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适带着侍卫,晃晃悠悠地来到食为天会展中心分店。 他现在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出门不带钱。 在现代也不用带钱,但是得带手机。 在大明,他连手机也不用带。 想吃啥喝啥了,记账就行,如果是街边小摊小贩,侍卫会替他付钱的。 要是想找谁了,侍卫会去代为通传的。 侍卫就相当于手机了,只不过实效性没有那么高。 吃完饭,朱吾适又去码头上转了一圈儿。 就算是中午吃饭时间了,码头上依旧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商人们忙着装货卸货,一刻不敢耽搁。 装卸工都是论数量拿钱的,装的越多,工钱越多。 他们更不敢懈怠了。 朱吾适漫无目的地走在码头上,突然被一个佝偻的背影吸引住了目光。 那是一个老者,之所以说是老者,是因为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在都是青壮劳动力的码头上,分外的显眼。 不仅头发花白,身型瘦弱,腰都直不起来了。 还在努力地想要将一袋粮食扛在肩膀上。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成功了。 然后就那么扛着粮食,颤颤巍巍地往不远处的商船走去。 朱吾适来到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那里,好奇地问道。 “怎么你们这里还有年纪这么大的人吗?” 那人抬头一看,短头发,穿的很奇怪,是王爷无疑了。 整个应天府都知道,看到一个短头发,衣着怪异,英俊帅气的男子,那就是王爷了。 那名工作人员看到朱吾适,慌忙下跪,朱吾适也没拦着他。 古代就是这样,你太平易近人了,很多老百姓反而会更加的恐慌。 “我操,堂堂王爷对我这么客气,他是不是准备弄死我啊,吾命休矣。” 经历过几次后,朱吾适也就不再客气了,爱跪就跪吧。 那人行完礼,才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王爷有所不知,那个老贾家里条件很差,家里老婆子和儿子都是药罐子,全靠他一个人养着。” “他又没什么技术,只能来码头扛大包了。” “按理说他这个年纪,是不该收他的,但是草民看他实在太可怜了。” “请王爷责罚。” 没想到啊。 朱吾适印象中,那些在码头上坐个板凳负责记录的,一般都是些混混,没人性的。 香江的影视作品都是这么演的,朱吾适印象深刻的就是马永贞。 这个工作人员倒是个善良的人。 他不知道的,会展中心的人都很善良。 谁不知道王爷心善啊,最见不得欺压百姓的人。 会展中心又是朱吾适组织修建的,他也经常会过来。 所以没人敢在这里胡搞的。 那些脾气暴躁的,根本不让在会展中心干活儿。 “责罚不至于,你也是好心,只是他年纪太大了,干这个工作很容易出事儿的。” “他要是出事儿了,他的家人不也活不下去嘛。” “一会儿等他回来,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明天一早去天上人间物业报道吧。” 朱吾适说完,就走开了。 他也不是圣人,只不过看到了,自己又有这个能力,想帮也就帮了。 朱吾适都走出去一百米了。 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高喊。 “王爷活菩萨啊,我贾富贵无以为报,回去后一定在家里给王爷立长生牌位!” 朱吾适无奈地摇摇头,才二十多岁,就有牌位了,不知道了还以为他英年早逝了呢。 朱吾适又在码头上溜达了一会儿。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秦淮河还是太窄了。 目前还行,要是船只再多点儿,估计就要堵船了。 朱吾适觉得还是应该把码头弄到长江去,长江比秦淮河宽多了。 至于会展中心,也不用搬迁。 修条水泥路直通长江边的码头就行。 到时候在长江边上再建一个大仓库。 从水路过来的货物就放在那边的仓库就行。 朱吾适毕竟不是神,也没想过秦淮河还能堵船呢。 现在想到了也不晚。 他对身边的侍卫说道。 “你去找一趟老六,让他派几个修码头和修路的专家过来。” 交代完,朱吾适就回去了。 此时是下午两点,刚好是上班时间。 “各位吃饱了吗?” “吃饱了!” “吃撑了!” 气氛很活跃,大部分人的心情也都不错。 看来都已经想明白了。 “既然吃饱了,那咱们的招标会就开始吧。” 招标会很简单。 有意向的,说一下自己想要修哪一段的路,大概能投入多少的资金。 资金是很重要的。 没有钱说个屁。 有钱的话,根据钱多钱少,修的路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招标的过程其实就是竞拍的过程。 同一个路段,出资多的获胜。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吾适可不想搞豆腐渣工程。 经过一上午的思考讨论,有实力,有想法的,早就已经想明白了。 没实力的,没想法的,想再多也没用,看热闹就行了。 朱吾适本来以为竞争会很激烈。 没想到杭州本地的商人竟然联合起来了。 他们临时成立了一个商会,专门负责修路。 按照出资比例占股。 一下子就将杭州到应天府这一路段全部吃下去了。 其他人如果能联合起来,肯定比杭州商人有钱多的。 但是他们不团结啊,毕竟不是一个地方的,互相不知根不知底的,不敢轻易合作。 如果比城市的话,那杭州确实独一档的。 毕竟自古以来杭州都很繁华,尤其是宋朝时期,商业很繁荣,底蕴够深厚。 最后竞标竟然毫无波澜。 不过朱吾适还是挺满意的。 杭州商人的报价他很满意,足够修一条保质保量的水泥公路了。 这次杭州商人真的是大出血了。 要知道,朱吾适准备修的可是六车道的路。 在大明,六车道的路绰绰有余了。 中间的四个车道是供马车通行的。 要是以后发明出了汽车,就可以无缝衔接了。 两边的两个车道是供骑马的人走的。 想来应该走的人不多。 但是朱吾适还是留出了这两条道。 目的嘛,为八百里加急服务的。 就是对大明的马蹄铁是个巨大的考验。 至于行人,走老官道就行了。 朱吾适也是为他们着想。 大明人穿的都是布鞋,甚至草鞋,走水泥路根本就不耐磨。 朱吾适上了初中就再也不穿布鞋了。 没办法,全部场地都是水泥地面,一双新布鞋一两个月就磨得差不多了。喜欢我家床底通大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家床底通大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