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上门的好处,她不占着,她就傻。
谦让是美德,但是软弱不是。
在祖母将她推出来表达对二叔当家不满的时候,她就站在了两个堂姐的对立面了。
诸淑娴(苟子)但凡退让了,对于两个自以为是、妒忌心重、超记仇,从没有将她放在眼里当对手的堂姐心来说,就是软弱可欺,她们绝对会落井下石、赶尽杀绝。
既然都注定是对手仇人了,还让个屁。
因此,诸淑娴(苟子)在伯爵府内宅,只和祖母站同一阵营,和继二嫂、大堂姐、二堂姐、甚至小堂弟,都或多或少有私怨。
要是二叔能支棱起来,诸淑娴(苟子)还不敢这么狂的,但是……
二叔,嗯,他虽然耳根软,很容易偏听枕边风,但是在枕边风和老祖母之间,二叔从来只听老祖母的。
而在老祖母心里,二叔、小堂弟以及诸淑娴(苟子)同等重要,他们三有矛盾,祖母会偏向有理的那个。
你说大堂姐、二堂姐和继二婶?
别问,问就是,在祖母眼里,这三就是没救的傻货,做什么都是错的。
本来二堂姐作为亲孙女,还不至于混到这种地步的,但是谁让二堂姐被前二嫂亲娘教坏教傻了,对诸家人一点都不信任。
特别是继二嫂利用老祖母娘家侄女的身份使手段带着大闺女嫁进来后,这偏见更是根深蒂固了。
有事从不会找祖母,只会找外公外婆,家丑外扬,让老祖母多次在亲家面前落脸不说,还怎么都掰不回来。
失望多了自然也就不期望了,有诸淑娴(苟子)这个酷似故去大儿子的聪慧大度乖巧识大体的孙女在,老祖母干脆也不当二堂姐是孙女了。
诸淑娴(苟子)肯定,常常感叹她为什么不是男孩子的老祖母是误会了。
聪慧她认,但是她真的是一点都不大度、更一点都不识大体。
她只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诸家血脉,所谓便宜父亲母亲留下的东西,也根本不属于她,才会对祖母那没少试探的,挪用便宜父母库存钱财的行为视而不见的。
要是那真的是她亲生父母留下的,呵呵……
诸淑娴(苟子)肯定会闹得比二堂姐发现继二嫂敢染指亲娘嫁妆时更加夸张狠戾。
只能说是美好的误会吧。
因为这无解、又不能明说的秘密,诸淑娴(苟子)识大体、大度的行为,让老祖母非常感动,疼爱她这个假孙女的程度,一度超过了诸家仅有的硕果、她的命根子大孙子。
一直在谋算死遁的诸淑娴(苟子)从不解释,伯爵府不知不觉地,就有了将她和二堂姐诸淑珍对比的话题。
大堂姐诸淑慧?
没她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