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他并不知晓,慕容部已彻底溃败,虽未全族覆灭,但也所剩无几。 连同老弱妇孺在内,不足两万人,仓皇逃往漠北王庭。 阴山方向,文丑巧妙利用地形,成功阻击了拓跋部十六万大军。 当然,文丑是在以空间换时间。 此时,拓跋部大军虽已越过阴山,但前方三百余里便是河套平原。 一旦进入平原,背后再无屏障可守,到时并州将岌岌可危。 相较之下,白狼山的徐晃部处境最佳。 宇文部十五万大军被徐晃牢牢堵在白狼山外,寸步难进。 不仅如此,徐晃还利用地形设伏,重创宇文部,使其损失两万余人。 此役后,宇文部攻势愈发谨慎,生怕再次遭遇埋伏。 五万兵力抵御十五万敌军,还能略占优势,足见徐晃的统帅才能极为出众。 京城,皇宫,勤政殿内。 “臣郭嘉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刘煜轻轻点头,随即转向郭嘉问道:“奉孝,前方战事进展如何?” 大军出塞已有月余,刘煜始终密切关注着战局。 “陛下,昨日传来捷报,定国公已率军攻占鲜卑慕容部的牧场,慕容部仅剩不足两万残众,包括老幼妇孺,向北溃逃至荒漠。” 郭嘉沉稳禀报。 “子龙果然不负朕望。” 刘煜听罢,嘴角含笑。 “此役伤亡几何?” 他继续追问。 “据定国公所报,我方阵亡五千余人,伤者六万有余……” 郭嘉详述道。 幸赖工部研制的精良铠甲,否则伤亡比例恐更惨烈。 “阴山、白狼山及大青山三路战况如何?” 刘煜再度垂询。 “回陛下,白狼山方向,河阳侯率五万精锐,成功阻击宇文部十五万敌军,渐居优势; 大青山一线,乞伏部停滞于百里之外,再难推进,因其地势愈发不利于其行动。 半月之前,阴山方面拓跋部尚被拒于关外,如今却已挥师入内,距河套平原仅两百余里,形势严峻。” 郭嘉神情略显沉重。 三条战线中,阴山一路最为凶险。 好在河套之地距腹地较远,即便有所变故,影响亦有限。 “伤亡状况如何?” 刘煜追问。 徐晃的表现令刘煜未感意外。 以徐晃之才,虽兵力较少,但抵御宇文部绰绰有余。 麴义虽不及徐晃,但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尽管失去部分土地,好歹保住了大青山防线。 文丑未能达到刘煜的期望,尽管给他机会,但他显然缺乏 领兵作战的能力。 文丑或许适合冲锋陷阵,但在统领大军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河阳侯所部损失五千余人,西平侯所部伤亡过万,安平侯所部损失最为惨重,达两万以上。” 郭嘉神色凝重地说道。 若论战斗力,定国公赵云麾下的军队,能以一敌百;徐晃所率之军,五比一的伤亡比堪称汉人抵御胡人的典范;麴义那边的部队,三比一或四比一的伤亡比例虽算不上优秀,但也尚可接受。 唯独文丑的部队,伤亡比不足二比一,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除装备因素外,指挥者的能力至关重要。 “传令文丑,命其坚守河套。” 刘煜语气严肃地下令。 “臣领旨。” 郭嘉恭敬地回应。 “启奏陛下,工部尚书求见。” 殿外侍卫的声音随即响起。 “宣。” 刘煜点头示意。 “诺。” 片刻后,工部尚书欧兴步入勤政殿,行大礼 。 “免礼,平身。” 刘煜微笑着说道。 “启奏陛下,工部已成功研制出陛下提及的步人甲。” 欧兴满面春风地汇报。 “哦?” 刘煜闻言,目光焕发出喜悦之色。 “不知是否已经制成?” 步人甲乃铠甲之巅,即使在弱宋时期,因无战马,便以步人甲对抗辽、金及蒙古骑兵。 更有传闻称,岳家军之所以战无不胜,亦与此甲有关。 相较西方的板甲,步人甲更为精妙。 后者不过是一块厚重铁板,看似坚固,实则面对钝器攻击便会溃败。 而步人甲层层叠叠的甲片,则能有效抵御钝器冲击,刀刃划过亦安然无恙。 关于弓箭,更是不在话下,连箭矢都无法穿透。 身披步人甲的步兵,在对抗骑兵时毫不逊色,单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步人甲的卓越。 遗憾的是,步人甲成本过高,且过于沉重,非精锐士兵难以驾驭。 “步人甲样品已完成,就在殿外。” 欧兴禀报道。 “走,去看看。” 欧兴说完,转向郭嘉道:“奉孝,随朕一同前往。” “遵旨,陛下。” 来到殿外,刘煜见到了由工部制作的步人甲。 其外观与刘煜心中的想象大致相符,但在细节上,工部进行了改进。 刘煜命令工部不必顾虑成本问题。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这副铠甲的防护力堪称顶级,但相应地,成本也极高。 “很好,很好……” 刘煜轻抚铠甲,面露喜色,随后望向欧兴,问道:“步人甲的成本是多少?” “回禀陛下,一副步人甲的成本约为十五金。” 欧兴苦笑道。 以现代货币换算,一金等于十万,十五金即是一百五十万。 “多久能打造一副?” 刘煜微微点头,问欧兴。 “回禀陛下,步人甲的生产工艺已臻完善,若有足够资金,每月可生产一万副。” 欧兴认真回答。 步人甲问世后,制作虽不再艰难,但一万副铠甲总价值十五万金,这无疑是个巨额数字。 “传户部尚书前来。” 刘煜思索片刻后吩咐。 “遵命。” 不久,户部尚书孟建赶到。 “臣孟建,参见陛下。” 孟建向刘煜行礼。 “去年户部收入几何?” 刘煜向孟建问道。 "启禀陛下,去年户部总收入达八十九万金,主要来源为教坊司。 "孟建向刘煜汇报。 教坊司虽是敛财重地,但去年仅贡献了少量盈余。 "国库现有多少金?"刘煜听后追问。 "目前国库存金一百三十六万。 " 至于绢布等物,刘煜已不再将其作为货币使用,故国库只储金不存货。 即便国库有百五十万金,全花掉也难以购足十万套步人甲。 "来人,宣周仓觐见。 "刘煜沉思片刻后下令。 "臣周仓叩见陛下。 "周仓入殿后躬身行礼。 "朕问你,少府现库存多少金?"刘煜询问。 "回陛下,少府库存共三百八十万金。 "周仓毫不迟疑地答道。 他对少府账目了如指掌。 "竟有如此多?"刘煜惊讶不已。 他原打算若周仓称少府亦匮乏,便启用昆仑镜中的金山。 "陛下,昨日我已让人将少府账目呈上。 "周仓补充道。 朝廷奏折需经内阁筛选方能送达,但少府直属皇室,奏折可直达御前。 经周仓提醒,刘煜忆起此事。 不过因昆仑镜中金山银山的存在,他对金钱数额并不在意。 因此从未仔细核查少府收支。 "我记得少府年收入仅三十万金,怎积攒至此数?"刘煜疑惑。 至于账目,日后有空自当查看。 "回陛下,三个月前首批税金入账少府,总计二百六十万金……"周仓汇报。 商税早已施行,成效初显。 为征收商税,少府特设税务司,仅前三个月便收得二百六十万金,日后定会递增。 周仓解释后,刘煜意识到一年商税或达千万金,且随辖地扩展,税收亦将水涨船高。 “自今日起,少府增设军器监。” 刘煜思忖片刻,向周仓下令。 “诺,臣领旨。” 周仓应声领命,他向来只听命行事,从不质疑缘由。 “今后,工部专注军械研发,铸造之事移交军器监。” 刘煜转向欧兴补充道。 若经费由户部承担,军械生产本归工部,但现经费出自少府,自然该交由其负责。 “诺,臣遵旨。” 欧兴点头遵命,纵使身为工部尚书,也无从反对。 而户部尚书孟建虽对商税垂涎,却无力夺权。 前任户部尚书已将此权限转交少府,即便孟建继任,也无可奈何。 “对了,朕交付工部的火车一事进展如何?何时铺设?” 刘煜继续询问。 登基后,他将火车与轨道交予工部,命其勘测地形以选定铺设地点。 “回禀陛下,工部已有眉目。” 欧兴取出图纸呈上,“近月来,我们全力以赴研究火车与轨道。 虽有直道可加快往来,但火车速度更胜一筹,预计能达到一个时辰行进一千四百里。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在古代已是极快。” 刘煜展开图纸仔细查看,边问欧兴:“这些地点,工部已全部勘测过?”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 欧兴答道。 为完成这项测绘任务,工部从禁卫军调配了一千匹战马,耗时整整一个月才确定铺设方案。 “预计多久能完成铁路铺设?” 刘煜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欧兴。 “不到一年即可完工。” 欧兴沉思片刻后回答。 刘煜略作点头,“既然这样,即刻动工。” 他接着嘱咐:“铁路两旁需设围墙,沿线卫所要派兵巡查,此事交由军机处负责。” 说完,他转向郭嘉。 “遵旨,陛下。” 郭嘉躬身领命。 “至于车站建设……” 刘煜稍作停顿,“由户部执行,火车票销售亦归户部管理。” 户部尚书孟建听罢,面露喜色,“谢陛下信任。” 刘煜凝视着孟建,语气严肃:“铁路交给你部,但关于商税,莫再抱希望。 少府现有商税已足敷用,不必再占国库资源。” “臣明白了。” 孟建连忙应承。 刘煜补充道:“少府虽不可或缺,但权力不可过于集中。 若无制约,恐生内乱,这也是为何汉以后少府逐渐式微的原因之一。” “臣谨记。” 刘煜虽不担忧少府威胁皇权,但对少府内的一些问题亦心中有数。 世间官员,鲜有不贪者。 然贪亦需有度,且在贪之同时须为百姓谋事。 若一味阿谀奉承、图谋私利,必将招致灭顶之灾,轻则满门抄斩,重则株连九族。 正如俗语所言,“官不聊生” 总强过“民不聊生” ,即便官场困顿,仍不乏众人争先恐后欲入仕途。喜欢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