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根本不知道,在他与天魔对抗的那一刻,就已无法逃脱。 幸好,他是不灭金身,蕴含着生克变化的契机,又恰好赶上了第一次乾天真火的袭击。 当时,形势万分危急,看似无法逃脱,宝相夫人竟然冒险将她的元神飞出,与他的真灵相融合,共同对抗真火。 如此一来,宝相夫人的元神,立即与那个藏在李奕大肠中的天狐融合,再也无法分开。 现在,表面上是宝相夫人在渡劫,其实是李奕自己在渡劫。 他默运玄功,双手结印,让自己进入一种无听无闻、无见无觉的状态。 当各种感官上的魔障,来侵袭时,一旦感到难以忍受,他就把这些当作是平常之事,将心神潜藏于内,回归于虚无之中。 那些魔障虽然厉害,却从强烈逐渐变得微弱,最终消散无踪。 李奕并未因此而感到得意,认为既然来时未曾察觉,去时也无需知晓,本就一无所有,又何须因驱除心魔而心生欢喜呢? 他的心神,空灵明澈,那天魔自然就不容易侵入。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遇到了几次难关,心念万千纷扰,全仗着他坚定的修道之心,让那些杂念刚起,就立即消散。 起初,他还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后来连自我也忘却,就连周围星辰的降落,也未能引起他丝毫的心动。 在不知不觉间,他的心神渐渐与天地相合,神光熠熠,比起之前三星同时悬挂时的抗力,还要更强大。 道与魔,本就是此消彼长,循环往复。 没过多久,魔消道长,李奕的元神光辉越发耀眼。 悬浮在空中的诸葛警我与郑八姑,看到这一幕,都感到十分惊讶。 这时,紫玲和寒萼可就苦了,以为耽误了母亲的大事,一面跪在地上,呼天抢地,悲痛号哭,祈求宽恕,一面恳求三仙出洞搭救。 在惊恐焦急之中,她俩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李奕,只见他神态内敛,宝相庄严,双眼微闭,呼吸几乎不可闻。 不仅空中的星光没有减弱,他脸上的神光也越发明亮耀眼。 宝相夫人的元婴,盘腿坐在李奕的怀里,仿佛对外界一无所知。 虽然看出他还未遭遇劫难,但紫玲和寒萼,终究放心不下。 正当二女在呼救之时,突然四周怪声四起,刚才见过的那些怪声幻象,竟然同时发作。 紫玲和寒萼自然是惊恐万分,而空中的郑八姑和诸葛警我,也看出情况不妙。 如果所有的心魔,同时来袭,就算是真正的仙人,也难以抵挡。 正在他们忧心如焚之际,突然从虚空中射出七道光华,笼罩四周,璀璨夺目。 转眼之间,李奕带着紫玲、寒萼,将身一晃,消失得无影无踪。 至于那个司徒平,已被他从剑灵世界中扔出,茫然地望着四周。 此时,三仙刚好闭关完毕,从洞府中飞出来,看见眼前这一幕,不禁愣住:“人呢?” 玄真子、苦行头陀、乾坤正气妙一真人齐漱溟,这三位非常有名的仙人,刚出来露个脸,却没看见宝相夫人,真是一脸懵逼。 说好的渡劫呢! 怎么就没了呀! ……………… 蓝星之上,虚空之中。 就在刚才,李奕的元神,强行将天魔与宝相夫人的元神融合,再与他体内的天狐融合,让天魔无所遁形,从无形变成了有形。 然后,他赶紧离开山海界梦境游戏,将元神与肉身融合,御风而行,暂时离开蓝星,前往虚空,去吸收那些游离的能量。 游戏舱虽然可以为他的肉身提供能量,但是在山海界梦境游戏中,主要修炼的,其实是魂魄。 现在,他就要突破了,以蓝星目前的能量,根本不够他消耗。 而且,他可不想因为要晋级大境界,而吸干自己居住的星球。 “如果要修仙,修的是什么?” “可以修肉身,可以修魂魄。” “可布阵,可炼丹,可炼器。”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内部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都遵循着天地自然的法则。 而修仙,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炼,使人体这个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达到和谐统一,实现生命的升华与超越。 中医理论中的“气”,是连接人体与天地自然的桥梁。 元气、宗气、卫气、营气,在人体内运行与存储,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石。 元气藏于肾,是生命之源。 宗气与自然界的清气结合,汇聚于胸中,可滋养心肺。 卫气运行于脉外,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营气运行于脉中,滋养脏腑,濡养全身。 这些气的运行与调和,正是修仙中炼气、化神的基础。 修仙,修的是人的精、气、神。 通过修炼,调和气血,充实精元,使人体的生命活力得以增强,进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这一过程,与中医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人体,恢复生命活力的理念不谋而合。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进一步,中医理论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为修仙提供了理论支撑。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通过修炼,使人体的气息,与天地自然的气息相契合,达到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与升华。 道家哲学强调“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要遵循自然法则运行。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理、病理,同样会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 道家哲学倡导“无为而治”,在中医养生中,体现为“预防为主”的思想。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维护阴阳平衡。 预防疾病的发生,要远胜于治疗。 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情志调节,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如【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医治未病”,强调的就是,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养身心,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与风水学的理论基础,都植根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中医强调人体内部气场的平衡与和谐,认为疾病往往是因为,人体的气场失衡所致。 而风水学关注人体外部环境的气场,认为山水环境对人的健康和运气,有着深远的影响。 好的风水,能够带来好的气场,进而影响人的心情和运势。 这种气场的影响,与中医所讲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契合,即人体内部的气场,与外部环境的气场,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理机能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与互动。 这种对应关系,不仅指导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也影响着日常养生。 比如,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春季养肝,应多吃绿色蔬菜,顺应木气生发;夏季养心,宜食苦味食物,以清心火。 秋季润肺,辛味食物能助肺气宣发;冬季补肾,咸味食品有助于固本培元。 而长夏时节,则重在健脾,甘甜食物能益脾胃之气。 良好的风水布局,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调整住宅的朝向、门窗的位置、室内外的水流与绿植等,来增强居住者的生命力与运势。 比如,住宅坐北朝南,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符合冬季保暖、夏季避暑的自然需求。 门前如果有水缓缓流过,被视为财源广进的吉兆,同时也为居住环境增添了生气与活力。 室内绿植的摆放,既能净化空气,又能根据五行属性,调和室内气场。 比如,木属性植物,适合放在东方震宫,或东南方巽宫,以增强家宅的木气,有利于家人的健康与创造力。 ……………… 中医理论,深受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北斗七星等星辰,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多个领域。 北斗七星,具有重要地位。 古人将北斗星称为“太乙”或“太一”,认为它是宇宙的中心,主宰万物的生杀。 【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着作中,多次提及,北斗七星是与人体生命节律有关联。 北斗七星不仅被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还被视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 其斗杓的指向变化,能够预示世间阴气与阳气状态的变化,从而影响万物的兴衰生死。 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与星辰的运行轨迹密切相关。 其中,“五运”理论的基础,是木星(岁星)、火星(荧惑)、土星(镇星)、金星(太白)和水星(辰星),这五大行星的运行周期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这五颗行星,不仅在夜空中以独特的轨迹穿梭,更被视为天地间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在天上的投影,对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而“六气”学说,则是将黄道圈等分为六部分,实则是古人对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抽象概括。 古代将一年之中太阳视运动所经过的黄道,依据其季节变换和气候特征,划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每一气对应黄道上的一个区域,同时也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反映了自然界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 古人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行,预判气候的变化,进而分析这些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通过观察辰星(水星)在房宿(天蝎座)的位置变化,可以预判当年寒湿气候对肾经的影响。 此外,中医的节气灸法,也与星辰有关。 譬如冬至日正午,用艾灸关元穴的传统,就暗合了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人体阳气始生的天文特征。 这种灸法,与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的人体阳气变化规律相呼应,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契合。 在中医的治疗实践中,星辰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例如,“北斗配穴”之说,就是仿照北斗七星中,天璇、天枢星之连线,指向北极星之天象而取穴。 要修仙,可以学中医,学命理,学风水,学奇门遁甲,学紫微斗数等。 那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此时正在李奕的脑海中急速运转,逐渐形成一幅无边无际的浩瀚星图,与那传说中的仙界,遥相呼应,熠熠生辉! 三个月后,李奕长吁一口气,微微一笑,缓缓睁开眼睛。 此时,他终于成功晋级,进入下一个大境界!喜欢重生2001,我能掌控生死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2001,我能掌控生死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