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对上的时候彼此心中都明白,想着晚间等楚恒归来再问个清楚。
福寿堂的气氛压抑又低迷,一时间有些尴尬。
两个小姑娘从方才开始就安安静静的待着,这会儿见祖母和母亲都不说话,便壮着胆子开口,“母亲,我今日能不能同表姐一起住?”
说话的人是裴氏的二姑娘,名唤楚思怡,比沈瓷小了两岁,因着从前沈瓷常常跟随着母亲来外祖家。
表姐妹间倒也是相熟。
“就你晚上睡觉那么不安分,小心别踹着人。”姐姐楚映梦也不甘示弱的开口,挤兑了妹妹后便去和母亲撒娇,“娘,能不能让阿瓷和我一起住?”
裴氏心中原本就存了事,正愁不知要如何说起,这会儿被两个姑娘误打误撞的说破,就趁机和楚老夫人提及。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让沈丫头跟我一块住就好,至于院子让下人们慢慢收拾,等什么时候天气暖了再搬亦不迟。”楚老夫人也知情况,断不会为难儿媳妇。
裴氏原本担心婆婆年纪大了晚上觉少,想让沈瓷和自己一块住,可也拗不过老夫人去,只得应下。
倒是楚映梦和楚思怡姐妹俩很是不高兴,非要和她一块住,拉着沈瓷的手要她自己选。
沈瓷左右为难。
裴氏赶忙让两个女儿莫要闹,可楚老夫人却要留她们仨一块住,“多大点事,你们俩也同阿瓷一块随着祖母住就好。”
姐妹俩自然高兴,但裴氏却面露担忧,“两个丫头在这儿,会不会打扰娘您的清净?”
府上婆母的确是好的,但婆媳相处,方方面面都是门道,裴氏也不得不小心。
楚老夫人随意的摆了摆手,“有这两个丫头在,热闹热闹才是好事。”
婆婆把话说的那么明白,裴氏推脱不得最终应下。
楚老夫人便让人去收拾隔间,姐妹俩得了准话后高高兴兴的围着沈瓷说话,楚老夫人同裴氏瞧见她们姐妹三个凑在一块说话,也放心了不少。
老夫人说眼神一直落在沈瓷的身上,没一会儿姐妹俩像是起了什么争执,纷纷要沈瓷评理,沈瓷有些拘谨没打算开口。
她二人倒也不着急,径直去寻老祖母。
楚老夫人便乐呵呵的走到了一旁。
康嬷嬷见裴氏面露忧色,走过来小声劝了几句,“二夫人莫要担心,有两位姑娘在,许是好事,不然老夫人心里一直念着大姑奶奶,这夜里头不知要醒来几回。”
裴氏被说服了,再没多言什么,“两个丫头住在福寿堂,还要劳烦康嬷嬷多多费心。”
康嬷嬷连连应声。
裴氏见祖孙几人围在一块说话,便招呼张嬷嬷到身边,问起别的事来,“大郎和二郎可回来了?”
*
自从楚恒传回来消息,裴氏下了命令后,张嬷嬷就派人去寻府上的两位公子,只是他二人今日外出,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等到府上的小厮好不容易打听到两人的行踪赶过去时都已经过了许久。
楚修筠和楚景澄今日约了表兄裴珩一道下馆子,这会子刚用过膳,说好过会子一同去书斋置办些笔墨纸砚。
三人正说着话,楚府的小厮就急匆匆的寻来,楚修筠见着后命他上前回话,“何事这般着急?”
小厮顺过气来便请两位公子回府,“二夫人请二位公子回府。”
“出什么事了?”楚修筠冷静问道。
小厮抬眸看了眼楚修筠,似有些拿不定主意这事儿能不能提。
雅间中唯有他们三人,楚修筠兄弟二人和表兄关系融洽,倒也没想着隐瞒,“但说无妨。”
小厮得了准话便不再扭捏,极快的开口,“二爷从平江回来了,沈姑娘也到了金陵。”
小厮说完,兄弟二人顿时就明白原委,平江距离金陵不算太远,算算时日大抵就是这几日,倒是没想到,他们竟今日到了。
表妹远道而来,兄弟俩自然是要即刻回府的,打发走小厮之后,二人就想着要如何同裴珩说明原委。
裴珩不知这沈姑娘是谁,听小厮话中的意思,像是有远客到来,见他二人面露尴尬之色,便大大方方道:“家中既有远客,你们就快些回去。”
兄弟俩如蒙大赦,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连连赔不是,等裴珩应下后便转身离去。
脚步声渐行渐远。
裴珩被放了鸽子,倒也没有太在意,书斋哪日都能去,并不急于一时,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便带着小厮回府。
谁知回到府上就有小厮在门房等着,“世子,侯爷请您去书房一趟。”
裴珩到了书房只见永宁候端坐在书桌前,只是眉头紧锁,像是有什么烦心事,“父亲寻我,不知有何吩咐?”
被父亲请去书房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只是裴珩极少在白日见着父亲,心中不免有些惊讶。
“沈毅的事情你可知晓?”永宁候也不和裴珩绕弯子,开门见山的问道。
裴珩微愣,随即出声应道,“知晓。”
“陛下这些时日因为沈毅的事情震怒不已,只是这件事若是人祸倒也罢了,至少还能寻到个罪魁祸首平息怒火,偏偏是天灾…”
“沈家的那些族人,听闻还在平江闹事,可怜沈毅夫妻俩尸骨未寒…”
平江节度使沈毅和夫人双双遇难的消息早已经不是秘密,沈毅戎马半生,谁都不曾想过他竟会因为一场海难而丢了性命,金陵城中人人提及皆是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