时候将有移山填海的银子可以赚,给他画了一张巨大的饼,毅王看到这张大饼,瞬间就饱了。但是陛下,微臣也只是说了陛下有这个计划,到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微臣也没办法不是?不过万一毅王要来找微臣麻烦,还请陛下将微臣派到远离京城之地去,微臣躲起来就是。”
沈江霖将手摊开,有些无奈道。
沈江霖说的有趣,周承翊听完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越笑越停不下来,想到毅王被沈江霖耍的团团转的模样,就忍不住可乐,再想到昨夜许多和那些亲王有勾连的大臣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将银子摊派了,更是说不出的爽快!
自从登基以来的憋屈、隐忍、退让,在这一刻全部散去,周承翊只觉得原本憋闷的胸口处一下子全通了,就连几日来因为夏日的炎热而丢失的胃口,在这一刻也都回来了。
沈江霖,真是帮他打了一场胜仗!
关键是,这场仗,他们打的明明白白、合作无间,而毅王和那些朝臣们,却是云里雾里,晕头转向,最后连到底输给谁了都不知道,或许此刻还在互相埋怨都说不定!
不仅仅赢了,还赢的漂亮,赢的让对方起了内讧,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这帮子人着实可恶,一个个趴在大周江山上吸百姓的血,如今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吐出来一点,可惜吐得还不够多,教训还不够深刻,只是饮鸩止渴罢了!”
周承翊说到最后的时候,心里头的阴霾再起,当他看到那些被隐匿掉、消失了的土地的时候,周承翊如何不知道如今土地兼并之严重?
可是有些事,便他是皇帝,他也管不到底,除非他想与全天下的乡绅地主、官员豪吏对着干。
可是如果他与这些人都对着干了,谁还承认他这个皇帝?估计被赶下龙椅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做到今天这个地步,只能少少遏制一下那些人越发无法无天的贪婪,但是到底无法根治。
沈江霖却上前一步安慰道:“陛下,事在人为,您有这颗心就是好的,这天下间固然有那些贪婪之徒,以聚财盘剥为乐,但也有真正心怀天下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陛下只要找到这样一群人,何愁天下无法大治?何愁不能开创开明盛世?”
周承翊听到“开明盛世”的时候,呼吸都粗重了一下,他突然从御座上起身,走近沈江霖,重重地拍了两下沈江霖的肩膀,长叹道:“沈爱卿,你说的没错,若是朝堂上都是沈爱卿这样的人,朕又何愁盛世不来?只是眼下,便是选谁带着银子去赈灾,朕都有些难以定夺。”
越是上面的官员,越是贪的厉害,这么多的赈灾物资和赈灾银,若是被层层盘剥下去,最后真的落到百姓手里的,又还能有几个钱?
尤其是这些人被狠狠“敲诈”了一通,此刻正是缺银的时候。
“陛下觉得谁可用便派谁去,必要找一个经验老道之人,而监管之人,陛下大可用陶经历,此次陶经历在朝会上大放异彩,想来不管是谁和他同行,都不敢做的太过。”
周承翊听完沈江霖的献策,频频点头,他怎么就忘了陶云亭这个猛人,他本就是都察院的人,派往地方监察是应有之意,再有他的战绩就在眼前,恐怕无人再敢撩此虎须。
见周承翊听进去了,沈江霖停顿了一下又道:“陛下,微臣还想向陛下举荐一个人。”
刚刚沈江霖说到要找一群心怀天下之人,此刻就有人选了?
“但说无妨。”周成翊爽快道。
第133章
沈江霖正色道:“微臣举荐户部浙江清吏司正六品主事沈江云, 协同前往赈灾,还请陛下应允。”
周承翊眨了眨眼,沈江云?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哦, 这不就是沈江霖的大哥么?
这样堂而皇之地举荐,真的好吗?
周承翊刚刚确实是十分欣赏沈江霖, 也想过要赏赐沈江霖,但是这是帝王君恩,他给可以, 沈江霖大喇喇地要就不妥了。
周承翊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下来, 但是口吻却依旧和煦:“沈江霖,你举荐的可是你的亲大哥, 确定不避嫌一下吗?”
周承翊是好意的提醒,甚至因为对沈江霖的偏爱, 周承翊都帮沈江霖找了理由, 或许沈江霖到底年轻,不知道轻重和官场上的规矩,所以才会如此直言。
沈江霖却认真道:“回禀陛下,正所谓,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微臣刚刚听陛下有招揽一批心怀百姓之辈, 而微臣的大哥沈江云, 恰好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才向陛下举荐他。陛下大可考察他, 看一看沈江云的为人是否如微臣所言。”
沈江霖说完这些后,又说了一番沈江云年少时同他一道去印刷坊,见到里面的印刷工人劳作之艰辛后, 立志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原本只想一心作画的豪门少爷,后来头悬梁锥刺股,找到了人生方向要去博一个功名。
沈江霖说起年少时往事的时候,只是平铺直叙,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沈江云的一切,且其中并非只有溢美之词,他将沈江云以往对科举的逃避、性格上的优柔,到一步一步为了理想而成长变得坚毅果敢,希望能够为民请命的志向,沈江霖都一一道来。
周承翊听完之后,良久无言。
周承翊上次升了沈江云的官,不过是爱屋及乌,事实上,他连沈江云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但是听沈江霖如此描绘下来,周承翊却觉得这个沈江云熟悉极了——透过沈江云,周承翊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当然,两人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毕竟一个曾经是储君,一个是没落侯府的大少爷。
但是同样是嫡长子,同样以后需要顶门立户,同样曾经迷惘过,同样找到方向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此时君心似我心,竟是未曾谋面,已经有了心心相惜之意。
而且,在沈江云和沈江霖身上,周成翊看到了一种不同于普通臣子的形象。
能够上朝的朝臣们,基本上都不会太年轻,便是升官快如沈江霖,也是占了职位之便,才能以很年轻的年纪,就伴驾左右,而并非真的有了上朝的资格,毕竟沈江霖在朝堂之上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只是一个沉默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