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冬夜的风格外清冷,连雾霾都被吹散,天空透出罕见的干净。 李一凡从大夏国家制度演进实验室的办公楼走出来时,身后大楼的灯光还亮着,但他知道——属于他的阶段,已经结束了。 三天前,大夏中秧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国家制度平台共建共享的若干意见》,正式将“星城市机制语言平台”定为国家级底层制度语言样本,并设立“制度共识试验框架组”,由大夏国家行政学院与大夏种组部联合托管,独立运行。 而作为平台的原始设计人,李一凡——自动退出。 没有头衔,没有职务,只有一份内部通报,在通稿结尾用极其简短的一句话带过: “感谢潇湘省委副书记李一凡同志在机制平台搭建中的探索与贡献。” 短短十六个字,没有表彰,没有奖励,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机制平台已经从“个人实验”进入“国家架构”,而他,退出了控制权,却留下了——运行语言。 这就是他的胜利,也是他的告别。 …… 临上车前,陈晓峰忍不住问了一句:“书记,你真的甘心就这样退出了?” 李一凡没有回头,只是淡淡一句: “能退出,说明机制跑起来了。” “我留下的,不是权限,是路径。” “而权力,不过是路径上的临时主导。” 车门缓缓关上,车灯亮起,驶入夜色中。 …… 与此同时,星城市机制协调中心屏幕上同步跳出一条新公告: 【机制语言平台已归档入大夏国家行政学院主服务器,接口转入中秧共建管理权限。】 【李一凡不再担任平台协调人,所有机制运行由中央平台自动维护。】 几名核心技术骨干面面相觑,却没有人惊讶。 他们早在数天前就接到李一凡的通知:“我要下车了。” 没人质疑他的决定,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是“被下”,而是——主动“关门”。 机制运行依旧,规则照旧,而李一凡,则悄然从“制度掌控者”变成了“系统外的标准制造者”。 …… 潇湘省委大院,一份刚刚从大夏种组部下发的“内部通气简报”送到赵建国办公桌上。 他反复看了两遍,才轻声叹了口气: “退得干净。” 许宏志站在一旁,神情复杂。 “书记,有些人,是越退,越难让人忽视。” “他已经不在那个系统里了,但那个系统,却越来越像他设计的模样。” 赵建国淡淡一笑:“那就让他回来吧。” “潇湘……他还有很多活儿要干。” …… 星城市委办公楼。 清晨七点,市委常委班子会议如期召开。 不同的是——今天的主位,空了一个月的市委书记位置,再次坐上了人。 李一凡归来,满桌人不约而同挺直了腰杆。 哪怕他们中不少人心里五味杂陈,哪怕有些人在这一个月里暗中打过无数算盘,但此刻,没人敢露出哪怕一丝异议。 因为他们知道,从这天开始,李一凡不再是“制度操盘者”,而是——现实政治与经济系统的“集大成者”。 比起他在四九城那些高深莫测的制度语言,大家更担心的,是接下来星城市——要变天了。 李一凡扫了一圈所有人,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 “我在四九城这段时间,各位都辛苦了。” “但现在,咱们要进入新的阶段。” “机制,是治理结构;治理,是落地项目。” “接下来,谁能干,谁有数据,谁带项目落地,谁就有机会。” “权力,不是开会决定的,是数据和结构给的。”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表态,实则——亮剑。 以制度语法归来,以政治语言接地,以经济节奏破局。 他不再谈规则抽象逻辑,也不再讲机制哲学,而是——要干事,要项目,要数据。 全体常委,神情各异。 陈启明眼中泛光,显然是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而唐德良、康镇麟几位副市长,脸色沉了几分,知道这意味着自己那些“过去的资本”将被清零。 组织部部长何国庆第一个表态: “书记,市级中层干部大调整的方案,我会在三天内完成,按照机制画像和业绩匹配评估落定。” 纪委书记陈国威接道: “我会联合组织部成立专项稽查组,确保机制岗位不被利益操控。” 李一凡点点头。 “很好。” “我要的不是风声鹤唳。” “是动静——但有秩序的动静。” …… 会议结束后,李一凡单独留了陈启明。 “轨道交通三期项目、岳麓智能制造走廊、半导体园区核心设备引入、湘江数字经济集群推进——这四个,优先排班,进入市委专项通报程序。” 陈启明立刻会意。 这意味着——星城市“经济战役”打响。 而主帅——就是李一凡本人。 …… 当天傍晚,省委办公厅下发简报: “李一凡同志将全面统筹潇湘省新型工业化试点区、数字产业核心集群与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区等相关联动项目,省委将全力支持。” 这个简报没有写“机制”,也没有提“改革”,但所有人都看得懂—— 体制机制的事,他已经交卷了。 接下来,是他真正掌握现实政治资源分配的时刻。 李一凡站在市委顶楼,看着夜幕下的星城市。 灯火通明,楼宇耸立。 他轻声道: “从今天起,不是语言驱动权力。” “是权力开始,被语言塑形。”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