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宫。 当郑氏得知朝堂上通过自己代行太后大权后,整个人无比兴奋。 “真是好极了!在这明宫困了四十六年,本宫终于等到这一日了!” 郑氏拿着内阁票拟,眼中满是对权力的欲望。 她在万历十年因姿色出众,受册为淑嫔,在万历皇帝在世时,通过一系列的谋划最终成为贵妃;万历皇帝和大臣之间因为立太子进行国本之争僵持多年,在这背后就有她的手笔。 “恭喜娘娘成功得偿所愿!” 一身劲装的女子缓步出现在仁寿宫中。 “花翎,老妖婆之事,你做的不错,这枚玉佩赏你了。”郑氏说着,取下随身携带的一枚精致的玉佩随手丢给后者。 “卑职多谢娘娘。” 花翎拱手答谢后,缓步上前几步,低声道:“娘娘,王爷来话说朝中以袁可立为主的反对派实力很强,他希望您能以太后之权召开一次朝会,好安插咱们的人,为王爷登基做准备。” “哦?洵儿要本宫如何做法?” “娘娘,王爷请您秘密出宫面谈。” 郑氏点点头:“嗯,也好,如今本宫以有太后之权,在这宫中无惧任何人!” ··· 城南。 在朱常洵经过数个时辰的等待后,终于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多年的母亲。 “孩儿见过母后!”朱常洵看到来人,急忙起身跪在地上。 “洵儿,快起来,快让娘看看。” 郑氏一把将后者扶起,细细的看着福王的脸。 “洵儿,你也老了。”郑氏说着,伸手在福王的脸上轻轻抚过。 “娘,孩儿已是不惑之年,再不老岂不成妖怪了。” “娘,快坐下。” 朱常洵扶着后者坐在堂屋的主位上。 “娘,孩儿给您介绍,这位就是南京徐国公,如今朝中能有现在局势,全靠国公出力。” “臣徐弘基见过太妃娘娘。” 郑氏打眼看着徐弘基,开口道:“国公免礼,此次你若能助我儿登上大位,以后大明的半壁江山就有你一份功劳,本宫可保你徐家昌盛不断。” 徐弘基闻言赶忙拱手行礼:“多谢娘娘厚爱,臣必定全力为之。” 郑氏点头道:“你们叫本宫来所为何事?” “母后,眼下朝中虽然勉强通过了您代行太后之权的票拟,但是朝中反对的声音很大,而且他们实力很强。 我和徐国公商议后,觉得有必要以您的名义召开一次朝会,我们会借机在关键位置上用自己人取代袁可立一派。” 朱常洵说完后,徐弘基接着开口。 “娘娘,眼下皇帝虽未咽气,但和死人已无区别,他上位一年来还是提拔了不少干臣,殿下若想顺利登基,就必须把京城牢牢的握在手中,只有如此才可保万无一失。” 郑氏听着二人的劝告,沉思片刻后道:“洵儿,袁可立和孙承宗带着内阁干的不错,收拾袁、孙二人的事由母后来,等你继位后,若是还想用他们,可施下皇恩,他们也好尽心办差。” 郑氏说完后,满是慈爱的看着福王继续道:“娘今年六十多了,已经是老婆子,没几年活头了,等你御极天下后,一定要坐稳江山,娘在地下见了你父皇,也算有个交代。” 朱常洵听到这话,顿时眼角湿润起来。 ··· 第二日,随着郑太妃开朝会的谕旨下达。 文武百官早早的就来到皇极殿中。 不多时,郑氏迈步出现在皇极殿上,她俯身坐在龙椅左侧。 皇明祖训有定,龙椅只有皇帝一人才可落座,其余者,不论何人一律不许僭越,即便她现在归为太妃,也没有资格坐上龙椅。 在接受完百官的恭贺后,郑氏目光扫过朝堂。 “袁阁老和孙阁老怎么没来?” 王承恩在一旁回话道:“回娘娘的话,二位阁老身子不舒服,告假在家。” 郑氏目光闪过一道精芒,她正愁没理由呢,二人就给自己一个机会! “袁可立、孙承宗身为内阁首辅和次辅,无故误朝,责令二人在家闭门思过一月。” 郑氏说完后,周顺昌快速出列。 “太妃娘娘,臣启奏! 眼下陛下病重,新君未立,城中盗匪猖獗,民心不稳,臣请命出任五城兵马司指挥使,以稳民心!” 郑氏看着周顺昌,直接答应下来。 “太妃娘娘,臣启奏! 自蓟镇大战后,京畿地区多有流民,兵部下辖二十一卫漠视百姓失家离散,以致民间混乱,臣请命出任兵部侍郎严管二十一卫,以保京畿无乱。” 说话的是郑炘,他是郑太妃的亲侄儿,接替其父郑国泰都指挥的虚职在朝中任职。 “准!” “太妃娘娘,臣启奏!” ··· 一整个朝会,从开始到结束,不断有人上书请命担任京中要职,郑氏全部准许。 当福王得知情况后,心脏砰砰直跳。 眼下支持他的朝臣已经在内阁、兵部、吏部、督察院等关键衙门,全方位站稳脚步。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弘基则皱眉沉默下来。 “徐国公,咱们的人已经在朝中占领关键性职务,你怎么不说话?” 徐弘基摇头道:“殿下,你不觉得此事有些过于顺利吗?我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 朱常洵疑惑道:“徐公,有何不对的?” “太顺了!不管是袁可立、孙承宗二人麾下的帝党,还是魏忠贤以前的阉党,没有一人在朝堂上反对,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甚至连执掌司礼监的王承恩都没反对,这其中一定有诈!只不过我还没想到背后的由头。” 朱常洵在听到徐弘基的话后,眉头忍不住跳动数下。 他被这么一提醒,也察觉过来,如果说外朝没人反对还能说得过去,可是内朝竟然也没有丝毫动静! 这一幕显得极为诡异! “殿下,这样吧,不管他们在背后搞什么,咱们姑且不去管,各做各的! 我现在就给南京去信,即刻调集江南之兵入京,即便他们有什么动静,咱们有兵马在手,也不惧他们,同时给太妃娘娘传信,不等皇帝咽气了,把您的登基大典提前办了! 只要生米煮成熟饭,那些人一旦搞幺蛾子,届时他们就是反贼!” 朱常洵目光闪烁片刻后,下定了决心。 “好,就这么办!事已至此,本王豁出去了!” ··· 延庆城中。 朱由检正喝着茶水听着李若琏的汇报。 “陛下,刘太妃虽然被王中官派人救下,但是受了风寒,这几日都未下床,不过看其精神状态,目前没有大问题。 郑太妃代行太后之权后,召开了一次朝会,把京中许多关键职务安插了许多人。” “嗯,东林党的人多吗。”朱由检低头看着明报,询问一声。 “回陛下的话,没有东林党的人,目前已经上任的,大多是山东、湖广两省出身的官员为主,还有就是郑太妃的外戚人员。” “江南那边呢?最近有什么动作?” 李若琏赶忙翻动册子,接着回话道:“陛下,南直隶,江浙两省的当地卫所兵被南京都督府暗中调集,南直隶卫所兵在庐州府汇聚,浙江卫所兵在徽州府汇聚,江西卫所兵则在安庆府汇聚; 负责统领之人是魏国公亲子徐文爵,根据暗卫传回的情报,南京城中的原六部,五军都督府,操江衙门等官员全部都涉及其中; 为大军提供钱粮的,分别是徽商商会,江南商会,浙商商会,还有福建商会。” 李若琏说完后,神情严肃的等待皇帝进一步指示。 等了许久,只看到朱由检边看报,边喝茶,似乎对京中之事丝毫不担心。 “陛下,您···” “怎么了?还有事?”朱由检微微抬头看向李若琏。 后者满是纠结的挠挠头,憋了半响还是开口问道:“陛下,那些反贼已经都跳出来了,您为何···” 朱由检闻言把手中的明报放下。 “呵呵,急什么?朕已经命大军秘密行进包围京城,大军调动需要时间,等各部抵达指定位置后,咱们再出发回京也不迟。”喜欢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