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这临时搭建的诸家族学,还是藏书楼开放,两位老太太的初始目的,都不过是和村里人打好关系,顺便赚点家用补贴而已。
更多的,是真的没想太远。
想了也没用,作为军户,他们即使再富有,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置办私产。
不能买房买地买商铺的,赚再多也有可能保不住,军户允许拥有的私产,只需要一次强行征召的徭役,就可以全都变成别人的,除非户籍彻底改变。
对如今诸家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扎根安稳。
诸家族学会因为村里人一传十,十传百地火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村里人在诸家人的指导下,学会了诸多手艺,像是烧瓦、烧砖、烧木炭的,开始富裕起来的缘故。
当然,这里面诸淑娴(苟子)默写的,曾经诸家人都看不上的杂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诸家人靠着纸上谈兵的经验指导村人弄出来的粗糙成品放在洛京,恐怕乞丐都会嫌弃,但是在琼州这边,相对偏僻,村落间很是封闭的环境里,却都是宝贝。
这些都是手艺,都能成为传家吃饭的手艺!
能不宝贝。
反正,在好几个村里的闺女,靠着从诸家这里学到的刺绣、厨艺赚钱后,诸家的族学和藏书楼就成了领头般的存在。
吸引着附近一带识字且想要学手艺的百姓,带着孩子前来求学,或者是手艺人上门求看典籍。
自然,诸家族学和诸家藏书楼,可不是突然间这么出名的。
谁让琼州成了六皇子的封地,谁让诸淑珍成了六皇子身边第一幕僚呢。
想要大力发展商品商贸的诸淑珍需要大量的手工艺人才。
只在诸家上了一年族学,学了半吊子手艺的学生都被诸淑珍开出的高报酬吸引,本着选不上不亏、选上就赚了念头都去报名了。
结果很喜人。
有着诸家族学不参水教导的学生们,全部通过了考验,获得了高报酬工一份,可不是让乡亲们都羡慕了嘛。
要说诸家族学教导出来的学生们手艺有多好,那就是假的,最多是有点基础,稍微懂行罢了。
但是矮个子里拔高个的,比起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这些再教导一下就能用的人,自然就更有优势。
有诸淑珍宣扬的,招工后续还会陆续有的,诸家族学就这么一下子成了这一带家喻户晓的存在了。
诸家的藏书楼会真正成为琼州一带人人向往而来的存在,是在县令领着一众学子前来参观族学,结果意外在藏书楼发现珍品书籍,带头狂抄后火起来的。
全程,诸淑娴(苟子)除了隔几天在须弥仙界用意识泼墨仙法,快速默写书籍再拿出来外,什么事情都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