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世间缘只道寻常
秦家的老太爷故去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光景,可即便他能活得久一些,倒也不见得能够振起如今的光荣。
他也是将军,只是那会还不能因为缀一个秦字而显得威武。秦家固然能称一句世代的官宦之家,但到底不似荣国府富贵显赫,也不如陈家茂盛清贵。
现今的秦将军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他的大女儿也是那时候进到宫中为妃。秦向涛对大姐姐并没有什么记忆,他只听大哥或母亲说起,知道她从来体恤亲长,爱护兄弟。又格外贤淑知礼,因此得了帝王的欣赏。
他的妹妹便更小,生下来就作了秦府的独女。
秦老太君为了亡夫冥寿操心,这一段日子便睡得不大安稳。已经懂事的妹妹长久伴在老祖母身侧,而秦向涛也是现今秦家子辈中唯一的闲人。
——他与林言不同,林言归了王府,宗室子弟自有他自己晋升的标准。而秦向涛在这时落了清闲,他还没有觐见笔下的荣幸,但倒也不全是资历尚浅的缘故。
秦将军和秦大公子都晓得他的性格,自他口中得了消息,旁的再不肯与他多说。
是怕折损他心气,也怕他捱不过去与林言说。
桌上的钟咕咕唧唧响着,秦老太太搂着小孙女,叫秦向涛多说说外面的新鲜事。她是在早年丧夫后带着两个儿子长大,如今长子有望,昔年的辛苦一时做不得数——可她自觉若大张旗鼓地享受儿孙福却好像背着亡夫犯错,于是此间一切富贵皆归咎为儿孙孝顺太过。
她不大理会外事,只一心在内宅中受用迟来的安稳。这样提起来的话题像是埋进白粥里的配菜,等捞起来再想入口已经冷透了。
“这些天怎么没听你提起那位王府的大公子?”老太太并不晓得两家现今的境况,却还记挂着林言有了王爷与王妃的生身父母,更知道他至今未有婚配,一时将孙女搂得更紧些。
“近来忙,他见不着人,我也不怎么得空。”
“哼——”小儿子大孙子,这在秦府里却是调了个。给秦老太太挣来如今尊荣的是长子,长久伴在身边的是小孙子。老太太虽不满秦向涛这样回答,但这一声里全没有责备的意思。
“你也该帮衬着......”她嘟囔一声,并不忍心放过这样的‘近水楼台’。
秦向涛不吭声听着,鞋跟一下一下敲着炕沿而没有发出声音——秦老太太没有留意孙子的动作,只有她怀里的秦二姑娘低头看了一眼。
帮衬什么,秦向涛心里清楚。左不过是小妹这几年年纪更大些,林言又没有个成婚的风声,这才叫人重复搁在心里惦念。可说来也是的,他自己现也议亲事,怎么林言还没个声响呢?
他又不是没有心仪的人,这样拖延着,无论哪家的姑娘都该嫁了......
秦向涛垂着头,可地毯花纹攀缠着,竟在一刻缓神中围绕作林言的脸。
那会他们三个正互相调侃,林言说
‘那只当我没福气吧’。
那会这样低微,现在看来,他才不是那般不争不抢的世外神仙。
秦向涛忿忿着,但不觉又不屑起来——好像找出一样林言的错处,就显得自己没那么难堪。
秦老太爷若是活到现在,也是和斐先生不相上下的年纪。只是两人活着的时候境况截然相反,到了
今年寿宴上也是一个冥途一个阳间。
斐自山并不喜欢做寿,他总说没有那么多人够资格登上他的门槛。又对应付宾朋很不热心,总是要早早退开。
因此斐家从前多是小宴,只有整寿时候才顶着老太爷的脾气稍微规整一些。
但今年的情形有些不对,早在两个月前,斐自山就嘱咐儿子今年要大办。
斐茂觉得奇怪,但他太习惯听从父亲的吩咐,于是也只是原模原样把话传给夫人知晓。斐夫人松一口气——他们这一位老太爷担着太显眼的名声,小小办寿反而为难。
正好黛玉近来都被留在斐府上,斐夫人操心她将来恐怕到王府中去,由是更仔细伴着她整理这些——这都是母亲该言传身教给女儿,只可惜林夫人早逝,没来得及多知会女儿一些。
斐夫人跟黛玉嘱托着寿宴的事,又心酸她竟没法子为生身父母多操持。
只是更叫她担心的还是淮安王府——王妃固然看去是喜欢黛玉,但对别家姑娘的喜欢和对儿媳的喜欢总是不同。言儿是失而复得的长子,王妃只怕怎么疼爱都不够,对他的妻子怕是要多挑剔些。
斐夫人不愿赌咒几十年后的林言是多么体贴的夫君,也不愿借调将来的幸福,只宁可现在自己多跟黛玉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