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外企客户积累,何疏影又开拓了几家互联网公司,半年内新增在册客户数量超过了过去九十年何氏口腔诊所的客户数量总和。
面对何疏影的志得意满,父亲先是貌似不屑一顾的缄默,后讥嘲她仍然踩在老子的肩膀上,医院的生意不还是靠着老子的积累。
对此,何疏影认为父亲只是死守“老克勒”的骄傲,不愿承认她的胜利,不愿承认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改变,“新贵”正在淹没“老钱”。
为上层阶级服务是何氏口腔诞生伊始便拿捏起的“腔调”。
曾祖父是国外进修回来的牙医,专门服务租界的外国领事、教士、董事,后来客户群体扩大到“老克勒”,但也止于老克勒。
一口“精致的牙”向来属于阶级和身份象征,服务对象从一国领事下沉到那些在洋行工作、住在漂亮洋房、开着小汽车的“老克勒”,这已是曾祖父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了。
但时代在变化,时代始终在变化。
何氏口腔并非一直延续至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公有化政策实施,何氏口腔被并入公立单位,直到改革开放,曾祖父才终于拿回“何氏口腔”的招牌,和这座本属于何家的洋房花园。
何疏影在这座洋房花园度过了安稳的童年、少年、青年,一步步见证它所在的区域从私密、静谧、尊贵转向开放、喧嚣、纷杂。
步入中年,她终于成为这座洋房的主人,并终于在洪流末端赶上时代发展。
医院年尾总结时,何疏影踌躇满志。
可她才得意不过几天,疫情来了。
何疏影一直认为如果没有疫情,她和医院不至于一次次陷入窘境。
医院起步便遭遇疫情打击,依靠父亲那几位尊贵的超级vip客人,撑过了疫情之初最艰难的时光。
喘息之后,医院在何疏影的操持下,按照她的设想稳步发展。
何疏影坚持何氏口腔需要改变,改变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然而在一切将要好转时,突如其来的静默击碎了繁华虚景。
今年情况更加恶化,外企大量撤出。
那些有时像朋友一样过来喝杯下午茶的外国客人一个接一个离开申城,回到甚至十年数十年未曾返回过的故乡。
失去这些客人,何氏口腔打不过那些资本浇灌的、诞生之初便迎合大众市场的连锁机构。
何疏影没有坐以待毙,她参加讲座、义诊,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新的渠道。父亲何显之仍是金字招牌,他在业界的口碑和声誉尚存。
她并非在做无用功,四处的活动使新客户陆陆续续进来,然而无法填补老客户离开的缺口。
雪上加霜,父亲昨天打电话通知,不允许她再打着何显之的旗号抛头露面,他的几位老朋友已隐晦表达不满。
那几位老朋友曾在医院最艰难的时期慷慨解囊,某种意义上也是医院的投资人。
如果他们离开,医院只会死得更快。
回顾过去六年……不止六年,从她第一次和父亲争吵,已过去足足十年。这十年间她所做的一切都险而又险地踩在某条边界线上,没有犯过不可饶恕的错误。
一些短暂但耀眼的成功证明她的思路和方向都没错。
可是为什么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转机?
何疏影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名片,名片放在一个不显眼但她早晚能看到的位置。
「信兴达您值得信赖的3d打印服务专家
客户代表方规」
何疏影皱皱眉,秘书怎么又把这张名片放上来了?
何疏影考虑过增设3d打印科室,那些大型连锁口腔医院早就用上了3d打印,她知道有些医学院校甚至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世界变化太快了。
她接到过推销电话,也和一些上门的销售聊过一两次,但昂贵的设备成本和后续的软件服务费令她望而却步。
正当何疏影要把名片丢进垃圾桶时,秘书敲门,“何院长,您预约的客人到了。”
何疏影在繁乱的记忆里搜索了两秒,想起她是答应过谁今天下午两点见面。
她疲惫地点点头。
还没说出“让她来”,一个又黑又瘦的女生从秘书身后跳出来,也喊了一声:“何院长。”
何疏影有一瞬间的空白。
她为什么会约这样一个女生?
对方熟稔甚至亲密地冲秘书眨眨眼,非常自然地抛出一个飞吻,而她那向来不苟言笑的秘书竟也回以有迹可循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