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买不买吉他?(1 / 1)

星期天,下雨了,好在雨不大,微雨。 静安一直在盼望这一天。午后,她把冬儿包好,放到小车里,车上面用雨衣裹上。 静安把冬儿推到魏大娘家,打着伞,去了文化馆。 文化馆的门口立了一块小黑板,写着白色的粉笔字:“吉他培训班在二楼。唱歌培训在五楼。” 这粉笔字遒劲有力,看着赏心悦目。静安收了伞,心情有些亢奋。 文化馆的门有两层,她进了文化馆的正门,旁边一个亮着灯光的门卫室,开了一个窗口,有人从窗口后面探头问:“干啥的?” 静安回答:“唱歌的——” 门卫说:“上去吧,五楼。” 楼里说话声能扩音,带回响,很好听。 身后有两个学生模样的人,手里拿着伞,走进来,簇拥着,往楼上跑了。 走过大厅,就听到楼上传来淙淙的流水声。静安耳朵灵敏,听出那不是流水声,那是乐器弹奏出来的流水的音乐声。 静安喜欢吉他,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在开联欢会时,带个吉他去弹奏。她很羡慕。 那时候,静安去百货商店逛了几圈,没发现有卖吉他的。 她问了售货员,说进过两把吉他,但是太贵,卖出去之后,就不进吉他了。 吉他太贵了,百八十块呢。但她喜欢吉他的心,却没有断了。 二楼的走廊两侧都是创作室,里面有一个大厅,大厅里,摆了一些椅子,有的椅子上摆着吉他,有的吉他放在窗台上。 静安看着那些吉他,虽然外面阴雨密布,虽然房间幽暗,但是她还是看到吉他上那一层淡淡的幽光。 那层光,照亮了屋子。 有谁的手指拨动了一下琴弦,也拨动了静安的心弦。 五楼,静安去的时候,冠亚军两个人已经到了,两人争论着什么。 一个说:“末尾的音符往上调——” 一个说:“前面加个音——” 静安听不懂。她记得,冠军叫岳晓玲,三十一二岁,在小学当音乐老师。 亚军叫孙枫,是个三十左右的男人,好像在机关工作。 两人看到静安去了,谁也没有搭理她。 静安也不好主动去打扰两人,就站在窗前,用耳朵捕捉二楼的吉他声。 岳晓玲的椅子上,放着一个很大的乐器,那是手风琴。 岳晓玲把手风琴挎在肩膀上,两只手一开一合,拉起手风琴,孙枫就唱了起来。唱的是《三套车》。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 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静安发现孙枫唱的好像是美声。 她不懂,但是觉得好听,苍凉,忧伤,好像她眼前出现了冰雪覆盖的伏尔加河,冰面上跑着三套马车。 这场景她太熟悉不过了,安城的城北有一条江,是嫩江的支流,冬天江面全都冻成了冰。 江东的农民就赶着马车,穿过冰面,来到静安居住的小城卖点农副产品,再换一点他们需要的日常用品,赶着马车穿过冰面再回江东。 给静安他们三人培训的,是小城一所大学的音乐老师,四十多岁的女人,姓韩,三个人都叫她韩老师。 上课之前,韩老师打量了三个人,目光在岳晓玲的手风琴上拂过:“岳晓玲会手风琴,你呢?” 韩老师的目光看向静安。 静安有些自卑,摇摇头:“我什么也不会。” 韩老师淡淡地说:“没事,不会就学呗,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韩老师又问孙枫:“你呢,会乐器吗?” 孙枫脸色白皙,他梳个大背头。他没说话,低头从包里往外翻东西。他翻出笛子,口琴,二胡,还在身后的窗台上,拿起一把吉他—— 这个乐器跟吉他有点不同,因为缺了一块。 韩老师说:“呦,孙枫还会贝斯呢?静安要是再会弹吉他,那你们三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乐队。” 岳晓玲说:“韩老师,我还会脚踏琴,电子琴,不过,那些我没拿来。” 韩老师说:“挺好,挺好——” 韩老师回头看了静安一眼:“你还年轻,学什么都来得及,买一把吉他吧,对你将来作词作曲,都有很大的帮助。” 静安心弦又被拨动了,只是,那将来有点太遥远。 孙枫对静安说:“二楼就免费教吉他,千载难逢的机会。” 静安想问问吉他多少钱一把,但没好意思问。她打算下课后,到百货公司去逛逛。 唱歌得了200元奖金,还有140多,不知道够不够。 韩老师让每个人都唱首歌,随后,给他们指点怎么发声,靠前,靠后…… 静安不太懂,就拿个本子记下来。 韩老师看到静安往本子上记,她笑着说:“以后上课这些会慢慢讲到,你不用记,听就可以了。” 房间里不时地传来歌声,韩老师轻声细语地指点着。 韩老师的身上有种艺术家的气质,不卑不亢。外面微雨蒙蒙,还有,楼下不时地传来吉他淙淙的声音。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艺术的殿堂,是静安多年前向往的地方,现在,她置身其中,触手可及,那种幸福感,充盈在全身。 下课后,她踩着楼梯往下走,好像两只脚都安了弹簧,每走一步,都像踩在精灵一样的音符上。 外面,雨已经停了,静安看看距离接冬儿还有点时间,就去了对面的百货大楼。 在三楼卖文具的地方,她看到了一把暗红色的吉他。 吉他还没有弹呢,她的心却已经就被琴弦拨动。 这把吉他要185元。静安的兜里没这么多的钱,她也无法下定决心,用这么多的钱,买一把吉他。 傍晚,推着小车里的冬儿回家的时候,静安脑子里还装着百货大楼那把暗红色的吉他。 韩老师还告诉静安保护嗓子要注意的事项,不能吃咸的,不能吃辣的,不能熬夜,不能生气,不能抽烟喝酒。 韩老师还说,一个好的歌手,要心平气和,要把自己汹涌的感情藏到歌声里,让你的歌声跌宕起伏,这是唱歌的最高境界。 韩老师还特意叮嘱,不能感冒,要是感冒了,就绝对不能唱。 如果这个时候唱歌,非常容易撕裂音带。 颁奖那天,田局长说的不能让静安总在车间里,噪音和灰尘都对保护嗓子不利。厂长也答应了,要给静安换换工作。 但是,眼看五月末,静安还是在车间上班,每天坐在炉前守炉,周围充斥着各种噪音和灰尘。 静安也渐渐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不请客不送礼,谁给你换工作啊? 可请客送礼呢?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她也不愿意那么做。 静安要凭实力换工作,而不是靠走后门。否则她会战战兢兢,会觉得那工作是偷来的。 这天下午,静安正上班,有人来找她,静安以为是同学文丽。 远远的,看见车间门口有个高挑的女人,穿着大高跟鞋,穿着超短裙,披着大波浪,肩膀上披了一件西服,手里拿着一个坤包。 这人好像是女主持人乔丽丽呢?乔丽丽也在电视台播放本地新闻,很多人都认出她,门口一走一过的女人多了起来。 静安连忙走过去:“是你呀?不忙了?” 乔丽丽亲热地挽着静安的胳膊:“我早就想来看你,一直没脱开身,我想请你妈妈,帮我做一件旗袍。” 静安笑了:“现在去呀?还是下班?” 乔丽丽说:“你跟领导请请假,要是能请下来,就现在去。我就现在有时间,等晚上还有工作呢。” 静安跑回车间,跟班长小斌子请假。 小斌子说:“电视台的播音员,我去看看。” 小斌子假装打热水,提着暖壶,从车间门口出去了,到了水房,打了一壶热水回来,笑着对静安说:“乔丽丽真的挺好听,挺时髦。” 静安在更衣箱换下厂服,换上自己的外衣。 她推着自行车,和乔丽丽穿过工厂的那条油漆路,长满绿色树叶的白杨树,哗啦啦地响着。 迎面有人开着一辆摩托车驶了过来,不用看,静安就知道这是谁。 是葛涛骑着摩托,又来找李宏伟吗? 李宏伟没在车间,到厂门口的小白楼开会去了。 果然,摩托车很快又从车间那里兜了过来,葛涛的摩托风驰电掣地从静安身旁穿了过去,他停顿了一下,回头问静安:“李宏伟呢?” 静安说:“可能在小白楼开会吧。” 葛涛的目光在乔丽丽身上掠过,乔丽丽骂了一句:“德行!” 出了厂子大门,静安骑着自行车,乔丽丽打了一辆三轮车,去了静安娘家。 乔丽丽嘴甜,会来事,街上看到有卖水果的摊子,她就下了三轮车,买了一兜苹果。 走到母亲家的大门口,就听到房间里传出哒哒哒地踩缝纫机的声音。 母亲看到乔丽丽,眼前一亮:“哎呀,你要是穿上旗袍,那可好看了,显得你更秀溜!” 乔丽丽把水果放到一旁的小桌上,甜甜地说:“姨,我和静安是好朋友,您帮我做一件旗袍,该多少钱,就收多少钱,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手工费我得给您。” 母亲说:“你和静安是朋友,我不收你手工费的,你想做啥样的旗袍?两边开气儿吗?还是底边都封住,不开气儿?” 乔丽丽说:“阿姨,你给我做开气儿的,这样,我的两条腿能露出来——” 母亲笑了,笑得很宽容。作为一名专业的裁缝,只要顾客要求的,她都能按照要求做出来。 乔丽丽包里还拿了一块布料,是乔其纱, 这布料剪裁之后,要锁边儿,做衣服有点麻烦。 但母亲没说什么,就把乔丽丽的布料打开看了一下,又从抽屉里拿出软尺,给乔丽丽量了三围。 乔丽丽量完三围,坐了一会儿,就跟母亲聊着静安调工作的事情。 乔丽丽说:“调工作哪有不花钱的,花钱走干道,要是不求人,谁帮你忙啊?” 静安送乔丽丽走了之后,回到房间里,母亲说:“乔丽丽说的也对,调工作的事情,你咋想的?” 静安摇摇头:“妈,现在车间挺好的,冬儿喝奶粉也可以,她也不涨肚了,就这么慢慢干吧,要是走后门,让人家知道,我那工作也做不消停。” 母亲说:“调个工作估计要一两千块钱吧,我现在手里攒了一些,你要是办事,就拿走。” 静安连忙说:“妈,你的钱留着给我弟弟上大学用呢,静禹还有一个多月就考大学了?” 母亲说:“可不是吗,不到六周了。你老弟这几天正好上火了,吃点水果,能挺好。” 母亲看着乔丽丽拿来的水果,这样说。她把水果分一半,让静安拿走。 静安看着母亲的食指缠了一块白布,白布已经很脏了。 静安说:“妈,你手指咋地了?” 母亲轻描淡写地说:“啊,一不留神,缝纫针给扎了,扎透了。”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苟剧情的古言虐文女七号 苏家嫡女强势归来 茅山讨债人 一笔玫瑰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这个农女不好惹 玄学大佬她宠夫无度 离婚後,神豪身份曝光了 性福仙路 幽幽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