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兰愔却做不到他那样收放自如,一日日的,只要无事可做,或是夜深人静时,情不自禁地就要想着这事。
可要让她接受了,不说卫王还要争那个位置,到时宫里陈太后那里,还有家里父母那里又该怎样面对?
本朝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就没有错辈分结亲的,到时必是一场轩然大波。
还有,她一直是发自内心地当卫王是长辈,事后回想那日马车里的情形,她仍禁不住心尖发颤,一时半会儿的她真做不到转换心态。
卫王不问不提,想着反正她也不会走,就此拖延下来。
叔字辈的麟卫出马果然不同凡响,各处买卖的查账陆续有了结果。
一共十三处买卖,只两处的账目是清明的,剩下十一家都截流了不少分成。
就如崔兰愔估计的一样,头几年的账目是没错的,后面因着有麒麟堂助力,往哪里都走得通了,小生意成了大生意,这分成的钱多了,又见麒麟堂于账目上不上心,由着他们报多少是多少,就生了贪念,从小贪到大贪,攒到这会儿就是一大笔银钱。
这还了得,叔字辈们立时就暴躁了,不管是什么派什么帮,不管是江湖上多深的势力,他们一概不管,上门拿了各家当家人,甩出对好的账目让补银子,补上银子后买卖还可继续,补不上,那你这帮还是派的从此在江湖上就无痕无迹了!
这可不是几百几千的银子,最少的一家也有一万两,最多的有三万两,江湖人多是手里留不住钱的,贪下的银子就没花完也都置了产业了,一时半会儿上哪拿出这些现银。
这一下就在江湖上闹出了大动静,知道麒麟堂还有在原来那些之上的这样一帮高手,麒麟堂的实力比想的更深不可测,原还想联合别家同麒麟堂对上的都歇了心思。
原来麒麟堂的名头只在北方叫得响,经此一回,在南方很多门派帮堂也都顾忌起来。
最后那十一家一共退回了七万两银子,不够的都用各处的田产和宅子铺子顶了。
刘黑皮已将交给他的那些在各处的宅铺卖出了一些,剩下好地角的也陆续租了,这两个月收上来能有两万两银子。
一共九万两银子,崔兰愔拿给卫王,卫王却让她收着,找来白麟给她讲明了麟卫的各项支出,又将麟卫这一处的账目都交给了她。
崔兰愔有时在想,她现在等于当了卫王府、麒麟堂、麟卫三处的家,可说掌握了卫王的所有银钱来往,这样的她还能走出卫王府么?就给她找了合适的人家,她还好意思嫁么?
期间宣宁帝的病情一直反复,六月的时候,他还出来上朝理政了二十几日,都以为他这样慢慢养着,还能坚持几年,不想七月初一那天,他却于朝会上晕厥过去,虽得太医用药救了回来,之后却连起身都不能了。
朝臣们知道再拖不得,趁着宣宁帝神志还清醒,纷纷上奏请
立太子,宣宁帝仍是留中不发。
连内阁里同李首辅不合的申阁老都响应了李首辅,同李首辅一起联合内阁众臣请见宣宁帝,请他尽快于诸王中择定太子,宣宁帝只说他自有决断,之后还是没有下文。
好在卫王、安王、平王三人于监国理政上已上手了,朝事上却是无多大妨碍。
康王也已解了禁足,宣宁帝却没再发话让他和端王上朝,两人就这么闲置下来。
七月底的时候,兵部忽然调孟怀宗入都任羽林右卫指挥使,李首辅兼着兵部尚书之职,孟家父子又是他一手重用起的,他此举就大有深意了。
高宗时,在京十二卫的将领调遣都是皇帝亲定,兵部只在皇帝问询时提供人选建议。
宣宁帝登基后,为打压陈家,一再地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转到兵部,待到流放徐家后,宣宁帝就让李首辅兼了兵部尚书之职,又将四品武将的任命和调动全权交予兵部。
这样的时候,李首辅有这样的调动,崔兰愔都能意识到,宣宁帝的病怕是不大好了。
看似平静的应城,暗地里诸方势力都在各显神通,都在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
崔兰愔本来有些心慌,但看着卫王仍旧淡定如常,她也镇定下来,照常打理着各处的事物。
知道怎么做都讨好不了李太后,李淑妃又恢复到过去初一十五过去请安,宣宁帝那里也不用她服侍,李淑妃多是招了李宜锦和端王进宫,一家三口关起门来不知是商量事还是什么别的。
反是康王开始频繁地往李太后那里请安,众人心里都明镜着,他这是冲着在福安宫陪李太后的李宜馨去的。
李宜馨岂是那么容易娶到的,只因着端王于别的女子有心,她就能放弃婚约的,又怎会看上康王这样的老鳏夫。
无论康王怎么掐时候过去,李宜馨都是避而不见的。
而李家不知是为免宣宁帝猜忌,还是另有考量,同哪个皇子都保持着距离。
若不是知晓一切世人不知的过往,崔兰愔都要信李家是宣宁帝最忠心的臣子,不图私利的
就是在这样人心惶惶的时候,秋闱如期开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