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轱辘杆子 > 第177章 新芽

第177章 新芽(1 / 1)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草叶上,李青已经站在智能温室的监控室里,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快速滑动。从澳洲回来后的第三天,合作社迎来了春季播种的关键期。屏幕上的数据流像一条条小溪,汇聚成青山村农业生产的完整图谱。 "李社长,西区的水稻秧苗出现轻微黄化。"年轻的农技员小跑进来报告,平板电脑上显示着实时监测图像。 李青放大图片查看叶脉纹路:"是缺锌症状,让无人机喷洒0.3%的硫酸锌溶液。"她顿了顿,"去请教一下王总,他处理过类似情况。" 农技员面露难色:"王总他......" "在七叔公的老槐树下,我知道。"李青的目光柔和下来,"带上热茶去,他早上吃药胃会不舒服。" 七叔公去世后,王轱辘养成了每天早上去老槐树下坐一会的习惯。他总说那里能听到七叔公唠叨的声音,虽然大家都觉得这只是老人的固执。电动轮椅碾过田埂的声音成了清晨固定的背景音,村里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主动让路,喊一声"王爷爷好"。 老槐树下,王轱辘正对着平板电脑皱眉。屏幕上是梨生发来的澳洲牧场照片,Emily挺着大肚子站在新建的智能温室前,身后是郁郁葱葱的牧草。 "王总!"农技员小跑过来,恭敬地递上保温杯,"李社长让我来请教秧苗黄化的问题。" 王轱辘眯着眼看了会儿图片,手指在叶片上点了点:"不是缺锌,是低温引起的生理性黄化。"他调出天气记录,"前天下霜了,温室保温系统没跟上。" 农技员恍然大悟,赶紧记录。王轱辘啜了口热茶,突然指向远处:"看见那片试验田没?二十年前我和七叔公在那儿种出第一茬反季节黄瓜。" 年轻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那里现在是一片现代化的玻璃温室,阳光在特制玻璃上折射出七彩光晕。 "那时候哪有这些高科技。"王轱辘拍了拍轮椅扶手,"全靠七叔公的土办法,稻草帘子加煤炉子,半夜还得起来添火。" 回到合作社主楼,李青正在主持春季生产会议。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除了合作社的骨干,还有三个新试点村的代表。大屏幕上的数据图表不断更新,显示着各地块的实时情况。 "根据气象预报,下周可能有倒春寒。"李青指着一条曲线,"所有温室启动二级保温预案,新播种地块覆盖防寒膜。" 菌生举手发言:"智能控制系统已经更新了温湿度算法,可以提前六小时预警。"他穿着笔挺的衬衫,腕上的幸运绳换成了精致的金属手链,是梨叶从澳洲寄回来的。 梨叶的影像出现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她正在省城参加农业科技论坛。"好消息!"影像中的少女兴奋地说,"我们的智能灌溉系统获得了国家专利,已经有二十多个省份来洽谈合作!" 掌声中,李青注意到沈雅琴悄悄抹了抹眼角。二十年前那个躲在母亲身后的小女孩,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会议结束后,李青独自走向试验田。春风拂过新绿的麦苗,掀起层层波浪。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国际学校的学生正在上户外实践课。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有些父母就在合作社工作,有些是慕名而来的留学生。 "李社长!"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金发扎成两个小辫子,用生硬的中文说,"我的向日葵发芽了!" 李青蹲下身,看着小女孩手中的花盆里那株嫩绿的幼苗:"很棒,记得每天记录生长情况。" 女孩兴奋地点头:"我要把数据发给澳洲的笔友,他们那儿现在是秋天!" 站起身时,李青看见王轱辘的轮椅停在田埂上,正和几位老农讨论着什么。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像是撒了一层银粉。他的左腿伸直搁在踏板上,那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如今已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午餐时间,合作社食堂热闹非凡。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排队打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欢声笑语。李青端着餐盘坐到沈雅琴对面,发现母亲正在看梨生的视频。 "Emily住院了,可能要提前生产。"沈雅琴把平板转向李青,"双胞胎果然不省心。" 画面里,梨生穿着无菌服站在病床旁,Emily笑着比了个胜利手势。背景音里能听到监测仪器规律的"滴滴"声。 "让他们随时联系。"李青夹了一筷子清炒时蔬,"对了,爸呢?" 沈雅琴指了指窗外:"在实验室捣鼓他的新发明,说是要给重孙子一个惊喜。" 实验室里,李建国正对着一台微型设备皱眉。那是一套缩小版的智能温室系统,只有书桌大小,却包含了所有的核心功能。 "外公,这个传感器位置不对。"菌生调试着电路,手指灵活得像在弹钢琴,"要再往左偏五度。" 李建国推了推老花镜:"你小子眼睛真毒。"他小心地移动元件,"这可是我给重孙子准备的生日礼物,得做到完美。"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梨生哥说等孩子满月就带回来。"菌生接好最后一条线路,"到时候合作社肯定要热闹了。" 下午的巡视途中,李青遇到了七叔公的老邻居张婶。老人挎着竹篮,里面装着刚挖的野菜。 "李社长,尝尝这个。"张婶递过一把嫩绿的荠菜,"七叔公生前最爱吃这个馅的饺子。" 李青接过野菜,指尖沾上泥土的芬芳:"您最近身体怎么样?" "硬朗着呢!"张婶拍拍胸脯,"七叔公走前交代我盯着他的试验田,我可不能偷懒。" 路过七叔公生前打理的试验田时,李青停下脚步。地里新一茬的麦苗长得格外好,绿油油的一片。田埂上立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七叔公的抗旱小麦——第三代"。 傍晚时分,合作社的广播响起轻柔的音乐,这是下班的信号。但很多人依然在岗位上忙碌,春季生产不容半点松懈。李青检查完最后一个温室,回到办公室时天已经黑了。 推开门,她意外地发现王轱辘坐在她的办公椅上,面前摊开着几本发黄的笔记本。 "七叔公的研究笔记。"王轱辘抬头,眼睛在台灯下闪着光,"我发现他早就提出了智能灌溉的雏形,只是那时候没技术条件实现。" 李青凑近看那些泛黄的纸页,上面是七叔公工整的字迹,画着简易的灌溉系统草图,标注着"感应器自动阀"等字样,日期是十五年前。 "我们以为自己在创新,其实只是实现了老人的梦想。"王轱辘轻轻抚过纸页,声音有些沙哑。 李青打开抽屉,取出一叠文件:"看看这个,梨生发来的澳洲牧场最新数据。我们的系统在那里节水效果比预期还好。" 两人头挨着头研究那些图表,就像二十年前一起研究第一个温室的设计图。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给他们的白发镀上一层银边。 突然,李青的手机疯狂震动起来。视频通话请求来自梨生,时间显示澳洲已是深夜。她的心猛地一紧,迅速接通。 "妈!"梨生的脸挤满屏幕,背景是医院的墙壁,"Emily生了!是两个男孩!" 镜头转动,病床上的Emily疲惫而幸福地笑着,怀里抱着两个襁褓。婴儿的哭声透过扬声器传来,清脆有力。 "七叔公起的名字还记得吗?"王轱辘挤进画面,声音激动得发颤。 梨生点点头:"老大叫王青山,老二叫王思远。"他调整镜头,让父母看清孙子的脸,"青山村的青山,思念远方的思远。" 挂断电话,李青和王轱辘久久没有说话。办公室的时钟滴答走着,远处传来夜班工人的说笑声。最终是王轱辘先站起来,左腿因为久坐而有些僵硬。 "走,去看看七叔公的槐树。"他说。 月光下,老槐树的影子拖得很长。王轱辘从轮椅上艰难地站起来,扶着树干,像在跟一个老朋友交谈。李青站在他身后,看见老人的背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单薄,却又格外坚韧。 "七叔公,你当太爷爷了。"王轱辘对着树轻声说,"两个小子,壮实着呢。" 一阵风吹过,槐树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远处,合作社的灯光依然明亮,像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新的生命已经诞生,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喜欢轱辘杆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轱辘杆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再有来生回到八岁 睡觉就穿书,世界疯了吗 高冷校草捂不热,热恋竹马他悔了! 医生他禽兽不如 全村逃荒日常 晚归 请仙把盏,天将风流! 刚武考完,你杀成修罗了? 你家小教授也呆呆的? 榜一竞争上岗,娇娇主播拿捏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