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眼神巨缩,看着陈老太后坐到了代表至高无上的宝座上,帝后随即下了丹陛。
依次奉上皇帝、皇后、诸王公文武大臣及诸命妇的贺表,帝后奉着徐太后居中,于礼乐声中,率众行三跪九拜之礼给陈老太后贺寿。
贺寿声响彻大殿,回声阵阵,如山呼海啸一样气势磅礴,振人心魄。
此时此刻,众人都是一样想法,陈老太后这辈子值了!
同上回一样,李老太后又回避了。
仅仅一年,两位太后的地位就转了个儿,几十年兜兜转转,李老太后竟是白忙了一场。
有了儿子又怎样,儿子当了皇帝又怎样,到头来还是要被陈老太后压到只能躲在福安宫里。
同今日一比较,去年宣宁帝给陈老太后隆重办的寿辰就显得浮于表面了,从陈老太后那会儿的沉默就看得出,宣宁帝不过是做做样子。
如今却是截然相反
,帝后就是陈老太后亲孙子孙妇,皇后日日要往福宁宫去陪着不说,还常拉着皇帝过去,三两日就要在那里用顿膳。
皇后娘家人进宫,还有上回镇北侯一家回来,帝后都是在福宁宫里摆膳,听说皇后还由着陈老太后在福宁宫里给小公主布置了屋子。
陈老太后这里享着天伦之乐,福安宫里的李太后却是门前冷清,连李家人的探视都少了。
当初李家和李太后不知足,明明都是亲孙子,有了李家所出的端王后,别个就都不值钱了,甚至放逐了母族显赫的卫王。
却不知,高宗于愧疚中给陈老太后留了退路,陈老太后收留了卫王,祖孙两个互相成就,陈老太后重新站回了后宫最高处,卫王登顶帝位。
李太后再想摆祖母的谱,皇帝根本连表面文章都不做。
所以,做人一定要留一线,切不可做赶尽杀绝之事,不然李老太后的今日就是你的明日。
而陈老太后心软一回,却换来了今日的福报,得以安享晚年不说,还有无上的尊崇。
就不知高宗于地下有知,看到活得比他在时恣意得多的陈老太后,连请了吴杨河对岸从良男女妓子到姚家,逼着姚家女眷赏那些妓子歌舞的事都做得出来,会是什么心情。
逢着今日的盛事,一时回首起过往,心潮难免澎湃了些。
就是陈老太后自己也不同以往,欢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受礼过后,陈老太后笑着说道,“这里到底庄重,不好于此喧闹,咱们都往谨身殿去吧。”
帝后和徐太后淑太妃等上前,服侍着陈老太后去了谨身殿。
礼部和内府的人还按着之前的做法,引着众人随后也到了谨身殿。
观寿礼后,各家按着桌子上摆的名牌入座。
几位勋贵家的命妇直朝宜清大长公主使眼色,宜清大长公主却不敢在陈老太后面前放肆,遂找了边上一桌的敬王府老太妃贴耳嘀咕了几句。
敬王府老太妃笑着朝上道:“老太后,这帮孩子们都惦记您请着品酒赏歌舞呢。”
陈老太后爽朗大笑,指着东首帝后那桌道:“皇后做事再妥当没有,她早都安排好了,待用了宴都往我那里去,咱们在那里高乐。”
宜清大长公主这才大胆进言道:“还是像上回那样分男女各自摆宴方便些。”
众命妇们都附和点头,显然都觉着自家男人碍事儿。
陈老太后眼神就扫到皇帝那里,语气里憋着笑,“皇帝守着皇后用膳香些,我的好日子,哪能只顾着孙媳妇儿不顾孙子的,你们就先往后排吧。”
想到皇后还住澹月居时,皇帝就每日午间去那里用膳,皇后入住延华殿后,皇帝连早膳都要回后寝用,原来不是皇帝体谅皇后有孕想多陪着,而是皇帝就愿意守着皇后用膳。
再看老太后那笑,她这话看着是心疼皇帝,实际却是调侃皇帝离不开媳妇呢。
往皇帝那里望去,被老太后揭了底,他一点没觉着抹不开,遇上喜欢吃的菜还要给皇后先夹了,让后面服侍布菜的不言和不语一点没有用武之地。
上回就看出来,孕中的皇后好似很挑嘴,皇帝夹过来的菜,她只拣几口吃了,就不肯动了。
没多会儿她面前的盘子就半满了,皇后也不用不语给她换盘子,随手往皇帝面前推去,皇帝很自然地就拿箸夹了,三两下就将皇后那盘子菜都吃净了。
皇帝又将盘子推到皇后面前,皇后却不肯要了,示意不语给她换了新盘子。
皇帝对着皇后咕哝了句,对口型,看着好似:“崔二猛你嫌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