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说完,只是颤巍巍地向台上鞠了一躬,围裙上的面粉簌簌落在晒谷场上。 “砖厂厂址改改,挪到村东头的废弃窑厂行不行,就是当年俺们腌酸菜的窑厂。” “那地方好,边上有眼老井,打水方便,那离西山坡八里地。” 老太太伸手摸了摸地图上的红圈,哭着说道: “海子他爹走的时候,说‘这辈子最亏的是没给老周头立块碑’。” “现在好了,别说碑了,坟头都要没了呀,你们这些娃子是咋想的呀” 她转头看向台下的老人们,李大娘、张婶儿都含着泪点头,阳光穿过她们斑白的鬓角。 宋主任捏着会议桌边缘的手指关节渐渐发白,晒得黝黑的脸膛在煤油灯影里泛着铁青。 他缓缓站起身,中山装第二颗纽扣崩得笔直,仿佛要撑破紧绷的衣襟。 台下的咳嗽声、扇蒲扇声忽然停了,只有墙角的蟋蟀在碎砖缝里叫得急切。 “大爷大娘们,我知道你们心里难受。” 他的声音像硬挤出的石子,带着砂粒般的粗粝。 “西山坡的坟包,哪座不是咱们扛着铁锹埋的?老周头的裹尸布还是我扯的被面,刘大姐下葬时穿的寿衣,是俺娘连夜赶的......” 他忽然梗住,喉结滚动着,从裤兜掏出半块压碎的苞米饼子,饼渣簌簌落在桌面上。 “这些苦,我比谁都记得清。” 会场里响起压抑的抽气声。黄大爷的拐杖在地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像捶打在众人的心口。 赵书卓抹了把脸,也跟着说道: “可咱村的房子啥样?开春化冻时,墙根返潮能长出青苔;下暴雨那晚,赵书记家的锅碗瓢盆摆了十八个!” 他的手掌重重拍在桌上,震得煤油灯盏里的油星子直跳。 “孩子们在漏雨的屋里写作业,钢笔水都被潮气晕开了!这要是再拖个十年,咱的孙子孙女还得住在破土房里喝西北风!” “建设砖厂是为了啥?” 他忽然提高嗓门,惊飞了停在灯绳上的飞蛾。 “是为了让咱北大荒的后代住上不漏雨的房,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砖瓦房里读书,将来考出去见世面!” 他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图纸,摊开在桌上,图纸边缘被汗水浸得发皱。 “你们看这规划图,砖厂年产五百万块砖,一半盖新房,一半卖出去换钱。” “换了钱干啥?给村里修水渠、建学校,给你们这些老人打井、安电灯!” 黄大爷猛地站起身,拐杖差点戳到桌腿: “放屁!” 他的胡子抖得像秋风里的枯草。 “你拿死人骨头换砖钱,良心让狗吃了?老周头临死前说‘这辈子就图个踏实’,你这是要刨他的踏实!” 台下的李大娘也哭喊道: “俺们宁可住破房,也不能做缺德事!” 王建国的脸涨得通红,额角青筋直跳: “这不是缺德!这是发展!” 他抓起图纸在空中挥舞。 “看看外头的世界吧!人家公社都住上红砖楼了,咱还在跟土坯房较劲!等砖厂起来,咱北大荒才能挺直腰杆!” 他忽然转身指向窗外,夜色中,西山坡的轮廓像一道沉默的伤疤。 “那些坟包占着最好的黏土层,不挖掉,砖厂就出不了好砖!这是科学!” “科学个屁!” 张大爷抄起旱烟袋砸在桌上,烟锅子迸出火星。 “你咋不把你家祖坟挖了盖楼?” 会场里顿时炸开了锅,老人们拍桌子的拍桌子,骂街的骂街,几个年轻媳妇赶紧抱住哭闹的孩子。 刘厂长连忙起身想劝架,却被宋主任轻轻拉住,只见对方眼里闪过复杂的光,不知是赞同还是忧虑。 赵书卓看着眼前沸腾的人群,忽然觉得嗓子发苦。 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刚当上生产队大队长时,在大会上发誓“要让乡亲们吃上白面馍”。 如今馍没吃上,却先成了“挖坟的恶人”。 他捏紧了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散会!厂址不变,十五以后动工!” 说完便抓起图纸冲出门去,身后传来黄大爷的怒吼: “你要敢动土,我就躺在推土机底下!” 王建国慌忙摆手,手掌在夕阳下晃成一片模糊的影子,仿佛要拂去老人们眼底的忧虑。 他向前迈了两步,鞋尖碾碎了晒谷场上的几粒草籽,清了清嗓子时,声音里多了几分刻意的柔和: “爷爷奶奶们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嘛。” 他的目光扫过黄大爷紧绷的眉头、程老太太泛红的眼角,忽然蹲下身,像哄自家孙辈似的放低了姿态。 “砖厂选址确实定在西山坡,” 他从裤兜里掏出个牛皮本,翻到夹着野菊花的那页。 “但大伙看这规划图——” 铅笔勾勒的线条间,几座坟包被用红圈圈住,周围留出大片空地。 “动工前,我们会找风水先生看块好地,把老少爷们的坟一个个起出来。” 他的手指划过图纸上的“新陵园”标记。 “村东头的月牙湾知道吧?那儿背山面水,开春能看见野花开,秋天能听见松涛响,比西山坡的荒草窝强十倍。” 程老太太捏着围裙角的手松了松,小声问: “能找着人不?好些坟头都没记号。” 王建国连忙点头,从本里抽出张泛黄的纸: “这是老支书当年记的名册,三十七个逃荒的、十二个垦荒队的,名字都在这上头。” “实在找不着碑的,俺们就用青砖刻上‘北大荒开拓者之墓’,排成整齐的碑林。” 他忽然想起什么,又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半块怀表和几枚生锈的奖章。 “这些老物件,到时候都摆在陵园的纪念亭里,让后人知道咱这儿的地是咋开出来的。” 黄大爷的拐杖不再戳地,却依然绷着脸: “起坟动土是大事,得挑良辰吉日,不能委屈了故人。” 王建国重重拍了下胸脯: “这事俺都想好了!请镇上的阴阳先生主持迁坟仪式,该烧的纸钱一张不少,该洒的米酒一滴不省。” “等新坟立好了,俺带着厂里的年轻人轮流守夜,不让野狗惊了老人家。”喜欢四合院,人小鬼大谁见谁怕!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人小鬼大谁见谁怕!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