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包袱在胡同里狂奔,身后隐约有脚步声追赶。拐过三个弯后,我闪进一家24小时便利店,从后门溜出去,跳上一辆夜班公交车。 车厢里空荡荡的,只有个穿旗袍的年轻女人坐在后排。她约莫二十五六岁,瓜子脸,柳叶眉,手腕上戴着一对翡翠镯子,正低头翻看一本旧书。 我故意坐得离她远远的,把包袱紧紧搂在怀里。 车子开过两站,那女人突然起身,径直坐到我旁边,轻声道:"吴先生,沈先生让我来接您。" 我浑身一紧:"什么沈先生?你认错人了。" 她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正是老邻居用来做信物的那枚"乾隆通宝"。 "沈先生说,您见到这个就会明白。" 我稍稍放松,但仍警惕:"老邻居呢?" "王老师和我父亲正在周家老宅。"她压低声音,"周老板上钩了,但情况有变,需要秘录和瓷盘。" 我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带路吧。" 我们在鼓楼附近下车,七拐八绕来到一座四合院前。女人轻轻叩门,三长两短。 门开了条缝,露出老张那张大脸:"小吴!快进来!" 院内灯火通明,老邻居和沈先生正围着一张八仙桌研究什么。桌上摊着一张发黄的老地图,旁边放着那个秘色瓷盘的仿品。 "来了?"老邻居头也不抬,"东西带了吗?" 我把包袱递过去:"到底怎么回事?" 沈先生接过包袱,取出秘录翻到最后一页,又拿出真品瓷盘对照着看,突然激动地说:"果然在这里!" 他指着盘底一个极小的刻痕:"这是家父留下的标记,指向周家藏宝的地窖!" 老张凑过来:"啥地窖?" 老邻居这才解释:三十年前,周沈两家争夺一批秘色瓷和寄名窑秘方。周老板设计害死沈三爷,抢走了大部分珍宝,但最关键的一件——刻有藏宝图的秘色瓷盘——被沈三爷提前调包。 "周家这些年一直在找这个盘子。"老邻居冷笑,"却不知它一直在沈家后人手里。" 沈小姐补充道:"父亲故意放出消息,用仿品引周家人去店里,就是为了调虎离山。" 我恍然大悟:"所以现在周家老宅没人?" "不,周老板还在。"老邻居眼中闪过一丝锋芒,"但他以为我们中计了。" 沈先生摊开地图:"根据盘底标记,地窖入口在周家祠堂的供桌下。" 老张摩拳擦掌:"那还等什么?赶紧去啊!" 老邻居却摇头:"周老板不是傻子,肯定有埋伏。" 他看向沈小姐:"青瓷,你那边准备好了吗?" 沈青瓷点头:"周家的管家是我的人,随时可以行动。" 当夜子时,万籁俱寂,明月高悬,我们按照计划分头行动。沈先生父女身着一袭素色长衫,步伐轻盈地从正门走向周家老宅,宛如两位访客前来拜访。而我则与老邻居、老张三人如鬼魅般穿梭于黑暗之中,悄然来到了周家老宅的后墙。 周家老宅占地广阔,足足有三亩之多,四周环绕着高耸的围墙,将其与外界隔绝开来。这座老宅黑瓦白墙,透露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显然是典型的北方大院风格。 我们小心翼翼地顺着墙边的水管攀爬而上,动作迅速而敏捷,仿佛久经训练的盗贼。终于,我们登上了西厢房的屋顶,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整个周家老宅。 借着皎洁的月光,我可以清晰地看到祠堂里灯火通明,宛如白昼。周老板正背对门口,笔直地站在供桌前,他的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模糊,让人难以看清他的真实面容。 "不对劲。"老邻居低声道,"太安静了。" 果然,我们刚落地,四周突然亮起刺眼的灯光! "恭候多时了。"周老板转过身,五十多岁,圆脸小眼,手里盘着两个铁核桃,"王老哥,三十年不见,你还是这么爱管闲事。" 十几个保镖从暗处涌出,将我们团团围住。 老邻居面不改色:"周老板,为了一本秘录,至于这么大阵仗?" 周老板冷笑:"秘录?那算什么!我要的是沈三爷藏的那批秘色瓷!" 他猛地掀开供桌上的红布,下面赫然是三个被绑着的人——沈先生、沈青瓷,还有一个白发老者! "爷爷!"沈青瓷失声喊道。 周老板用匕首抵住老者咽喉:"沈老头,没想到吧?三十年前你装死逃过一劫,今天可没这么幸运了!" 老邻居突然笑了:"周老板,你确定抓对人了?" 话音未落,"沈青瓷"猛地挣脱绳索,一个扫堂腿放倒两个保镖,从腰间抽出一把软剑! 与此同时,那个"白发老者"也直起腰,扯下人皮面具——竟是刘建军! "警察!所有人不许动!" 院外突然警笛大作,数十名警察破门而入。周老板脸色大变,转身就要跑,却被老张一个飞扑按在地上!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跑你大爷!"老张抡起拳头就是一下,周老板的鼻血顿时喷了出来。 混乱中,真正的沈青瓷从房梁上一跃而下,手里捧着个锦盒:"父亲,找到了!" 沈先生激动地打开盒子,里面是六件精美的秘色瓷器,每一件底部都刻着"咸通年制"! 老邻居拿起其中一件,对着灯光细看,突然用手在底部一按——"咔嗒"一声,瓷盘竟然分开,露出里面一张薄如蝉翼的金箔! "这才是真正的秘方。"老邻居长舒一口气,"秘色瓷的最后秘密。" 原来当年沈三爷早已破解秘色瓷工艺,但为防止周家抢夺,将配方藏在仿制品中。而周老板穷尽三十年,却一直在找根本不存在的"宝藏"。 一个月后,沈家将秘色瓷和配方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周老板因涉嫌谋杀、走私文物等多项罪名被判无期。 聚宝斋名声大噪,每天来听故事的客人络绎不绝。老张最近迷上了仿制秘色瓷,整天在后院鼓捣窑炉;老邻居则开始整理《寄名窑工秘录》,准备出版成书。 至于我?我正在后院清点新收的一批铜钱,忽然听见风铃响动。抬头一看,沈青瓷一袭青衣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锦盒。 "吴先生,"她嫣然一笑,"父亲让我送来这个。" 盒子里是个青瓷小盏,釉色如雨过天青,底部刻着两个小字:"聚宝"。喜欢京城寻宝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京城寻宝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