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少百姓哪怕读的书懂的事再少,听到这里却也不难理解,谁不知道读书是件好事呢?这种事他们往日想都不敢想,那些围观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意给他们机会,可这位陛下却为了能够让更多人读到书而费尽心力,受益的也是他们,这……
“陛下是真正将我等放在了心上啊!、
许多人感念着帝王的恩德,顿时跪伏在地上,流着泪纷纷向着天幕的方向磕起头来。
也有不少人期待起来,甚至希望这位尽快登基,好让他们早点迎来这样的好日子。
老皇帝:“??”
殷闵叹息,已经预感到未来会迎来的阻力,可穿越一场,如果什么事都不做的话,他又怎么能够甘心呢?
他绝不希望自己人生的意义仅限于混吃等死,哪怕原本只是想当个闲散王爷,那也只限于没想要争夺皇位而已,却不代表他一点事都不想做。
与此同时,天幕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殷闵哪怕明知道如此,却还是顶着这部分压力,逐渐开始部分普及教育,这其实也就是他作为封建帝王,为什么能够在后世有这样好的名声的重要原因了,先不说后代的许多读书人,乃至于如今的我们都相当于受到了他的恩惠,不说吹他,肯定也不会像某些把读书人得罪了的皇帝一样说他什么坏话造谣啥的。
况且又有多少人站到他那样的高位,仍旧还会真心为百姓考虑呢?许多曾立下宏愿的人,甚至转头就会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这样的人简直太难得了。】
天幕随之叹息了一声。
【君王仁爱,泽被苍生。】
第53章
太宗朝。
天凤帝听到这里不由叹息一声, 不忘初心,他不想忘记的又何止初心而已?还有自己的来处。
终究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天幕下, 许多直到如今还反对这项政策的人看到这里便心知大势已去。先不论后人定论的最终结果的对错, 这件事上受益的明显是更多的穷苦人, 这些人如今经天幕点拨,显然只会更加拥护皇帝的政策。
对于这些没什么见识的人, 天幕的话语总是更加具有权威性。
而哪怕他们这些位高权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只手遮天, 想要硬抗如此之多的民意却也不可能做到。
可与此同时, 许多人回想起天幕播放的那些内容, 心头却也升起一股奇妙的感觉, 别的不说, 这一桩桩一件件在当代遭到一部分人否认, 却又被天幕所极力赞扬的功绩几乎全部都是皇帝最初主动提出的。
如果这些政策在后世被认为是对的的话, 这岂不是说明当今陛下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许多人思及此处,心头顿时升起一股又是敬服又是仰望,甚至畏惧的情感, 敬服的是皇帝的能力与手腕, 仰望的是对方身上卓越的光华,而畏惧的, 却是这种超出他们太多的超前眼光, 隐隐之间,仿佛有一道天壑将他们隔开。
天幕随之播放出了当日的情景。
【“陛下, 万万不可啊!”
随着皇帝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朝中顿时便有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
位列群臣之首的宰相严松清闻言轻抚着胡须, 早有预料的一步迈出,当庭奏对道:“陛下, 老臣以为不然,纵使在各地开设公学,令全天下人都去读书,可能够提供的相应职位始终有限,既然如此,王尚书所言的会令田地无人耕种之说完全就是子虚乌有。”
“况且能够有更多的学子读书,同样也是在为大宣培养人才,所以以臣看来,此为不折不扣的仁政,若说会对人心产生什么影响,百姓们也只会感谢陛下的恩德。”
这一番话说的有条有理,且将对方提出的问题逐一反驳,群臣闻言,自然便多出了许多人赞同,可与此同时,却也有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一点不对,改良字体和在各地开设公学可不是件小事,别的不说,没看管钱的户部尚书都要急了,国库可才刚丰盈起来没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