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边回来的人又带来隐隐波动的消息。黛玉挂心林言,更怕那不详的谶语。
揽辔,是死是生,她还没能揭开这份迷因。
可现今也不能叫她枯坐解谜——这些日子,淮安王妃仍时常邀她到王府里去。只是与从前温和的看顾不同,这样的时候,她却带了全然的提点之心。
黛玉知道,王妃定然看出佛奴的心思,不然不会这样仔细周全地与她指点当今。
这也是一份好处,映照在凡人身上的话语总要在凡间才能理清头绪。
可黛玉有时听着王妃说话,却总是禁不住望见那白瓷样的脸庞上也嵌着一双漆黑的眼睛。只是她本就肤白,那眼睛黑得便显得很合理。
林言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太少,他并不全然知晓母子间相对该是怎样的心情。但黛玉早慧,天公不仁,虽只舍与她六年光景,她仍然能了解一位母亲的心。
在黛玉面前,林言极少隐瞒心绪。因此黛玉知道他与王妃更像是合谋者的情谊。可是这些时候他去北地,又南下,讨茶方备暖衣,王妃又像极了一位失而复得的母亲。
她矛盾亦不解,但在这一刻,恰是王妃过分的不掺杂私欲,才叫黛玉意识到无论是她还是佛奴,在这世上徘徊二十年后,留下的依旧只是他们自己。
这似乎应当高兴,看似离去的人依旧与她最亲近。可这一刻念头落地,黛玉感受到的唯有伤心。
她便是要将佛奴的一份也一并疼过去。
好吧,等他回来,等他平安回来——
黛玉在心里默默念着,只道纵然仙家定了命数,世间也还流传着人定胜天的传奇。
天翁这时不作聋,不知是否对这一份念头一笑而过,催促雷公往凡间降下一道惊雷震慑。
但不知这一道惊雷是否劈开人间腐木,林言却终于知晓前些日子里那些人隐约胆战的原因。
一夜之间,甄家获罪,累世之家转眼间四分五裂。
第112章
漫谈心何人渡苦
“可是姨母身子不舒坦?”宝钗动作一顿,与那婆子笑道:“每日辛苦劳神,这会乏了,实在也该好好歇歇。”
“我的好姑娘诶——”这婆子眼睛过大,像是乡里庙中草草塑造的跟随小侍。有心做个精明干练的扮相,但心中懒怠,看去反而不精神。她还不如眼睛小点,得几分老鼠样的精明。也好过这会故作谨慎,更叫人看出她存心卖弄自己有多么灵通的消息。
宝钗在荣国府日久,对这里丫鬟婆子的性子门清。但这会不动声色,只道:“这几日少见你到这边来,莺儿上回还说心里惦记。”
“姑娘您不嫌弃,下回还上您那儿讨茶吃。”婆子‘哼哼嗤嗤’笑起来,旋即将声音压得更低。
“是宁府那边奶奶身边的丫头说的——甄家落了罪,这会已经抄没家私,要押进京治罪来了。”
“原是如此,既然有旁的客,那这会到上房去实在是添忙乱了。”宝钗有意不接那婆子的话,那婆子果然禁不住激将,急急道:“姑娘还不知道呢,是甄家的几个婆妇过来,急里急慌的,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无关什么,想来都是担心。”宝钗将此事存在心里,又笑道:“劳你提早告诉我,不然我凑到跟前只怕还惹烦厌。你原先也时常各处交好,到我院里,想来即便我不在,你也能自己领茶去。”
“怨不得都说宝姑娘为人和气大方——”婆子听到这里,更是喜笑颜开,连连赞道:“不知将来落到哪府里得您的福气。”
宝钗原没什么,听到后面一句却不禁一僵硬。又与婆子闲懒说上几句,方折返回自己房里。
“你往林府里去,只说这几日得闲,又要去扰林妹妹清净。”
莺儿不敢不应,可多看几眼宝钗,还是忍不住道:“姑娘,现今在贾府里——”
“随他们说去。”宝钗背对着,只将眼睛钉在那晦暗的紫的幕帘上。她已然厌倦了这样的色彩,更悲哀妈妈每年换相同的料子,再听人家说‘不张扬’的单薄称赞。她们家住在这里已经几年年,听着传着各位姑娘可能的婚配,她却是空做了吊起的衣衫。
妈妈盼望亲上加亲,哥哥还要荣府救急。那贾宝玉闹着说只情愿林妹妹,府里人也自觉见过探花的女儿,状元的姐姐——更希望借此攀扯恐怕要做王爷的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