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令南封六州招募三万士卒,既能防止杰一部发生意外,也能作为兵源补充给杰。 十万大山,除了山多,不容易种植粮食,几乎就没有太多缺点。 不过,现在四季如春这个优点也变成了缺点。 几乎就不会因为天气而选择停战,可以说是连年抵御敌军。 值得庆幸,南封六州并没有其他外敌,这些军队还是可以应付,甚至还能多出一些粮食支援伊国——不管是进入粮仓还是送到前线。 不过也发生了不好的事,呲呀过派遣小船从氓、慕两州进攻。 受限于船只的大小,他们人数不过千,但造成的危害不小。 对于呲呀国的这个举动,我其实早有预料,也包括杰。 早早就安排之前为讨伐英利国的船只做好御敌的准备,并且,我命令在沿海的将领——也包括临海州。 “不要把伊国的大船丢了,打不过就沉船或者烧毁,绝对不能留给呲呀国。” 如果让呲呀国获得大船,那十万大山的防御就可有可无。 他们已经打下部分十万大山,那里的山林数不胜数,以后只会有源源不断的小船过来袭击伊国临海的州。 同时,杰还获得了呲呀国的地图,是通过费社获得。 费社,之前“天涯海角”戏团那个舞刀弄棒的人,喜欢戏团里的晓雅姑娘,对周展功不太友好。 他们一行现在只活下了他和尚诚,其他人……已经死了。 呲呀国带着他进攻十万大山,是要他做翻译,并且多少会熟悉一些十万大山的地形。 而他偷藏一份地图,趁着伊军与呲呀军交战的时候逃向伊军。 杰上的奏书也附上费社的口供,他的说辞在前半段和尚诚差不多:走过南封国,穿过十万大山,突破荒芜抵达沙漠,最终被呲呀国抓做奴隶。 后面则是说他怎么怎么通过聪明才智骗过呲呀国的人,但实力有限,人微言轻无法救下其他戏团的人。 在这点,我是怀疑的。 就凭我之前在奎州万林城见过他一面,就知道他这个人心胸狭隘,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我估计,他是拿自己戏团的人作为投名状,他们的死亡可能他还出了一份力。 事实怎么样,我不会关心,我关心的是,他带回的呲呀国地图。 杰说,那地图是真的,年代应该超过十年,我也同意了他的观点。 十年,他们没有道理可以预料到五年后解除诅咒……额,也不是做不到。 不过,也没必要拿一份假地图给伊国,这不是已经预想到自己会失败,还要被别国入侵吗? …… 二月,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被吹了耳边风。 源头就是符小姐,之前和赵琴音过来和亲的人之一。 赵琴音,算是我的堂妹,自然不会与她行房。 我很认同苏毅的一句话:“近亲云雨,多生智障。” 苏毅,不可否认,他对五国的贡献不少。他的为人我是质疑,可他的知识我却有九成相信。 所以我把她封为公主,她爱谁谁,她倒是和太子妃们玩得很开。 “陛下,伊国要怎么对符家?”符小姐小心的询问。 通过唐妙言,我能知道有太监偷偷给她传了一封信,应该是来自符家。 我:“符家,只要识趣,就能有一个好结果。” 她再问:“好结果是指什么?” “如果能快点结束两国的战争,第一家族肯定是没有符家的份,但安稳度日还是能做到。” 说到这,我不由得停顿一下。 符家送符小姐过来,是否一开始就打着吹枕边风的想法? 我接着说:“如果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我也会让他们入朝为官。” 她看着我的眼睛:“真的?” 我知道有戏,虽然伊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可以快点结束,为什么不快点呢? “我可以在百官面前承诺,也可以告知全京城,还要符家有功,或者放弃抵抗,我不仅不会责罚,还会有赏,一个侯爵的爵位肯定是有的。” 第二天。 在早朝和皇城城门上,我对着百官和百姓作出了承诺,保证一定会善待符家。 …… 三月初,符将军选择叛变,因为距离远和北陵皇帝也知道我作出的承诺,对符家早有提防,率领仅存的两万北陵军逃到川颖州,其中就有冯通鸣一部。 而符山岳追击北陵皇帝不成,就命令北陵军队放下武器。 这是必然的结果, 这是为了防止北陵军降而复叛,有我的陈诺在前,北陵士卒也算是有一份保证。 …… 四月初旬,北陵皇帝放弃了川颖州,收拢不到三万的士卒在北相州。 他的意图,应该就只有三条路。 一,付出代价,求得赤昭国的支援。 二,以此为根基,继续抵抗伊国的进攻,看看能不能死里求生。 三,带着大军投靠赤昭国,继续抵抗伊国。 …… 四月末,北陵皇帝宣告投降。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使得还在犹豫不决的赤昭国傻眼,赤昭国官员的争吵已经变得没有意义。 话题由“要不要支援北陵国”或“要不要接纳北陵国残军”,转变为“怎么处理与伊国的关系”,“是降、是战、还是互不侵略”。 北陵皇帝的投降,主要的功劳在于冯通鸣。 他在率领军队擒拿皇帝,还是劝降北陵皇帝的两个选项上,果断的选择了后者。 他觐见北陵国皇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晋阳军牙将、伊国侯爷、平乐侯之子、伊国皇后之弟。 前两个称号北陵国自然知晓,但那表面他的立场始终站在伊国的阵营。 后两个称号是说明他的身份,使得他说出的一些承诺得到保证。 他先是说明了伊国一统五国的决心,间接的说赤昭国并不是他真正的归宿。 说出伊国有着一万的铁骑,毕竟也不是什么秘密。 最后以国舅的名义许诺,只要束手就擒,必得善终,最低也是一个关内侯。 还小小的威胁了一下,如果投靠赤昭国,自然不再是北陵皇帝,等到赤昭国投降或者战败,北陵皇帝的结果绝对惨。 至此,打了一年八个月的战争终于结束。 但我没有让大军撤回来,而是接管北陵与赤昭国边界的城池,大军屯于两国边界,又让颜五带着无阻铁骑北上。 我的目的很简单:用大量的军队威慑赤昭国,逼迫他们投降。 无阻铁骑的北上,就是在告诉他们,赤昭国所谓的骑兵优势,已经不再是优势。 还让赤昭国投靠伊国的官员劝赤昭皇帝投降,鼓动百姓归顺伊国,使得君与臣、民不在一条战线上。 伊国实在太缺时间,没有时间休息。 而且,有很大都可能赤昭国会投降。 至于赤昭国投靠珝国,根本就不可能。 伊国在攻打南封、唐、北陵三国时,哪怕再危急,哪怕赤昭国的骑兵已经兵临京城,我也没打算和珝国合作。 更不会主动让他们进攻赤昭国,以此吸引赤昭国军队。 同理,哪怕投降,赤昭国更倾向于伊国。喜欢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