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月居里摆置用物都是齐全的,每日里也有人清扫,只将崔兰愔的个人用物搬过去就得。
之前预估的就住几日,崔兰愔带来的东西就没多少,三两下就搬好了。
待搬好了,陈太后陪着崔兰愔来了澹月居,里外打量了,“丧期里不好闹动静,你先将就住着,待过了这阵子,咱们去我库里挑好的,给这里重新布置一番,保管比现在好看。”
宣宁帝面上一向礼遇陈太后,福宁宫里的用物都是上好的,起码从面上看,不会比李太后那里差多少。
所以,澹月居里的布置又怎会不好,崔兰愔想不出还能怎样更好。
不同于卫王府春溪阁的婉约精巧,澹月居很有一番疏朗野趣,一弯碧水自朱墙下蜿蜒而过,粼粼波光漫过澹月居后檐的青石台阶,有竹桥连到水中的竹亭,水边浅浅的芦苇中,有两只鹤于水中打翅,更远处还有几只凤头鸭在游,崔兰愔先就想到,灰羽一定会喜欢住这里。
澹月居的屋子不少,
陈太后又将玉扇给了她,加上艾叶、桑枝、不语,崔兰愔就有四个近身服侍的,另配了几个传话打杂的宫女和内侍,一共十几个人,澹月居里也能宽松住下。
唯一不足的是,澹月居里还是纸糊的窗户,想赏景,要么开窗,要么就要坐到廊前。
这会儿还好,待天气转凉,她头吹不得风,就要辜负这一园的好景致了。
晚膳开始,齐安带不语去膳房给曹良认了脸,“往后我们二小姐会打发他来给陛下点膳,可不许欺生啊。”
听说皇帝一日三餐往后都是崔二小姐来点,曹良暗暗心惊,他在这个位置也有十来年了,李淑妃那样盛宠,也不敢做主宣宁帝的膳食。
立时打起精神,更不敢因不语年纪小有所怠慢,客气道,“是不语小兄弟吧,你来了尽管吩咐事,没哪个不长眼的敢轻忽。”
之后几天,崔兰愔这里点膳过去,皇帝都用了,钱和特意抽空过来谢了她。
皇帝也再没往福宁宫里来,崔兰愔暗笑自己自做多情,彻底将一年之约放下了。
澹月居虽好,崔兰愔也不想就此在宫中住下了。
丧期里就这么样,她想着等皇帝登基大典过后,她去找皇帝讨个话,哪怕让她一半时间住宫里,一半回家里住着也好。
这天用了晚膳,陪着陈太后说了会儿话,崔兰愔带着不语回了澹月居。
端午节时,给陈太后做的抹额,还有齐安他们做的荷包,这些人时不时就要拿出来戴着。
陈太后的抹额还罢了,要知道,那会儿为着应和端午,她荷包上绣的都是艾虎或是五毒纹样,过了端午就不应景了。
宫里有针工局,什么好的做不出来,不说陈太后,就是齐安几个随便哪一个发话要荷包,针工局里怕是连夜赶出好些式样的荷包送来。
这些人,不过是因着喜欢她这个人,才爱惜她送的东西。
崔兰愔就一人又给缝了一个送过去,让先换着戴。
见她还要继续做,陈太后带着夏姑姑和高姑姑给她好一通说,让后面再不可自己动手了,实在要表心意,就让下头人做了,她每个上缝个一两针就是了。
崔兰愔是个听劝的,且她的针线活儿也就那样,那些她都是绣的取巧的纹样,家里戴倒罢了,见客时戴就丢丑了。
后面她就都是让艾叶和桑枝帮着做,最后她在上面缝几针,等做好后给送过去,结果陈太后他们还是如先前一样喜欢,只肯戴她这里送上去的了。
她住进来后,陈太后还专拔了两个针线好的宫女给她,让她以后将针线活都交给那两个宫女做。
这会儿玉扇从那两位宫女那里拿了绣好的几个抹额和荷包过来,崔兰愔就在外间的黄花梨嵌玉花卉罗汉榻上坐了,有一搭没一搭地拿起抹额同荷包往上缝个几针。
忽然听得外面开门的声音,不语不是才走,又回来是什么事?
抬头望过去,正对上走进来的皇帝,他身后是局促到手脚无处安放的青麟。
皇帝却一点没有闯入未婚姑娘闺房的尴尬,很自然地走过来,如还在自己书房一样,蹬了靴子坐到了罗汉榻上。
艾叶、桑枝还好些,忙站起来候到了一边儿,玉扇却是没见过的,唬的脸都白了。
崔兰愔其实也没好哪去,张着嘴,半天才发出声:“表叔,你是怎么来的?”
宫里晚上都是门户紧闭,皇帝要出来必是声势浩大的,不可能这样静悄悄的。
卫王抬眼看了青麟,青麟闷声道,“我陪着陛下打屋顶上过来的。”
所以,堂堂的大郢天子,一身的功夫没处发挥,竟用来在宫里飞檐走壁乱窜了么?
想到院子里住着的宫女内侍,肯定是瞒不过陈太后那里。
就算陈太后之前从没多想,皇帝这样半夜翻墙穿院地来她这里,也很难不想歪了。 ', ' ')