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都这么大了还让人抱啊。” 李建设一把将人抱起,都已经上学了。 “哥,你不是要去房山吗?顺路看看慧芝吧。 我给你们准备了些东西,帮我带点给贺永强,替我出口气。” 徐慧真挽着李建设的胳膊,这画面宛如一家三口。 拎着东西的老蔡瞥了一眼,便把目光移开。 要是换作别人,他早就忍不住发火了,但这是李建设,若真要争抢徐慧真,他确实拦不住。 再说,他也明白了,是徐慧 ** 动要认李建设做哥哥,并没有其他过分之举。 “说起贺永强,我还真早想教训他了。 行,我去看看他有多倔,连你这样善讲道理的人都劝不动。” 李建设怀疑徐慧真已经开始行动,正逐步把贺永强和徐慧芝的女儿带至自己身边。 这场景就像变形计里的农村孩子进城,面对糖衣炮弹难免手足无措。 不过以后徐慧真得让他赚钱补贴,这点没问题。 贺永强也真是糊涂,喜欢别人家妹妹直接纳妾多好,这不是没想明白吗? 随即他驱车前往房山,虽然之前去过一次,但还是差点走错路。 四十公里的路程竟用了两小时才到达公社。 幸好春节没放假,公社有人值班,看到吉普车急忙出来迎接。 “领导,您从哪里来?” “红星轧钢厂,这是我的证件。 麻烦广播通知杨广安带知青们来公社一趟。” 李建设出示证件后,分发了香烟。 对方一看证件,立刻说:“李主任,我马上安排通知。” 京城轧钢厂规模庞大,搞好关系很有价值,比如能将公社副食品销往厂里,利润更高。 还可以让轧钢厂参与扶贫,派遣放映员下乡等。 甚至请求给一两个工人名额,也相当不错。 “李主任您好,我是公社书记陈辉。” 一位中年男子上前握手,他的职位比李建设低得多。 “陈书记您好,打扰了。 我在农业部时曾到贵公社拜访过,与杨广安是朋友,这次只是顺便来访。” 李建设说了个借口,但经不起深究,别人很快就会知道他与关响的关系,这倒无所谓。 “欢迎欢迎!” 陈辉赶紧请李建设到办公室稍作休息,这种建立关系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李建设并未拒绝,大家互相扶持在这个时代很重要,有时一面之交也能成大事。 公社的广播喇叭声响彻云霄,能够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不少电线杆以及一些村民屋檐下都安装着喇叭,直到九十年代才陆续拆除。 "小清河的杨广安同志,公社有领导找你,请带上生产队的知青前往公社,速来。" 广播连续播放了五遍,过了大约十分钟,杨广安便带领十几个知青赶来,其中既有男生也有女生,他们都是分配到小清河生产队的。 …… "咦,那是干爹的车!关响,你爸爸来了。" 程建军一眼就认出了那辆车。 "确实是干爹的车。"韩春明也看到了。 关响疑惑地说:"我爸爸没说要来啊。" 这时一名女知青好奇地问道:"关响,你爸爸是大领导吗?" "关响,你爸爸竟然有专车?" "天啊,怎么没人告诉我们,关响原来是高干子弟。" 其他知青之前并不知情,关响一向低调,既能干活又肯吃苦,没想到他家条件如此优渥。 "我爸爸只是个工厂主任,没什么特别的。" 关响不想搞特殊化,所以从未提及此事。 但程建军却得意地说道:"关响的爸爸是我的干爹,也是红星轧钢厂革委会主任,那可是个万人大厂呢。" "这样的大官啊!" "万人大厂,太厉害了。" 这些知青来自京城,或多或少听说过轧钢厂,都觉得惊讶。 以关响的身份,进入工厂应该轻而易举,为何还要下乡当工人呢? 或许,这表明他的思想觉悟更高,远超常人。 这时李建设听到了动静,从办公室走出来。 "小杨,许久不见。" "李主任,欢迎欢迎!" 杨广安上前握手,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是他所认识的最大领导了。 "小杨,新年好,给你带了些年货,都在车上了。" 李建设随即过去打开了后备箱。 "爸!" 关响轻轻呼唤,难道没认出他? "关响,你先别叫我爸,先去生产队,我得先了解你的表现。" 1954年 李建设展现出极高的政治觉悟,将自家儿子送往乡 ** 验社会主义农民的生活。 “唉!” 关响猛然意识到,他父亲原来也会说谎,这不就是在装模作样吗? 李建设继续说道:“还有你们几个,春明、建军,在村子里没有偷懒吧。” “干爹,我可没有偷懒。” “干爹,我也一直认真干活呢。” 韩春明和程建军急忙表明态度。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就好。” 李建设笑着分发物品,其中有一包是给下乡知青的,杨广安也有份,关响这三个孩子也不例外。 接着他又说道:“我准备了一些吃的,中午大家一起享用。” “谢谢叔叔!” “谢谢李叔‘八五七’叔!” 知青们帮忙把这些东西送到生产队,那边汽车无法通行,所以吉普车就停在了公社。 李建设自己也有一个行李包,让程建军背着他,不然认干儿子有什么意义呢。 直接来到了关响这些孩子的住处,条件还算不错,和村民的待遇相同。 这个春节,干部和工人都不放假,但农民因冰天雪地不能劳作,只能在家休息,不过最终分配的物资是一样的。 就好比,一百斤粮食分给一百个人,每人分一斤,这是过去大锅饭的方式,后来发现这种方式行不通。 现在实行的是按工分分配,你的工分多,分得就多,反之则少,但总的产量不变。 知青下乡后,分粮的人数增加,一些村民因此不满,觉得自己的口粮被占了。 “干爹,我去热菜。” 程建军争着表现,也因为他实在太饿了,网兜里的饭盒还没打开他就闻到了香味。 “去吧,中午热一半,晚上还有一顿。” 李建设本来想留宿,但看这条件,下午还是决定换地方住。 随后,他与杨广安交谈了一阵,了解了这些知青的情况,当然主要是关于关响这三个孩子的。 “关响!” “爸,我来了。” 关响从屋内跑出来,跟着父亲走到外面聊天。 “关响,我原本不想来的,因为一旦我来,你就会受到特别对待。” “我希望你能坚持到最后一刻,和春明、建军他们一同返乡,把机会留给其他人。” 李建设并非故意为难儿子。 回城后,除了进工厂,也没什么别的出路,好单位少得可怜,不如留在农村多待一段时间,这也是一种策略。 “爸,我听您的。”关响点头,接着问道,“爸,我弟妹们都好吗?” “都好。 我给你弟弟取名叫学文,妹妹叫念念……”李建设简单介绍了家中情况,一切都安好。 “关响,我猜你们返乡可能是七四年或者七五年,这件事不要对外说,你自己心里明白就行。 另外,别荒废了学业,将来还有考大学的机会。” “爸,我听您的。”关响将这些话牢记于心,他深知父亲的深思熟虑。 “明白了。 对了,你有喜欢的姑娘了吗?如果有,谈恋爱可以,但结婚得经过家里同意。” 李建设对未来的儿媳没有过高要求,但也强调缘分。 “爸,我还不到谈对象的时候。”关响摇摇头,他对村里的几个女知青都不满意。 “行,有急事记得给家里打电话,还有钱吗?” 李建设稍作犹豫,要不要给钱? “有的,在村里钱也花不出去。 爸,您还有粮票吗?去年您给我的,我都分了一些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了。” 关响还想多要点粮票,这比现金更实用。 “只有五十斤的粮票,没有多余的了。” 李建设拿出准备好的粮票递给儿子,随后返回住处,分别与程建军和韩春明聊了会儿。 “干爹,我妈他们还好吗?”韩春明一直惦记着家人。 “挺好的,我最近去过你家了。” 李建设犹豫了一下,没提一个事实——韩春明的父亲已经去世,因病离世。 这件事需要保密,韩母特意嘱咐过。 “谢谢干爹。”韩春明没再问其他问题,习惯了村里的生活。 不一会儿,开饭了,李建设和十几个知青一起吃了一顿午饭。 下午又聊了一会儿才离开。喜欢四合院:截胡系统开局躺赢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截胡系统开局躺赢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