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人可不像辽人,年轻时要读书上学。 怎么也得十八岁左右,才会考虑劳作的事儿。 而且辽人但凡成年,普遍都会有个很不错的工作,足以获得相当不错的生活。 这天下人,却并非如辽人那般的富庶。 民间中,六七岁下地,跟在父母身后捡麦穗,十二三岁便是地里好手。 等到了十五六岁,正是体力精力都相当充沛之时。 基本上。 这就是庆人农夫的一生。 若无意外,等父母死后,继续守着那几亩地,守着妻子与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固然辛苦,但却也是生活。 事实上。 若真的能守着薄田,安安稳稳的过完一辈子老死的。 古往今来都算是相当幸运的事儿了。 哪怕在城镇之中,十多岁的少年便已是店里小厮,负责端菜接客了。 事实上。 城镇中的娃娃,基本都会另外一条线路。 店内小厮到掌柜的。 但总之。 十三四岁,在大庆便已经称得上主要劳动力了。 如今的秦雄英,也是这般的年纪。 被庆皇如此说,兄弟四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雄英早早晚晚都得接触这些。” 秦风倒是乐得其成。 “六叔这有一些奏疏,雄英可以帮六叔瞧瞧,试着批奏一些。” 庆皇瞬间就瞪大了眼睛。 他这个做爷爷的,寻思着早点让秦雄英接触政务的心思。 以防止自己哪天真的出了意外,对这个继承人连教导都教导不了了。 故此。 才有了今年开年,庆皇就让秦雄英来谨身殿,先学学如何处理政务。 可就算庆皇也没想到。 秦风是真的放心啊! 上来就把桌子上一批奏疏放到秦雄英的面前了。 果断的让庆皇都有些猝不及防。 哪怕摆放在那里的奏疏,应该是不太重要的。 可庆皇仍觉得秦风如此做法,有些过于儿戏了。 “老六……” 不等庆皇开口,秦风便冲庆皇拱手。 “父皇尽管放心,父皇跟儿臣等都在这,雄英批奏后根本不可能出了什么岔子。” 庆皇听此,最终点了点头。 “听你六叔的。” 这话明显是替雄英说的。 紧跟着。 谨身殿内便到了处理奏疏的环节。 秦雄英批奏,自然不可能用红笔直接写在奏疏后面。 而是单独寻了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写下看法,或者意见等,夹在奏疏里。 这也是庆皇当年,一开始让秦标处理政务的办法。 可以说。 庆皇今天的心思,大多都没在自己批阅的奏疏上。 多半都在秦雄英的身上。 又忍不住的瞧着秦风。 看着秦风批阅的奏疏明显少了许多,庆皇不免觉得老六这是拿自己的大孙当苦劳力用! 一旦大孙上手了。 那么毫无疑问,工部的事儿肯定最先熟悉,然后就可以一直帮着秦风批阅奏疏了。 可不免让庆皇有些生气。 觉得老六这是在将大孙当牲口用。 自己都舍不得如此用大孙。 隔辈亲隔辈亲。 哪怕到了庆皇这,也架不住这个,对于秦雄英,更是无条件的宠溺,生怕磕了碰了的。 基本当个宝似的捧着。 自己年轻时吃过无数的苦头,到了秦雄英这里,反而舍不得受半点苦了。 庆皇知晓自己这么做不对。 年轻人不经历一些风浪,如何能成长起来? 可就是…… 就是舍不得半点。 到了最后,庆皇索性狠心不看了。 “雄英早早晚晚都得主政的,老六这么做,也没错。” 庆皇只能内心中不断自我安慰着。 而且庆皇也清楚。 之所以让秦风来保证大庆未来的皇位交接。 心安之处,也不就是老六根本不愿意处理如此繁多的政务吗。 哪怕庆皇自己都清楚。 大庆上下政务汇集到皇帝面前,权力大是真的大了。 可忙也是真的忙! 甚至庆皇有时候自己都在想。 当皇帝,果然就不是人干的活! 哪怕种地再累,受再多的苦,也远远不如这当皇帝的,总有一些操不完的心。 自然。 若是当个昏君。 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可若当昏君,怕是享受不了几年,就得有人造反,沦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既然家业如此,那就当跟每日早出晚归的农家子一般,早点熟悉政务,如同治理好农田一般,治理好这个天下。 心下稍定,庆皇也开始处理自己的政务。 汇聚在身前的。 大多都是吏部的奏疏。 人治素来都是古往今来的大问题。 庆皇也知晓,单靠杀人解决不了问题。 但杀人的确能快速消除掉问题本身。 若有好的办法。 他也不至于直接下刀子。 当然了。 下刀子也是最解气,最痛快的。 秦雄英也坐在原本属于他父亲的桌子上,批奏着秦风给的奏疏。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直到中午,快午饭时,这才休息。 庆皇也拿过秦雄英批奏好的奏疏来看。 只是瞧见上面的纸条之后,却是微微愣住,忍不住的瞧了秦风一眼。 然后又忍不住翻了另外几本,看了许久,最后将奏疏压到手中,内心五味杂陈。 “大孙。” “孙儿在。” “你也不能事事都学你六叔,连批阅奏疏都图省事儿。” 庆皇拿起几份纸条,兄弟几人也凑到御案上去看。 就连秦风,也瞬间哭笑不得。 只见那些纸条上,写的字端是无比工整。 秦樉更是大笑。 “还别说,大侄子这个准字,跟他六叔写的真像!” 秦博也随之点头。 “这个可字也有老六那书法大家的风采。” 秦棣则摇头。 “这个知字倒是少了几分力道。” 庆皇听此,更是深感无力。 秦风倒是嘿嘿一笑。 “以后可以直接让雄英帮写了。” 殿内瞬间无声。 有这么当叔叔的吗? 但庆皇又清楚。 秦风在京都,已经称得上很勤政了。 因为在辽地的时候…… 辽地政务大多都是秦风在看歌舞时,顺便定夺的。 而令人惊讶的是。 这些定夺的决策,基本都没出过什么岔子。 这固然跟秦风身边辽人素质,兴许比朝廷官员素质更高有关,更善于做事儿。 但庆皇明白。 终归是秦风内心有数,方能如此。 ……喜欢无敌六王爷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无敌六王爷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