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诚意’分量确实足,康王会心一笑,却在萧恪准备告辞离开时又叫住了他。
“中洲那位大皇子你若是玩够了便交还给我,他害得琢儿丢了性命,我还要拿他的血肉为祭。”
萧恪顿了一下,却回身拒绝道:“皇叔,只此一事恕侄儿不能相让。他害了大哥,是为了挑起齐燕之战,如今人已经被皇叔弄残废了,就容许侄儿留他一命。”
“你要放过他?”康王眼神凌厉,大有一副萧恪敢点头就连这侄子一起宰了的意思。
“呵,放过?皇叔觉得侄儿是这样良善之人?”翟淼身上背着萧琢和大齐数千将士的人命债,萧恪自是不可能放过,“他一人哪够偿还我大哥性命?更不要提因他之过而死伤的那数千将士。只是既要报复,光是让做下这事的人痛是不够的,非得让他亲眼目睹家国山河破碎,亲人尸骨成山,而自己却还活着,那才足够痛。皇叔不觉得看这样一个人疯了痴傻了,比将他千刀万剐更痛快?”
“你倒是有主意。只是……你得记住你今日所说,若让我发现你言行不一,我便将你挫、骨、扬、灰!”
“侄儿谨记皇叔叮嘱。府中还有事,就不多叨扰了,侄儿告辞。”
萧恪潇洒转身离开,自有康王府的管事将他领出去。
“主子!”洪喜被留在府外没跟着进去,并不知道康王方才那起子阵仗,只是眼睛一瞟,正瞧见萧恪脖子上的伤,不由惊呼,“您怎么伤着了?莫不是……”
“无事。”萧恪刚刚同康王智斗一番,此刻深思疲惫得很,他摆了摆手,径自往自家马车走去,洪喜见状连忙跟上。
主仆俩都上了马车,等马车缓缓动了,洪喜才开口小心询问道:“主子此行可还顺利?”
萧恪闭目养神,点头算是应了一下。
洪喜见自家主子疲惫又伤着了,虽心中担忧,却识趣地闭上了嘴,没再多说一个字,只安静坐在一旁替自家主子打扇。
……
建和九年夏。
齐帝因兵败之事下旨将当日任北境大军监军之责的官员押回京城问罪,并连发数道旨意问责包括统帅黄友光在内的上下一干将领,连带着先前兵败的贺牧也捎带上了,不过发银饷总归还是小惩大诫,除了那个形同虚设的监军无端背了罪责被押回京城之外,其他人倒是并未受太大牵连。
至于贺绥当日三战救回两位将军的事,也因为齐帝正在气头上而不予理睬,不赏不罚也便那么过了。北境军上下不知朝中有萧恪和康王斡旋,只以为皇帝这是不计较这事,再加上黄友光怕开罪萧恪,早明令禁止军中议论此事,违者重罚,时而过了些日子,也就没有什么人再议论贺绥与北燕二王子相熟之事了。
此后半月,齐帝于朝堂之上再提重派监军之事,人选自是早就定下的,旨意也是拟好的,自有大内总管太监裴东安于朝上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诏令司礼监提督太监朱昭为监军,燕郡王萧恪从旁协领,监管北境军务,不得有误。钦哉!”
“臣…遵旨。”
第一百一十五章
圣旨先萧恪一步到的邯城,御封使者将齐帝旨意宣读。
除了另派了监军之外,还调派了其他州府驻军,以朝廷指派的前禁军统领为将,合计万人共赴前线支援。
北境军出师不利,到了邯城的第一战就险些将邯城也丢了,另派御史监军本也寻常,不过对监军人选,不少将领却是心怀不满。历来监军御史一职多是朝中文臣担任,虽说武将在打仗一事上多看不上文官纸上谈兵,但纸上谈兵也总好过什么都不懂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