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规很少喊方爱军“爸爸”,总是直呼其名,也不喜欢别人在她面前用“你爸”代称方爱军。
从小就这样。
大院多数孩子们唯大小姐是瞻,动不动把妈爸的名字挂嘴边。
“好的,方爱军。”林爽改了口,话还是要讲的,“去年方爱军同志……那什么,那货有啥表示吗?方爱军那些年对她娘儿俩算仁至义尽吧,走那么多年,回去看过一次没?就你惦记她,那些年三五不时找她,找她有啥呀,她能给你啥呀?啥也没有。一片真心错付了吧你……”
方规听烦了,伸手捂她嘴巴。
林爽别开,“干嘛呢干嘛呢你,别干扰司机开车,这天开车多危险。”
瞥一眼过去,自个儿又笑,“真是,长不大了。”
“我猫在她那边。”方规重复了前面的回答,重又看窗外。
雨势好像小了一些。
“哈?你觉得咱农场那么大地儿,养不了你一只猫?”林爽声音瞬间抬高,脚底下却有意识地放慢了车速,雨太大了,“咱们回农场换车,雨停咱就出发,今天高低把猫接回来。”
方规尖叫一声,双手摁在耳朵上,“你真烦人!”
林爽嘴皮子动动,不再出声了。
开到一半路,看大小姐终于放下了手,带着点小心翼翼问:“说真的,后面怎么打算?”
等了许久没回音,林爽继续说:“我跟我妈聊过了,反正农场肯定需要人,那你干脆过来好了,咱们都自己人,好商量。有什么你尽管提。都在一块儿,互相好照应。”
方规摇头:“不要。”
“为嘛不要?”林爽问,“你跟我们还有什么讲究客气的吗?”
方规抠着胸前的安全带,语气染上更多的不耐,“不要就是不要。”
再说下去大小姐真生气了,林爽撇撇嘴,换了副口气,“林可晴特批了三千六百元,给大小姐的咨询费,现金,回去了去我屋里拿。”
外面中雨转小雨,车内阴转多云。
方规问:“农场情况怎么样?早上看天气预报还只是35%降水概率。”
“老天爷要是有你这么好哄就好了,”林爽开了个玩笑,“农场还行。”
厂房情况没方规想得那么糟糕——之前改造装空调的时候,把屋顶前几年做的防水破坏了,林爽出发前已经找到渗水点,林雷和两个工人刚补了料,也叫了装修队,等雨停了尽快来检查。
农场整体情况确实还算好。
一进雨季,农科中心就发了防护指南,果园里给果树用铁丝加铁棍做的加固六月以后基本没撤下来过,而且上周刚摘了一茬黄桃。
这会儿林雷带人在清理果园的残枝落果出水口,避免堵塞积水。
四个大棚也扛住了暴雨冲击,葡萄和西红柿基本保全。
受损最厉害的部分在近八亩的会员租赁模块。
临时加盖的塑料膜棚没能承受得了一小时近50毫米的强降雨,眼看上市的青菜被暴雨侵袭得七零八落。虽说大部分是半月一茬的生菜,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雨季,冲坏一茬,就要承担不止一茬的损失。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林可晴处理类似状况的经验相当丰富了,安顿下来先拍一圈视频发给会员,拍摄过程中已无需脚本,熟练地一句一个“家人们”,神态和语气都很平常,例行公事地给各位散装农场主汇报一下突发暴雨的影响,以及后续的补救措施。
林爽反倒唉声叹气,她受不了再过几天就能拿去卖钱的菜被暴雨砸得稀碎,蹲在地里扒拉来扒拉去,拣能抢救一二的,最后拣了三筐扛到地头,想跟林可晴说这些还能卖,见林可晴还在拍视频,生生憋住了。
等林可晴拍完检查视频,林爽刚拿自来水冲洗了两片菜帮,一片塞自己嘴里,一片给林可晴,深沉地说:“妈,得把智慧大棚提上议程了。”
林可晴保存好视频顺手拿碎叶子丢她,“少起瞎心思,咱家用不上。”
林可晴跟方规讲,农技中心那边推荐的技术专家做过演示,内容花里胡哨的没看太明白,只记得技术专家说智慧大棚能够最大程度开发土地使用能力,既可以立体作业,又可以轮作,还可以发展种植反季的“轻奢”蔬果,总而言之,只要用上智慧大棚,真真是一寸土地一寸金。
然而一听价格,林可晴和林雷就歇了心思。
太贵了。
现在用的大棚一平造价55元,当年都是咬着牙上的。林爽奢望的智慧大棚一平造价光材料就要翻20倍,1100-1200元。
一亩地666.7平,一亩大棚算下来何止天价,还不算技术和设备。
农场统共五十来亩地,加上零零散散的副业收入,将将每年小有盈余,即便只升级一小部分,也会是极大的挑战。
农业生产不敢乐观看五年十年后的收益,一场台风一场暴雨,倾家荡产。
而且林可晴很不满林爽的“进取心”,“爽子老想赚钱,想赚大钱,不肯踏踏实实把眼前这块儿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