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池测试,讲究可不少: 先恒流恒压充电,把锂离子从正极里“赶”出来; 再恒流放电,看它能“吐”出多少电,算出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 还得测不同电流下的放电表现,看它“猛不猛”; 最磨人的,是几百上千次的充放电循环,看它“耐不耐造”。 “这结果一等,就是小一个礼拜。” 对孟远和苏老头他们来说,这几天简直是热锅上的蚂蚁,度日如年。 虽说对自家材料有信心,可这毕竟是头一回拉到专业场子上溜遛,心里啊,七上八下的。 孟远一天三遍,往林教授或李鸣博士那儿打电话,嘘寒问暖,就差没直接搬个小马扎坐实验室门口等着了。 终于,在一周后的一个下午—— “孟总!孟总!传真!江工大发来的!” 办公室里,小王拿着一张纸,嗓门都带了点颤音,跟中了彩票似的冲了进来。 “快!快拿来!” 孟远和苏老头,还有钱敏他们,呼啦一下全围了过去。 那传真机刚“嘀嘀嘀”吐出带着油墨热乎气的纸,就被孟远一把薅了过去,几双眼睛都快黏上去了。 报告第一页,赫然写着: 首次放电比容量:平均135-140mAh/g! 首次充放电库存效率:85-90%! “漂亮!”钱敏第一个叫出声,脸都涨红了, “135到140!苏老,这能行啊!这数据可以啊!” 苏老头也是眉开眼笑,扶了扶眼镜,连连点头: “嗯,不错不错!从这个初次容量和效率看,咱们这钴酸锂,算是站住脚了!至少证明咱们的路子是对的,材料本身没大毛病!” 孟远心里也“呼”得松了口气,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缓了缓。 对他们这刚起步的“草台班子”,能在这么短时间拿出这种成绩,真是烧高香了! 这起码说明,远新,有本事捣鼓出能用的钴酸锂! 然而,这股子兴奋劲儿还没持续三分钟,当他们把报告翻到下一页, 瞧见关于“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那几栏数字时,刚咧开的嘴角,又一点点垮了下去。 循环寿命:约100-15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至80%以下! “嘶……”小王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都蔫了, “这、这循环才一百多次?跟日本的货(300-500次)比,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 说明这材料,只能“温柔对待”,稍微“粗暴”一点就撂挑子。 实验室里刚刚还喜气洋洋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传真报告的最后,是李鸣博士的几句分析和建议,写得倒是实在,有一说一: “孟总,苏教授,贵司的样品,初次性能不错,说明材料底子是好的。但循环和性能,跟国际上索尼、三洋那些大厂比,差距还很明显。” “初步看,可能有几个侃儿得过:” “原料纯度。你们下了大力气提纯,但有些微量杂质,影响电池寿命。” “还有就是锂钴配比。这玩意儿金贵得很,锂多了少了都不行,差一点儿,晶体结构就可能出毛病,循环自然上不去。” 李鸣博士这分析,客观、专业,直接把问题点出来了,也给指了努力方向。 孟远捏着那份报告,薄薄几张纸,心里五味杂陈,成了,但没完全成。 “看来,万里长征,咱这才刚迈出第一小步啊。” 苏老头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些许无奈,但眼神里没泄气。 孟远把报告往桌上一拍,抬起头,目光扫过苏老头、钱敏、小王,还有实验室几个骨干。 “都听见了?这份报告,不是来给咱们泄气的,是来指路的!是冲锋号!”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它告诉咱们,路子没错!但也告诉咱们,活儿还糙得很!想跟人家掰手腕,咱们还嫩!” “从今天起,李博士说的这几条,咱们一条条啃!” 孟远猛的一挥手,像个要上战场的将军: “原料纯度不够?那就继续优化!把那些杂质再往下降降!” “锂钴配比不准?那就换更精密的称量设备!优化工艺!抠细节!” “至于做电极、测电池这些,” 孟远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带着点痞气, “咱脸皮厚,不懂就往江工大跑,抱着林教授、李博士的大腿学!学明白了为止!” 他这话,把大伙儿都给逗乐了,刚才的沉闷一扫而空。 “钱的事儿,都别操心!” 孟远眼皮都没眨一下,又是大手一笔研发经费砸下去, “设备给我往精密的上!试剂纯度不够的,全换!江工大那边,测试费要多少给多少!咱们不差这点,就差一口气,把这玩意儿给我干到服帖!” 苏教授快七十的人了,愣是把实验室当成了家。 他跟江工大的李鸣博士,还有团队的几个技术尖子,凑了个“钴酸锂工艺优化突击队”。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隔三岔五就碰头,唾沫星子横飞地分析问题,拍板实验方案,有啥新发现立马共享。 李鸣博士报告里点出来的那几个“老大难”——原料纯度、锂钴配比——成了他们重点照顾的对象,一个一个过筛子。 先说原料纯度: 远新自己那帮搞湿法冶金的,在苏教授亲自坐镇下,把硫酸钴和碳酸锂的提纯工艺又给捋了一遍。 更猛的萃取剂,pH值控制得跟绣花似的,一套组合拳下来,目标就一个: 把原料里那些钠、钾、钙、镁、铁、铜之类的“害群之马”,含量往下压! 每一批料出来,远新自己的化验室和江工大那边都得验,双保险,不达标就回炉! 再说锂钴配比: 实验室新进的电子天平,据说能称出头发丝儿断了半截的重量。 称料、混料,操作流程,细得跟教科书似的。 研究员们跟伺候祖宗一样,小心翼翼控制每样原料的量,就为了那个锂钴摩尔比,能卡在理论上最完美的“黄金点”上! “光自己蒙头搞不行,也得瞅瞅人家日本公司是啥水平。” 孟远眼珠子一转,动用了之前在香港搭上的线,还有些海外华人学者的关系, “想办法,花大钱,从日本那边弄点索尼、三洋的尖货过来!那才是咱们的镜子!” 这些样品,贵得肉疼,数量还少得可怜,但对远新来说,千金不换! 这就是标杆!是追赶的目标! 苏教授和李鸣博士带着人,把这些进口样品翻来覆去的“解剖”。 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颗粒长啥样,再到最后的电化学性能…… 每一项,都跟远新自己做的样品放一起比,找差距,挖根源!喜欢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